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母亲的宝物

              他准备把母亲送入养老院,因为,母亲已患了老年痴呆症。

              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只是一笑。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

              妻子说:“这太瘆人了。”

              尤其有一夜,妻子去洗手间,跑出来看到客厅中坐着一个黑影,吓得她一声尖叫。他也醒了,跑出来拉开灯,只见母亲正端坐在客厅中一言不发。他问:“妈,你怎么坐在这儿啊?”母亲站起来,摇摇头,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到客厅的。

              两人回到房中,妻子生气地道:“这日子怎么过啊?”说完就劝他:“还是把妈送养老院吧,那儿老人很多,还有个伴儿。我们呢,一个星期去看一次,也不会冷落老人。”

              他摇着头,叹了口气,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那时,有很多人上门说亲。让母亲再嫁一个,也有个帮手,可都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她怕再嫁人后儿子受委屈。

              母亲一个人带他,靠卖菜为生,一路含辛茹苦。艰难走来,送他上大学,教他做人成才。现在,自己在小城中打拼出一番事业,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妻子很生气,转过身睡了。

              第二天做饭时,母亲又出错了。本来米饭已经做好,母亲又打着煤气灶,结果,一锅饭全糊了。妻子看着满锅的饭,埋怨说:“妈,你怎么又开了煤气啊?”

              憋了半天,母亲回答:“我忘了。”

              另一次,母亲出去了。回来时竟然进错了家,去了另一层楼,幸亏人家送了过来。

              这样的事情多次发生后,他的思想开始动摇了,便想: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住下看看吧,兴许对她有好处,那儿老人多,避免孤单嘛。那天,趁母亲精神好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人,并说:“如果你老人家不想去,就不去。”

              母亲坐在那儿,一言不发。

              妻子在旁边,忙说:“妈,你去了如果住不惯,我们再接你回来好吗?”

              母亲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想收拾一点东西。她收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她常摸索的那个小铁盒。铁盒上上着锁,母亲把他紧紧的抱着。妻子说:“妈,这个盒子就放在家里吧。”母亲很坚决地摇摇头:“不。”他说:“就让妈带走吧。”

              得病之后,母亲什么都忘记了,可就是没忘记这个铁盒,一直带着它,从未忘记。妻子拉过他,点着他的额头骂道:“你傻啊?你知道盒子里是什么?”他摇摇头。一直以来,母亲把那盒子看得像宝物一样,他怎么知道?

              妻子说:“上一辈人总有一些宝物或银货放在手边,妈的盒子里很有可能是这种东西。”他一听,也心动了。他知道,母亲的娘家过去是大地主,如果盒子里有什么宝物,拿去养老院丢了,或着遭了小偷,就太不值了。

              所以,他伸出手道:“妈,把盒子给我看看好吗?”

              母亲摇摇头,抱得紧紧的,不给他。

              妻子见了,忙在耳边叽咕了几句。那天他们没送母亲去养老院。当晚母亲睡熟时,他们悄悄拿出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眼泪直流。第二天,两人没送母亲去养老院,以后也没送母亲去养老院。

              铁盒中藏着不是金,也不是银,是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里面有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字,记着他换牙的时间,还有第一次剃发的时间。他们那儿有个风俗,孩子的乳牙和胎发要保存好,不能丢失。不然,孩子会夭折的。

            • 2.

              父亲的侧影

              零凝

                 ①夜,下着小雨,清冷却柔关。鞭炮声过后,除了一群未谙世事的少年仍在街上刻意渲染节日的喜庆外,便只剩下路灯的宁静。整个世界就像沉睡着的老妪,在昏黄的亮光中向人们展示着使人抑郁而又不可言状的躯体。

                 ②这是新年的第一个凌晨,十几分钟前钟声响彻新年那一刻,我还是那样沉醉于喜庆之中,就像这个城市中的其他人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庆祝这个特殊的时刻。而我的父亲早已拿共己电.话机……

                 ③是的,我到现在还不能抹去眼前父亲那安祥的侧影。他稳重地拨通了电话,尔后有一丝不安的神色掠过他的眼眸,刚好弥补这一段由沉默等待而带来的真空。接着是一个个惊喜的表情!此刻父亲那样的和蔼、亲切,连道出的祝词都如萨克斯风般让人陶醉……

                 ④父亲便这样拨了一个又一个电话。有好多年没有这么认真端详过父亲的侧影了,那些淡去的童年的记忆又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是那样的甜美,如诗画一般……

                 ⑤在我小的时候,父亲那健谈、风趣的性格便奠定了他在我年少时挚友般的地位。在夏日蝉鸣的龙眼树下,在单位顶层的阳台上,父亲总是召集了我们这一大群孩子,围坐在石桌旁或草席上,伴着凉凉爽爽的夏风讲起故事来了。

                 ⑥那董永、嫦娥和王二宝自是老掉牙得我们都能烂背于心了,可他仍是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一见我们出了神,进了非听完故事不可的迷恋境界,父亲便耍起“调皮”来了。屁股定在椅子上身子却硬是要莫名其妙的往左倾,并急急提高着声调“快!快!倒了!倒了!”几个孩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怔了一下,反应不过来,直到父亲为了不真的倒地而明显放慢了倾斜的速度时,孩子们才晃过神来,一齐赶到父亲的左倾,摆好了马步,几双小手吃力顶着父亲身子,硬是在父亲自己的“支援”下给顶回个正身。可父亲竞还不罢休,顺势又往右倾去,口里叨着:“快快!右边!右边!”孩子们有了先前经验,调兵遣将顿时快多了,一会儿便是几匹“马”立在父亲右侧,个个一脸的专注。父亲看着这一切,露出满足和欣慰的笑容,正了身子,继续讲起故事来。

                 ⑦爸爸单位后边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倒映着两岸浓密的毛竹,点缀这份清澈和秀美。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游泳、戏水、砌沙、捉泥鳅……父亲不放心,下了班也加入这一行列来了。他真的好厉害啊!我们都这样认为。他做的沙土城堡比谁都美观坚固!他的潜水时间孩子们都望尘莫及,还有他捉的泥鳅比谁都多!孩子们不得不拜他为“大王”臣服了。

                 ⑧当夏日夕阳的余晖透过沙沙做响的竹屏在河面上洒下了斑斑点点的鱼鳞时,河水便开始变凉了。父亲忙赶着孩子们“收工",东拉西扯扭住几个淘气鬼,其余的便乖乖的唯父亲马首是瞻。

                 ⑨玩够了水便想去上山。过了小溪上的古老石拱桥,便进入古树参天、白桦点点的丘陵山地。这里可是鸟的乐园,鹧鸪、布谷、乌骨鸡……应有尽有。于是父亲端起他的那把半新不旧的汽枪带领孩子们踏着夕阳上路。即然有武器在手,进行曲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了,无奈父亲识歌虽多,能完整唱出来的却没几首,挑来拣去只有一首《快乐节日》算适合,便一路领唱了。孩子们急忙跟着哼起来,走起路来更有劲了,踏实了软软的落地松针,踩碎了干燥的黄土块,裤管则擦拢了一排排含羞草,还有那蒲公英,在我们搅动了的空气中不知所措地乱舞着。鸟儿总是只闻其声不见其踪的,倒是野蜂、山蝴蝶定在山道边一片片五彩斑斓的野花上,给这质朴的景像平添上几分动态的佐料,还掺杂着野草和泥土的气息一并涌到我们面前来,心旷神怡!

                 ⑩父亲的枪法忒烂,带领孩子们吹嘘着包抄了半天也只能勉强拣了一两只运气不佳自个儿飞撞上铅弹的乌鸠。更要命的是经过这一场折腾,天不知不觉便昏暗了下来。山中雾气朦胧,有的孩子不禁打个喷嚏。父亲见一时赶不回去了,便寻定一两个打柴归来路过的村民,跟在后头进了“世外桃源”。几位立在农含门口正扒饭的村民见了这群“俗世来客”急忙纯朴地招呼道:“吃饱未?来吃,快来……”于是父亲也不客气,领着这群孩子便是淡饭粗荼一番……

                 ⑪此外父亲好旅游、好照相、好集邮、好音乐……他兴趣广泛而博学多才,他热爱生活且懂得生活。我们这群孩子能成为他的“臣子”也是幸运。

                 ⑫岁月流逝,我开始了在外求学、工作的一二十年历程,父母几经调动,漂泊不定,彼此在一起的日子少了。每次回家,我总能心痛而又无奈地看到父亲的侧影,一次比一次老去......

                 ⑬“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树叶在沙沙响,夜色多么好,令人心神往,多么迷人的晚上!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悄悄看着我不声响,我愿对你讲,不知怎样讲,多少话儿留在心上……”不知什么时候,父亲挂了电话,对着母亲唱起了美妙的歌儿,他的侧影是那样的幸福和满足!那歌儿,顺着午夜节日的天空,飘扬……

            • 3.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成暗黑,我孤单地走在村路上。

              ‚为了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字库”古塔,我来到这个亦开亦败的陌生乡间。当我绕过好些小桥流水人家,再寻回先前下车的小街时,早已错过了返程的班车。想起明早课堂上那十多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踏上了30里的归途。

              ƒ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早已在天边耀眼地勾勒。

              „我边走边期盼着能搭上顺路的车。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然后司机丝毫不理会我极力挥舞的手臂,绝尘而去。

              …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

              †终于,一辆小拖车被我拦在了路中央。烟尘未散,我已冲到了驾驶室的窗下。看到司机的一瞬间,我便认出了他……

              ⑦几个月前,我来到马山小镇见习,看到他颓废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衣衫不整,须发蓬乱,无神地半合着眼。人们在他身边窃议着,却不愿多事,怕帮助这样一个来路不明的人会给自己惹来意想不到的麻烦。虽然这个潦倒的人并没有在面前放一只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又渴又饿,于是我到几步之外的茶水摊买了一杯水、一块糕给他。他无神的眼并没有因为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都未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地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规劝了那个流浪汉一句,便走开了。

              ⑧眼前这个人虽然整洁而精神,我还是认出了他。我焦灼地问:“去马山吗?”他迟疑了一会,点了点头。我连声道谢,赶紧爬进了驾驶室。

              ⑨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灭。“你是马山人?”他问。我摇摇头:“不是,我在那儿见习。”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个人真好……”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

              ⑩四周静静的,只有雨点叩窗的脆响。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的精光,被撵出来,没脸回家,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吃的,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谢她。”我试探道:“就因为那人送给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⑪他不屑地看了我一眼:“你不懂,我那时候心灰意冷。她劝我:‘快散集了,你要去哪,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唉,我真的不知道怎样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⑫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因为我不仅想维护他的尊严,还想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⑬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该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啊。”他深吸了一口烟,然后徐徐吐出。我用力地点点头。

              ⑭“马山到了!”他刹住车。我道着谢,请他下来喝杯热茶休息一会儿。他笑了笑,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再见!”雨滴在车身上,溅出了大朵大朵亮丽的水花……、

              ⑮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当初的滴水之恩,在后来的生活中却得到了别人的涌泉相报,举手之劳,换来的是爱心的传递。

            • 4.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11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12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13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14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15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她贴在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16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17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 5.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11)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12)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13)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14)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15)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16)我激动万分,紧紧地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17)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 6.

              熄灭

              ①那天中午我心里头太不痛快了,我觉得心里头火烧火燎的。这次数学考试,我竟然丢掉了一直以来都是我的第一名。考第一的是叶莲。说实话,以前她成绩一般,没料到了初三,她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这次竟超过了我!我心里头被火苗儿烧得发痛。

              ②这天放学后,我正收拾书包,叶莲突然过来说:“你这本习题集可太好啦!借我回家抄一晚上,好吗?”我一抬眼,才发现她正捧着我最珍贵的硬黑封皮的手抄习题集,那是考上科技大学的小表哥送给我的。我一把抢过来:“你干嘛乱翻别人的东西?”叶莲满脸通红:“我从地上捡起来的……”“你这是偷看!”叶莲也恼了:“你这是什么态度!”她说完就走了。

              ③临近期中考试时,姥姥住院了。妈妈天天在医院守护。考试那天,我早早就到了学校。没想到叶莲在打预备铃时才赶到教室。她眼圈好黑,昨晚准是熬了个通宵。这次考试,我很顺利低答完了试卷。

              ④考完试,我忙赶到医院。妈妈告诉我:“夜里,姥姥折腾得挺厉害,多亏有个跟你差不多大的姑娘,人家原本是来看快出院的舅舅,看我忙不过来,便主动地留在这儿,帮了一夜的忙,天亮才走……”我忽然看到床头柜上一个蔚蓝色的硬皮本儿,好眼熟。

              ⑤我拿走那个本儿,竟然是叶莲的。只见扉页上写着:“解几何题时加辅助线技巧……”这正是我一直都没有找到的资料!昨晚帮妈妈照顾姥姥的是叶莲?她肯定是不小心落在这儿的。我心里有百味杂陈……

              ⑥第二天来到学校,我走到叶莲跟前,想道谢,却又说不出口。我索性掏出那个蓝皮本,说:“你的,我没有翻看……”她却说:“这是我专门为你抄的呀!早就想给你,可怕你不理我……前天起初我不知道那是你姥姥,后来知道了,才特意把本子留在那儿的……”叶莲惊异地看着我:“难道你没看见我给你写的纸条?”我翻开本儿,这才看到纸条上:我们把资料合起来利用,不是可以共同进步吗?我觉得,生活中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你说呢?

              ⑦我愣住了,幸好这时上课铃响了,我赶忙回到座位。那张纸条好像一条小溪,熄灭了我心头的那些蓝色的、灼伤着别人也灼伤着自己的火苗儿。放学了,我头一个冲出教室。我要赶快回到家里,把我珍藏的习题集也抄录一份,只是里面夹上一张纸条,我该写点什么呢?

            • 7.

              生命最后时光里的求知欲

                 ⑴三年前,没上过一天学的外公,被肺心病折磨了八年后,自己在医院里拔掉鼻管,不理在床边跪成一排的三个舅舅的哀求,强行要求出院。

                 ⑵救护车把他送回家后,他坐在自己亲手做的那张帆布椅上,平静地交代完后事,把我叫到身旁说:“不同,这个肺心病到底是什么病啊?好几年了,也没搞明白。”我摸出手机搜了一下肺心病,告诉他这病的全名叫什么,有哪些症状。我每说一个症状,他就嘿嘿笑着说,对对对,一点儿都没错。

                 ⑶我念完后,他又问:那这病最后把人“弄死”是因为什么?我鼻子一酸,不忍再念。外公看着我说,孩子念啊,这有什么关系。

                 ⑷我犹豫一会儿说:多器官衰竭。外公闻言点了点头,喃喃说了句,听起来好像很厉害。沉默了一会儿,他眯着眼睛看了看对门门框上贴的春联对我说:你们年轻人现在还写对联吗?我点点头说,也有人写。外公看我一眼,伸手叫我把他扶起来,然后叫外婆拿来眼镜和纸笔。一屋子人见状围了上来,还有人连忙搬来一张小桌子。

                 ⑸外公没有理会他们,戴上眼镜弓着背,把本子放在自己的膝盖上,颤抖着手,一笔一画写了一副对联—

                 阴阳两隔哀思能抵

                 人间疾苦天府可消

                 ⑹我看了后说:外公,这好像是……葬礼上才会用的。外公取掉眼镜笑着说:对啊,这就是我给自己写的挽联。

                 ⑺一屋子人传阅这副对联时,外公又对我说:你看这个“消”字是用三点水的好还是用金字旁的“销”好?我还没说话,他突然兴奋起来,叫外婆帮他把那本已经翻烂的新华字典拿来。拿到字典后,他先是用力地咳嗽了一下,吐出一口痰,然后扶了扶眼镜,右手食指在舌头上蘸了点口水,一页一页地翻开字典,郑重的样子像一个第一次查字典的小学生。

                 ⑻他查了十分钟。查到结果后他把纸拿回去,在“消”字上打了个叉,在旁边写了个“销”字,写完后,他端详了一会儿,然后笑着说,恩,这就对了。

                 ⑼半小时后,他坐不住了,躺到了床上。一个小时后,他喝了一小碗粥。两个小时后,他开始胡言乱语。四个小时后,说了几个简单的音节,他的嘴轻轻合上,脑袋微歪,安详离世。享年八十一岁。

                 ⑽那天,我看着行将就木的外公坐在灰暗的光线下,弓着背,眯着眼,像完成一个仪式一样,虔诚地去搞清楚两个汉字之间的区别时,我忘记了悲伤,忘记了去想如何在他人生最后的时间里取悦他、安抚他。我只觉得全身的毛孔豁然张开,心里暖流涌动。

                 ⑾那一刻我没觉得他是我的亲人、我的长辈,我只庆幸自己能看到一个面对死亡毫无畏惧、毫无恐慌,在人生的终点还充满求知欲的生命。

                 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努力学习,但至少此时此刻,我还对未知的一切有着充足的兴趣,对那些不顾一切去探寻未知的人充满敬意和向往。

                 ⑿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都不可能参透生死和永恒,但终归,我还是想多知道一点,多看一点,把世事里灰色区域的面积,尽量多挤压一点,使之变得黑白分明,是非可见。

                 ⒀如果死亡是一面镜子,那我希望有朝一日,在面对镜子里的自己时,我也能够像外公一样,不羞不愧,不怨不恼。如此才真算对得起自己曾经做出的每一个选择,说过的每一句话,爱过的每一个人。

            • 8.

              母亲的百度

              ①小时候,遇到什么不知道的事情,他就去问父亲。但父亲很少回答他,让他自己去翻《十万个为什么》。他知道父亲是想培养他的求知欲,以及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他懒得去翻书,都是去问母亲。

              ②“妈妈,小蝌蚪为什么会变成青蛙呀?”“妈妈,议论文怎么写啊,我觉得好难写啊……”

              ③一直到大学,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他都会习惯性地打电话问母亲,觉得她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④工作后不久,他交往了一个喜欢的女孩。女孩喜欢吃红烧肉,他便兴冲冲地说要给她做,可这道菜他从来没做过呀。他突然想起,红烧肉不正是母亲最擅长的菜之一吗?他便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在那头听他说想做红烧肉,扑哧笑了,然后一步步细致地指导他做出了一份香喷喷的红烧肉。女孩尝了一块,开心地竖起了大拇指。

              ⑤有一次他打电话问母亲怎么挑选蜂蜜,她在那头详细地讲解了很多有关蜂蜜的知识。挂了电话,同事笑了,他疑惑地问怎么了。同事指着电脑说,以后有事你问百度呀,多方便。他想了想,也对。在这样一个“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网络时代,有什么不知道的,于是从此以后,他都问百度了。轻轻敲击键盘和鼠标,答案便出来了,方便快捷。

              ⑥后来有一次回家,母亲在厨房忙着做饭,他在客厅看电视。茶几上一本黑色的笔记本闯入眼帘。他拿起来看,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很多东西,是母亲的字迹,写的都是各种生活常识,其中一些还用红笔圈了起来。他问父亲这是什么?父亲说:“你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把书上、电视上看到的各种知识抄下来,还专门归了类,没事的时候就读啊记啊,为的只是在你碰到问题问她的时候,能够准确快速地给你答案。每次回答上你的问题,你妈都会很开心。”他仔细一读,被红笔圈起来的,都是以前问过母亲的。笔记本捧在手里,沉沉的,就像一部微型的“百度百科”。

              ⑦父亲说:“工作以后,你打电话回家的次数没以前多了,问你妈的东西也少了,但这个习惯,她一直保持了下来。”

              ⑧他有些羞愧,垂下头来,心里感慨万千。看着笔记本上密密匝匝的字,他似乎看到了母亲带着老花镜,埋着头,微笑着往上面抄写东西的情景。这么一本厚厚的的笔记本,要用多少的时间和爱,才能把它一页页写满……想到这,他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眼睛也一下湿润了。

              ⑨过了一会儿,他似乎想到了什么。他吐了口气,放下笔记本,起身走进厨房。母亲正在切豆腐。他走了过去,微笑着说:“妈,我想吃麻婆豆腐,你教我做好吗?”

            • 9.

              别把我当陌生人

                               尉克冰

              ①“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②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跶跶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③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激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④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⑤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⑥“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

              ⑦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⑧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

              ⑨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⑩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 10.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③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④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⑤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⑥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⑦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⑧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⑨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⑩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⑪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⑫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⑬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⑭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⑮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⑯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⑰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⑱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⑲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