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灿烂的红柳花

              ①戈壁沙漠中的红柳开得最灿烂的夏日里,我们去新疆最边远的且末县。

              ②走到半路,轮胎被锐物扎破,我们只好换上唯一的备用胎。这时,距离我们的目的地还有几百公里,如果路上再有点问题,就没有办法了。

              ③我们把车开到人居集中的路边,正要找个人打听修轮胎的地方,一位大约50岁的汉子骑着摩托车驶过来。我们刚一张口,那个汉子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可以用摩托车驮着轮胎去修理,修好了就给你们送回来。”他的干脆利落,反而让我们起了疑心,万一是个骗局,轮胎可就有去无回了。我们迟疑地打量着他,只见这个汉子民工打扮,两道浓眉下一双眼睛清澈透亮。我虽然心里有些不踏实,但和司机交换了一下眼神,还是同意了那人的做法。

              ④我们在路边等了两个多小时,不见那人回来,心里有些发毛。忽然,摩托车的轰鸣声打断了我们的猜测,那个汉子真的回来了。轮胎拴在摩托车后座上,那个汉子满头大汗,路上飞扬的尘土把他的脸弄得灰蒙蒙的,但那双眼睛依然清澈透亮

              ⑤他下车后,有些气喘地说;“让你们久等了,修理铺的人吃饭去了,找了一阵子,这才修好。”说着他把修好的轮胎递给我们,又递给我们一只半新的充气筒。我们要给他修理费和充气筒的钱,他执意不要,若无其事地说:“修理铺是我亲戚开的,只是花了点工夫,材料不值钱。那只充气筒放在家里也没什么用,送给你们应急吧!”反复推让之后,他还是没有收下我们的钱。
                  ⑥我们在向他表达谢意时,问了他尊姓大名,他只说姓王,说完骑上摩托车调头就走了,消失在飞扬的尘土里。我忽然想到,在整个过程中,他并不问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何处去,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好像我们曾经相识……

              ⑦真是“祸不单行”,返程的那天,在茫茫的胡杨林里,汽车在一个急转弯处失去了控制,四轮朝天。我和另一位轻伤的同事拖出了另外伤势较重,拦住一辆车,车上的人二话没说,就把重伤员送往油田医务所急救。但由于我们所处之地偏僻,手机没有信号,剩下我们两个人只得托过路人捎信求援。晌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胡杨林里异常闷热,地上的小虫子爬来爬去,蚊子似乎铆足了劲,成群结队地“问候”我们风好像睡着了,一点动静都没有。偶尔路过的车辆,临近出事地点,放慢一点速度,又疾驰而去。

              ⑧太阳移到了西方。我们坐在地上,背靠着树干,呆呆地任凭塔里木的热浪蒸煮和蚊子亲吻。就在我们又累又饿昏昏欲睡的时候,一辆半旧的北京吉普鸣着喇叭,停在我们附近。一位扎着花头巾、上穿粉红色花格短袖、下着花裙子的中年维吾尔族大嫂从车上下来,一名汉族司机帮她从车上拎下两包东西,向我们走来。

               ⑨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一盆拉条子面,一盆香味扑鼻的炒菜,一壶茯茶,几个盘子或茶碗,几双筷子。维族大嫂用不太流利的的汉语一边招呼我们吃饭,一边回答我们的问题。原来,她是路边开饭馆的,听过路的人说这里出了车祸,就做了饭菜,拦了养路段的车,和司机一起给我们送来了吃的。吃完饭,那位大嫂嘱咐我们不要担心,她已经托人送信到县政府,会有人来救援我们的。

                  ⑩说罢,她和司机上车,我们诚恳地躬身谢别。吉普车拐了个弯儿,消失在一大片开得正艳的红柳花丛后面。我们张望着那簇红柳,久久不愿移开。

              ⑪红柳在戈壁大漠无人栽培,独自生长的灿烂的红柳花自由绽放,丝毫没有取悦于人的意思,它的美是自然流淌的,让我总是想起那些在沙漠中帮助过我们的人……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②—⑥段所写的事件。

              (2) 选文第③④段两次写汉子的眼睛“清澈透亮”,请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3) 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 下面A、B两句的表达效果哪句更好?说明理由

              A、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一盆拉条子面,一盆香味扑鼻的炒菜,一壶茯茶,几个盘子或茶碗,几双筷子。

              B、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有吃的,有喝的,还有碗筷。

              (5) 选文结尾有什么含义?

            • 2.

              敲 门

              ①“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上班累吧?我没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他的家在四楼。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②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老人,社区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也没有太多的事,就是每天记得去敲敲老人的门,看看她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万一有个什么意外,也好及时处置。之所以选择了他,除了他是个热心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天按部就班地上下班,能够准时回家,从来不在外面有什么应酬,这样才便于每天都能准时去敲敲老人的门。老人随时有可能出现意外,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照顾。

              ③社区找到他,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有时候,路上碰见放学的儿子,他会和儿子一起去敲老奶奶的门,他会让儿子敲,儿子已经学会了他敲门的方法,“咚,咚咚,咚——”不急不慢,不轻不重。门打开了,她看到他们父子,开心地笑了,摸摸儿子的脑袋,经常还会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来。这些糖果,都是老人远在海外的儿子邮寄回来的。

              ④老人的身体很硬朗,但也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幸亏只是虚惊一场。还有一次,中午,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今天这孩子难道没上班,怎么这时候来敲门啊。喜颠颠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等傍晚的时候他来敲门,老人将这个趣事讲给他听,一老一少,笑得很开心。

              ⑤日子就这样慢慢地流逝。“咚,咚咚,咚——”每天黄昏,熟悉的节奏,就会在楼梯洞口响起。余晖斜洒微风轻拂大大小小的光影在草木间嬉戏跳跃静谧而美好。

              ⑥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这么巧,有什么事情。也只好这样想了。

              ⑦晚上十一点多,他们一家回家。在楼梯洞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太晚了,她一定已经休息了,明天一早再来敲门吧。

              ⑧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却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打开门,果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⑨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什么事了,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梯洞里的声音,就想着是不是你们回来了,所以赶紧又上来看看。看到你们没事,我就放心了。

              ⑩“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答应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去敲门。因为,那已经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1) 初读全文,按时间顺序梳理文章。

              情节

              他的态度

              欣然接受

              他每天准时到她家去敲门

              总是笑笑

              有一次他敲门好几遍没人开门

              他去朋友家又忘带电话薄,无法通知她

              感动

              (2) 细读文章,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余晖斜洒,微风轻拂,大大小小的光影在草木间嬉戏跳跃,静谧而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