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马头琴的黄昏

              大草原的日与夜无边无际,没有遮拦和阻挡,似乎遍地都是道路。

              我把自己交给了这苍苍茫茫的世界,去游牧点聆听巴音图老阿爸的马头琴。黄昏来临,草原上,一片片绿茵涌来,如爱抚、似轻吻、像牵扯,缠缠绵绵。行走间,又纷纷流淌远去,让人感觉有很多失落,可又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

              黄昏也是无限宽广,像一张巨大的黑茬羊皮不可阻挡地慢慢铺展。远近都是静止的状态,草色松软、深沉、凝重,又朦朦胧胧。没有风,也没有鸟啼,敖包山不语,古神树无言,一切都是自然而超脱的寂静。花朵暗淡了,怎么也看不见那种生机和灵气。夕阳像一嘟噜牛肉,在天边飘飘摇摇,滴淌着揪心的血色。

              我想起前些天过世的娜日斯老阿妈,还有那个悲痛的黄昏。她躺在风葬的勒勒车上,奔跑颠颠,掉落在荒草丛里,那就算她自己选择的墓地。那里空空荡荡,什么都不存在,一切归于平静。对她来说。

              静默中的惆怅一如黄昏,在眼前无边际的漫延。

              蒙古包前的巴音图老阿爸,头发如一蓬草,一蓬染满岁月霜雪的草。他坐在那里,凝视远方,倾听草原,蒙文字母那样一动不动。身后悬挂的古长弓紫红紫红的,仿佛紧绷着他的那块天空和他的这个黄昏。

              巴音图老阿爸用他全部的热爱与激情,又拉响了长者般的马头琴。

              那首世代相传的《奔马》出发了,缰闪、蹬动、马嘶、蹄响,粗犷而悠扬,豪放又恬润,有节奏地震撼草原,澎湃胸怀,令人不可抑制。黄昏渐渐逼近马头琴了,马头就拼力昂动,大声歌唱,我觉得心热亦心疼。

              力量涌动着,留恋强烈着,大草原却很自然地下沉着。天边的晚霞依然绚丽,一片片泼洒剩下的光焰。小伙子驱赶海浪般的马群,姑娘驾起云朵一样的羊群,把牧归的鞭花撒进起伏的琴曲,套马杆是他们没有尽头的道路。几头拉着勒勒车的牛,不抬头,也不张望,只是加快了蹄步。它们知道自己是牛,也许懂得老牛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马头琴还在轰轰烈烈地响亮,不留余地地迸发着情感、力量和向往,那大草原好像随着琴弓流来淌去。苍老的巴音图老阿爸,难道在他剩下的时间里没有疑虑与忧伤吗?“生命的节奏是爱。”不知道为什么罗曼·罗兰的话突然响在耳畔。谁能躲过人生中的黄昏呢?那么,就去爱,就去奋斗,就去快乐生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还活着。

              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

              蒙古包后面的额吉湖陷进了黄昏,蓝蓝的、深深的、静静的,绝不是一片忧郁,而像巴音图老阿爸圣洁的心,可容纳辽阔的大草原。

              女儿塔娜给巴音图老阿爸披上一件皮袍,温暖中他更加昂奋,马头琴的曲调如欢奔的野马自由而欢快。琴曲漫过我的躯体、灵魂,乃至整个生命。蓦然间,我好像捡拾回来许多失去的什么东西,也释放出压在时间深处的那些灵动和激情。我也是大草原上的一棵草吧。

              老阿妈走出蒙古包,望望夕阳,又瞅瞅巴音图老阿爸,抿着笑熬奶茶去了。

              琴曲悠悠。

              蒙古包、炊烟、羊群、马头琴,一切都在美丽着黄昏。(有删改)

              (1) 全文围绕着“我”聆听巴音图老阿爸的马头琴和心绪的变化来写,请梳理作者思路。 (2) 结合全文看,第三段的景物描写与第四段写娜日斯老阿妈的“风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写作技巧来看,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 巴音图老阿爸的琴声有哪些特点? (4)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在文中有什么样的含义。 (5)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请结合有关内容分析并评价作者对此的观点。 (6) 积累链接:同是乐器声,马头琴带来的是新的生命感悟,而有的喇叭声却让人听了发愁害怕。请写出《朝天子咏喇叭》中表现宦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痛苦和不幸的句子是:                                                             
            • 2.

              晒月亮      丁立梅

              1乡村的夏夜是丰富的,最丰富的,莫过于月光了。

              2那真的是一泻千里漫山遍野呀,奶油样的,听得见汩汩流动的声音。远处的田野、小径,近处的树木、房屋,都开始了月光浴。白天的喧嚣与燥热被涤荡得干干净净,植物们在月下甜蜜地呼吸,脉脉含情。虫们在叶间欢天喜地唱着歌。露珠儿悄悄滴落,沁凉的,清香的。这个时候的乡村,格外宁静。

              3竹床,长凳,门板,被早早地搁置到苞谷场上。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村人们都聚拢过来纳凉。人人手中一把蒲扇,坐着或躺着。风从这边吹过来,从那边吹走,月光的羽毛飞起来。这个时候,再坚硬的线条,也会变得柔软。

              4小孩子们可以缠着大人讲故事。我们最喜欢缠的人是邻居二伯,他仿佛有一肚子的故事。二伯长相挺“凶”,一脸麻子,还瞎了只眼。平时一个人过,住在两间草棚里。大白天我们看到他,都绕道走。但到了月亮的晚上,他的脸上,却奇迹般一片柔和,甚至有些慈眉善目,我们都不再怕他。

              5二伯见到我们缠他,颇为得意。总是卖关子似地轻咳一声,再咳一声,说,从前哪,然后就停顿下来。我们急啊,追问,是从前有只狐么?二伯笑着不吭声,只把那一把破蒲扇摇来摇去,像拈花而笑的佛了。

              6于是有聪明伶俐的孩子,赶紧上去帮他扇扇子,还有的孩子去帮他敲背。他很是享受地微闭着眼,笑对其他人语,谁说我无儿无女的日子不好过的?瞧瞧,我有这么多孩子呀。大家便哄笑,说,你好福气。

              7月亮饱满,像怀了无限甜蜜的女子,深情款款。二伯的故事讲开了,是我们百听不厌的狐故事。故事自然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从前,说有一个赶考的书生,在半路上救了一只掉进陷阱的狐,那是只成了精的女狐呀,一下子爱上书生了,就一路尾随了书生去赶考。在书生就要赶到京城时,书生突遇强人,遭到抢劫,差点丢了性命。狐便化成女子,日夜悉心照料他。书生伤好后,就和狐结成了夫妻。后来,狐妻助书生考上状元。

              8故事说到这儿,很圆满了。我们满足地叹气。星光下,我们想像着那只美丽的狐狸,希望自己也能遇到一只。或者,自己就是那样一只狐狸。

              9一旁的祖母,蒲扇在手上摇得可有可无,眼睛,早就闭上了。我们这才发现,已是下半夜了。木板床上有鼾声响起,月亮渐渐偏西了,是情深意长的一个回眸。我们的眼睛也不争气地粘上。母亲用扇子轻轻拍我们,该回屋睡去啦。邻居二伯显得意犹未尽,说,明天再来听二伯讲故事呀,二伯一定给你们讲一个更好听的。

              10我们打着哈欠,嘴里面应着好,一脚高一脚低地往屋子里走,披一身一肩的月光。回到屋里,人刚一沾上床,就进入梦乡。梦里,摇晃着一个大大的月亮,月亮下,跑着一只漂亮的狐,白色的毛,雪一样的……

              11多年过去,故乡的月亮一直在我的心头亮着,我找不到很好的词汇来描述它。不久前,我在一篇文章里偶然看到“晒月亮”这个词,一下子像遇到知己般的,故乡夏夜里那明晃晃的月亮,原是供我们晒的呵。

              (1) 第2段,作者为什么极力描写夏夜月光下的景色?
              (2) 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A.月光的羽毛飞起来。

              B.故事说到这儿,很圆满了。

              C.我们满足地叹气


              (3) 第8段中,如何理解孩子们“希望自己也能遇到一只。或者,自己就是那样一只狐狸”?
              (4) 仔细品读全文,说说作者用“晒月亮”为题的好处。
            • 3.

              冬天的柿子树

              周凌云

              ①入冬了,万物枯败,玉米三丘也景象迷蒙。不能因为这里出生过一个大诗人屈原,风光就一直灿烂,四季就永远如春,风景同样逃不过俗世。时间是一把刷子,走到哪儿刷到哪儿,冬天,它会把颜色乱刷一气。一坡的柏树刷了一下,绿暗了下来,蒙上一层灰色的薄膜,不过这些柏树看起来顺眼,像一个人梳着一边倒的头发,溜溜儿地,一直向着山上去,风的方向。

              ②冬天,乐平里也还是有美好的事物和光景的。 

              ③苞谷地里,也有耀眼的景象。是柿树。冬天里格外闪亮。有些年龄了,因为树干粗壮,疙疙瘩瘩,皮鳞斑驳,巴附着干涩的绿苔,还露出几个大洞,蚂蚁虫子进进出出,偶尔也有鸟钻进去啄虫。枝干也粗大,像龙在树上纠缠。没有一片树叶了。只有柿子,红彤彤的,压得枝头沉重。风吹过,树干不动,枝条晃晃悠悠,红红的果子颤动着,像鸟儿风中翱翔。红柿裸露着,美也裸露着,站在苞谷地里的高处,像红星照耀。有些美是深藏于事物的本质,有些美是火红而高调的。这也要感谢时间,它刚走到这儿,就把最好的色彩点到树上了。

              ④红柿大约十一月红起来。先是橙红的,然后是鲜红的,火红的。经霜之后,红的色彩更深更艳了,这种艳不是浮夸的,咋咋呼呼的,它是沉静的,深入红柿的内部的,尤其经过严冬之后,它的美更是向深处潜藏。红柿美到极致,下一场雪才好,柿子就透亮透亮的,雪遮上一层白纱,美艳艳的犹如昭君。红透了,熟透了,偶尔落下一两个,引来几只禽兽争食。鸟儿不食落下的残食,它高高在上,绕树三匝,任意在高空寻寻觅觅。鸟儿是个坏东西,盯上一颗,啄两口就飞,不去吃下一个完整的,一会儿又去啄另一颗。啄过的柿子经不起风摇,啪,落到地上了。鸟儿们骄傲,树上的都是它们的,禽兽们争食的全是它啄过几口的。粮食不是全种在地里的,空中的粮食更甜美,更艳丽,更有诗意,这就像飞翔比爬行更优美更文明一样。鸟儿过的是诗意的生活。人类的境界是上不去的,人类站在地下,只能仰望。诗意的生活是要达到一定高度的。

              ⑤红柿,人喜欢吃,鸟儿喜欢吃,还有一种动物也喜欢吃,是果子狸。果子狸,村民叫它“白糜子”。白糜子嘴像野猪,眼睛像兔子,身子像狐狸,前额到鼻尖划一条白线,这让我想到戏剧里面的丑角脸谱,爪子像战国时的兵器,暗藏不露,当它挥舞出手时,我们人类要当心,不比我们的刀子差。爬树是高手,爪子是尖钩。吃柿子,最爱。它可以爬到尖端把一颗红柿送到嘴里。白糜子爬树觅食都在黑夜,吃饱了一肚子红柿,趁天亮下树。

              ⑥立冬的前几天,我渴望的雪天终于到来。大雪纷飞,雪完全改变了乐平里的山河。

              ⑦我陪几个画家到乐平里写生、画画。雪把整个村庄都盖上了,一片宁静,云雾缥缈,一时从山脚向山上飘,一时从山这边向那边儿飘,一时整座山被云雾遮盖,一股一股阳光不时穿过云雾的间隙,射向山峰,或射向沟涧。奇景变幻,丰富无穷。我们就像行走在国画之中。这棵树一时被云雾遮住,一时又被太阳照射,在雪景中灿烂夺目。画家们对着柿树画了很久。这时走过来一位老妇,对画家们说,现在年轻娃娃都外出打工,家里守留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柿子也没人摘了。红柿,就让它长到天上吧,它已是风景的一个部分了。我对老人说,红柿子虽长在天上,不会废弃的。我指的意思,鸟儿会来,白糜子会来。我们无法解决的,让他们来解决。有些食物可以留给它们,人类不能独占。

              (选自《散文选刊》2016年第10期,有删改)

              【注】①乐平里:在湖北省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上文提到的“玉米三丘”是屈原故里“屈原八景”之一。

              (1) 

              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冬天的柿子树美好在哪些方面。

                                                                                                               

              (2) 

              作者在第①段描写入冬后玉米三丘迷蒙灰暗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3) 

              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1)一坡的柏树刷了一下,绿暗了下来,蒙上一层灰色的薄膜……(请分析加点的“暗”字的表达效果)

                                                                                                              

              (2)红柿美到极致,下一场雪才好,柿子就透亮透亮的,雪遮上一层白纱,美艳艳的犹如昭君。(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4) 

              结合全文与你的生活实际,请说说你对“有些食物可以留给它们,人类不能独占。”这句话的理解。

            • 4.

              (五)我心中的秘密花园

              张英

                 ①夏日午后,天气尤为闷热,拉开窗户,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仔细寻去,对面邻居窗台上的花儿在夏风中张扬地摇曳着。

                 ②睹物思情,不禁想起我家的后花园,想起那些花儿。

                 ③七八岁的年龄,偏远的山村,贫困的家境,花儿成了我的世界里最美最不可或缺的部分。那时的我,头上总是缀满了花朵。有花的季节,我用各种不同颜色的花做成花环戴在头上;没花的季节,我用布做成花朵扎在发梢上。带着希望,带着梦想,仿佛第二个清晨,花一开,又一年就悄然而至。就因为爱花,父亲在我的小名里加了一个“花”字,他一直这样叫我,直叫到他老去。而我,却在父亲走后,没人再叫那个带“花”的名字时,才领略到它意味深长的味道。

                 ④家后院的那些花儿,是父亲为我栽种的。那是一个晴朗的周末,我跟随父亲把羊群赶上山坡,在阳光下放牧。时值阳春三月,风里虽带着小草和泥土的味道,但山野里大都还是荒芜一片。就在这片荒芜中,我的眼前忽然出现了一片粉红,那是开在不远处山崖上的碎米花,它们在春风中摇曳多姿,开得灿烂而诱人。光秃秃的山崖上,没有衬托,没有肥厚的土壤,倔强的碎米花开得娇艳,执著。这花,开在山崖也开在我童年的心田里,它们对于我是莫大的诱惑,我慢慢向它们靠拢。到了山崖下,抬头,山崖高而险峻,我没有犹豫更没有退缩,我要让这些美丽的碎米花开在我家的后院里。

                 ⑤山崖上有很多裂缝和窄窄的小坎,我攀着裂缝踏着小坎慢慢向上攀登。我的鞋底太滑,没走几步就险些摔下来,我索性脱下鞋子,光着脚丫。脚下是坚硬而锋利的石头,没过多久,我的手腕发软,脚开始颤抖,但想到花儿会开满我家的后院,不分白天黑夜芳香四溢,我便又有了攀登的勇气。近了,更近了,我终于触摸到了花枝,我终于看清了花瓣。站在花丛中,才想起自己两手空空,根本不能把花连根移植到我家的后院里,我无疑是做了一场徒劳的拼搏。沮丧之余,难题接踵而至。回头一看,高而险的山崖,把我吓得浑身打颤,我的脚心也开始钻心地痛,低头一看,石头上有斑斑血迹,我的脚心早被石头割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⑥站在高高的山崖上,不知是因为害怕还是疼痛,我伤心地痛哭起来。后来,在父亲的帮助下我终于下了山崖。我无力地跌坐在草地上,父亲轻轻地为我包扎伤口。“痛吗?”父亲问我。“我想让那些花儿开在咱家的后院里。”看着山崖上依旧灿烂的碎米花,我答非所问。

                 ⑦那个春天的午后,父亲把我背回了家。没过几日,我家后院里便长出了几丛碎米花。多美的花啊!细小的花朵开得奔放又毫无保留,花心纯白,花边粉红,长长的花蕊调皮地探出头来,我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⑧碎米花开得早,可遗憾的是花期太短,于是父亲又开始为我寻找花种。家养的、野生的,故乡能有的花,父亲都把它弄了回来,栽了满满一院子。记得有一次,父亲带回满满一箩筐芋头大小的花种时,腿上缠着被血浸透的绑带。父亲说他去要花种时,不小心被别人家的狗咬伤了,就因为这伤,那家人过意不去,把满园不同类型、不同颜色的花种都分了一份给父亲。父亲说这话时一脸的兴奋。我和父亲把那些来之不易的花种小心翼翼地种下,施肥、浇水、除草。第二年,满园的花开了,其中有一种,红得夺目,似血浸染。

                 ⑨我家后院的那些花儿,就这样热热闹闹地盛开着,我的岁月也由此变得烂漫和美丽起来。白天,走进院子,就走进了一种心境,品着花香,细数花瓣,生活就有了别样的风景和滋味;夜里,躺在床上,想着满院的花儿,仿佛夜也浸满了香味,变得宁静动人起来……

                 ⑩如今,我远离了故乡,想起那院、那花、那景,却不知何时才能静静地坐在时光里,坐在花丛中,把父亲的日子一一细数,用往事下酒,再幸福地泪流。

                 夏风拂来,对面邻居窗台上的花儿香飘依旧,摇曳依旧。

              (选自《青春美文》,有删节)

              (1) 选文标题“我心中的秘密花园”中的“秘密”有何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父亲的角度,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第⑦段和第⑧段的主要内容。

              (1)第⑦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语境,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选文,分析第①段和第⑪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 

              文段为什么要写关于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可以成仙的内容?14.这段文字描写“泥墙根一带”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描写的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 

              文段中划横线的动词用得精练传神,具体说说好在哪里。

              (3) 

              这段文字属于______描写,读后给人鲜明的印象,主要原因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