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不落别处

              林清玄

              (1)在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即使是热到三十八摄氏度的盛夏,他也穿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那么厚的衣服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2)很少的时候,他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3)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4)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地睡去了。

              (5)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从他的相貌看,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炎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6)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或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7)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8)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的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9)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难。

              (10)“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11)“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12)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13)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套子,温暖四处流动着

              (14)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一下,但没有退避。

              (15)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明净的善意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了。

              (16)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17)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多未中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1) 仔细阅读第(8)-(15)段,概述“我”与老流浪汉之间发生的两件事。



              (2) 读第(13)段画线句子,说说句中的“心情”和“温暖”各有什么含义。



              (3) 作者极力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



              (4) 结合全文,说说老人和“我”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 2.

              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到这个地方,偏偏让我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1) “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从哪些地方可见“无端”被杀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为什么只有作者一人能听到古藤的哭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最后一段“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表达了“我”怎样的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联系下面材料中有关季羡林先生的事例,你认为他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

                   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白岩松《人格——最高的学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古 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这棵藤沾了何仙姑的仙气。《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百日生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何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没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荆乙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因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法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

              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 文章第三段穿插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我”从主人口中得知眼前的古藤原来只是一棵藤时,十分“吃惊”,请你揣摩一下“我”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作者是如何品读“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与《幽径悲剧》都描写了古藤,说说两位作者各自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至“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回答问题。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系语境,写出选文第一段中“坚决、彻底、干净、全部”等词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文中,作者发出了“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的感慨,这两句话矛盾吗?请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我家门前有条河

              顾亚红

              ①搬家后,有很多次,都被朋友们捉住了问:你怎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竟把自己搬到这么一个……的地方呢?

              ②被朋友们省略掉的内容,大抵是,人烟稀少,无关繁华。

              ③彼时,我定一笑,然后很戏剧地作出推窗的动作来:因为,新家的门前,有条河。

              ④这条河的名声,极大。它的源头,在各拉丹冬。

              ⑤我偏自私地称她是“我家门前的那条河”。

              ⑥门前有条河,而且是这样一条历经史上烟波浩淼铁戈风云的河,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啊。清晨,午后,或黄昏,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看到江鸟在水面盘旋,舟帆在水云间穿行,如果碰到有无限夕阳,从半空碎碎地撒向江面,你会觉得,你的窗前,哪里就是一条河?分明就是一幅极曼妙的写意画卷哪。

              ⑦于是,我宁愿,开几十分钟的车,很艰难地在闹市区爬行、穿越,上班,或下班。

              ⑧不顺心时,往窗前一站,这条河水天一际地往眼前一扑,郁结的心境,顿时开阔。“不尽长江滚滚来”,荡涤尽,工作中的沟沟坎坎。“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化解尽,生活中的,爱,与哀愁。

              ⑨多年前,我家门前的这条河,有过喧闹。每天,有无数的乘客,从这里起航,奔向各自的远方。我就曾记得,21岁那年,我和两个同学一起,从南通港出发,去那个叫做十六铺码头的地方。三人都是第一次在长江上漂行,紧张,兴奋。我们把简单的行李弃于船舱,奔到船头,船斩风劈浪,我们放声尖叫。

              ⑩似乎还在昨日呢,那些21岁的女孩们,都已经为人妻,为人母。我们都曾浮躁过,眼花缭乱过,也碰壁过,但在生活的风浪中,我们都渐渐地明白,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而我门前的这条河,也从岁月的喧嚣中沉寂了下来。道路的拓展,轮渡、大桥的通车,卷走了曾经属于她的繁华。从此后,我家门前的这条河,迎来送往的,是沉默的货物,当然,还有那,日出与日落。

              ⑪写到此时,忽然会心一笑,用数百字,写喜欢门前的这条河,其实,不过是写,我同时喜欢的,还有,在岁月变迁中渐渐淡定的,我们自己。

              (选自2009年1月2日《江海晚报》)


              (1) 文中“我”搬家后,朋友们对“我”居住地的选择表示质疑,质疑的理由在文中第②段已经点明,那么为什么在第①段中用上省略号,而不直接写出怀疑的理由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选择一个“人烟稀少,无关繁华”的地方作为居住地的原因是“门前有条河”,这对“我”有哪些好处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文章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一样。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应该怎样理解。

              ①我自私地称她是“我家门前的那条河”。

              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到这个地方,偏偏让我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有人说:“此文反映的是环境保护的主题。”请你仔细阅读第⑩段,你认为本文还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大自然无疑是美的,可是在人类的愚昧野蛮和贪婪面前,这种美又是何等的脆弱!在生活中,你还耳闻目睹了哪些“愚氓灭美”的悲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海燕》描绘了三幅画面,都是以描写大海的环境变化起笔。第一幅画面描写的是暴风雨来临之前,反动势力的代表                                   等纷纷登场,海燕也亮出了自己的形象。作者运用                                    等描写方法突出它的英姿,同时还描写了                                                      等动物,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了海燕的                  神;第二幅画面描写的是                  ,海燕由“飞翔”到“                  ”,由“叫喊”到“                  ”“                  ”,表现出海燕的                  精神;第三幅画面描写的是                  ,海燕呼唤暴风雨到来的情景。

            • 7.
              文中对大海做了多次描写,这种描写对刻画海燕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 8.

              仔细品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9.

              滇西北的鹰

              杨春山

              ①在地处边地的滇西北,阳光不知疲倦地映照着红土高原,也映照着每一个村庄和山寨,使得村庄和山寨拥有了斑驳的色彩和浑厚的表情。碧蓝如洗的天际,是红土高原对外亮出的金字招牌,上面写满了“纯澈”“清新”“圣洁”这些词语。偶尔掠过的几丝浅云,仿佛是看到天空太寂寞,刻意为它增添的点缀。

              ②鹰是高空的舞者。飞翔时,它有着优雅的身姿和从容的倩影。滇西北的天空,为鹰的飞翔提供了敞亮的舞台。而鹰也用锐利的目光守望着乡土,有了飞翔的鹰,红土高原的庄稼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③滇西北的鹰是寂寞的。它们从不呼朋引伴,总是特立独行,有时俯冲,有时滑翔,用强健的翅膀为滇西北的天空增色。

              ④滇西北的鹰是高傲的。它们栖居于峭壁,隐身于丛林,坦然地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自食其力的飞鹰,也就拥有了自由翱翔的底气。它们从不需要在污浊的尘世里,用哀怜的目光,去获得果腹的食物,这就成全了鹰的高贵。

              ⑤滇西北不缺乏陡峭的山岭。而鹰的一生,就是与峭壁互相依恋而又不停搏击的一生。从它们羽翼未丰之时起,就开始在悬崖边一次次地练习飞行。千摔万跌之后,才会拥有一对傲视蓝天的翅膀。滇西北不缺乏激情的江河。鹰用优雅的身姿,在浩渺的江面上纵横,用无尽的孤傲衬托着江的孤傲,一升一降,时缓时急之间,鹰用它的飞翔,诠释着生命的价值。

              ⑥滇西北的鹰,喜欢和乡村厮守在一起。在乡村上空飞翔的鹰,不时发出几声鸣唳,清越、苍劲。鹰的呼啸,经常穿越了时空,抵达了人们的内心。儿时,每当看到天空中的飞鹰,我就会赶快跑到后园里,去守护家里养着的那几只小雏鸡,生怕它们被凶猛的鹰抓到空中。多年之后,看到天空中的飞鹰,我仍然会对它产生一种敬畏。它的坚毅、勇猛、担当,让它在我眼中幻化为神灵的替身。鹰是离天最近的鸟,是红土高原上的精灵。

              ⑦看到飞鹰,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猎鹰。看到这些自然界中的骄子,在人类的驯养之下,消磨了锐气,涣散了眼神,无精打采地站在人们的手臂上,我的心里就会掠过几丝忧伤。鹰的舞台是天空和草原,鹰的战场是丛林和乡野,鹰的归宿是悬崖和峭壁,但人们的手臂,却囚禁了它们冲天的梦想。这是鹰的悲剧,也是飞翔的悲剧。没有哪一只鹰不想拥有自由的飞翔。它们的呼吸和畅想,都只能在广阔的天空展现。被驯养得乖巧异常的鹰,已经丧失了空中勇者的称号。把自由还给飞鹰吧,“左牵黄,右擎苍”的场景,就让它深深地隐藏在典籍里。

              ⑧拥有了飞鹰的滇西北,让红土高原平添了几分狂野的气息。奔涌的江河,茂密的丛林,莽莽苍苍的横断山,只有接纳了飞鹰,才会变得更加完美。那些野向日葵灿然开放的山坡,让鹰的飞翔拥有了更加斑斓的底色;那条曲折漫长的茶马古道,让鹰的飞翔拥有了更为精彩的传奇。

              ⑨选择用文字来表达与诉说,就是为了把自己历练成一只飞鹰。在凶险的环境里千锤百炼,在寂寞的日子里自我折磨,从而获得一对矫健的翅膀。然后,在山崖之间,在乡野之上,以从容的心态翱翔。遇到不平之事,用劲利的俯冲,涤荡弥漫的雾霾;遇到可赞之景,用清越的鸣唳,唱出高亢的歌声。

              ⑩苍天眷恋着边地飞鹰。给它一对利眼,就是要让它用敏锐的目光,捕捉人间的卑污;给它一双利爪,就是要让它用冲天的豪情,撕裂尘世的丑恶;给它一个尖喙,就是要让它用无穷的力量,叼取世间的虚伪;给它两只翅膀,就是要让它用坚定的信心,搏击生命的极限。作为一只边地飞鹰,应该拒绝被奴役,拒绝被豢养。牧人的手臂,不应该是边地飞鹰的舞台;喂来的肉块,不应该是边地飞鹰的美食。

              ⑪边地飞鹰,只能以浩瀚的天空为背景,只能以苍茫的山岭为舞台,哪怕撞向山崖,也要用绝美的姿态,完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冲刺,体现出生命的壮美与凄凉。

              在红土高原上盘旋的边地飞鹰,用真诚的守望,让这里的庄稼更加丰美;在红土高原上翱翔的边地飞鹰,用自由的舞姿,让这里的山河更加雄壮。

              ⑫在神秘的滇西北,我读懂了边地飞鹰的情怀,也愿意成为一只边地飞鹰,伴随着这里的山河、乡野、庄稼自由飞翔,摒弃丑恶与奴役,留下一地豪情一路高歌。

              (1) 请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 请赏析文章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
              (3) 文章第⑫ 段说“我读懂了边地飞鹰的情怀”,请联系全文,分析边地飞鹰有怎样的情怀。


              (4) 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它的作用。


            • 10.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们家的男子汉

              何定岚

              ①我和老伴生育了两个女儿,我们家“三个娘子军”和我一个党代表,总觉得缺点阳刚之气。直到四年前,我们家新来了一个男子汉——外孙子嘟嘟,那娇娇嗲嗲的气氛才有些改变。

              ②小家伙现已四岁两个月大了,胖嘟嘟、虎头虎脑,聪明灵敏,一言一行都透着那调皮相,人见人爱,就连我们街坊平时很少言语的老李头,见到他都要逗他一番。四年以来,我们受了很多累,他有时淘起气来,叫人哭笑不得,但一想到他一举一动的稚气表情、刚毅倔犟的劲头,又让我们老两口疼爱不已。

              我是男子汉

              ③前两天,嘟嘟发烧,我们带他到医院看病,大夫说,有点炎症,需要输液。为了配合大夫治疗,姥姥给他做思想工作。哪知小家伙头一扬说,我是男子汉,不怕打针,我不哭。当护士拿起针头要扎手背时,他两只小眼睛瞧着一动不动。护士头一针扎下去没有找准位置,又扎第二针的时候,我们心疼得不知怎么办好,可小家伙愣是没有吱一声。输了三四十分钟的液,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护士小姐直夸这孩子真坚强。当我们回来告诉他爸爸妈妈时,他妈说,我们到医院打针,他从来不哭。噢,男子汉,我们家真正的男子汉!

              我要上警察大学,当肖文

              ④小家伙有三大爱好:玩枪、玩车、穿警察服当警察。电视剧《刑警本色》百看不厌。许多台词都能背熟。有一次,我们问他,长大干什么。他脱口而出,上警察大学,当肖文。去公园玩,首选衣服是我们买的小警察服,大盖帽,其他衣服再好也不愿穿。当他那全副武装走起路雄纠纠气昂昂的派头招来外国友人、外地游客的相机咔嚓、咔嚓照个不停时,小家伙更加带劲,有时还以一个标准的敬礼感谢大家的赞许。

              老师教我们的

              ⑤嘟嘟上幼儿园已一年多了,老师的辛勤培育使孩子很懂事,俨然像个小大人。他最崇敬的是老师,“老师教我们的”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天洗漱完毕,他要把他的手帕、袜子洗干净,我们夸他时,他说,老师让我们帮助大人干活。吃饭时,掉在桌上一粒米也要捡起来,把碗里吃得干干净净,一粒米也不剩。我们说嘟嘟最节约,他说,老师教我们的。有一次,他姥姥病了,呕吐不止,他马上跑过去,给姥姥捶背,倒水让姥姥吃药。姥姥躺在床上,他爬上去,摸摸姥姥头说:“噢,83度,该打针了。”一句话感动得姥姥热泪盈眶,病也好了一半。

              ⑥小苗的茁壮成长,无不渗透着园丁们的辛勤培育,愿我们家的男子汉和天下的小朋友们生活快乐,健康成长。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所写的几件事。


              (2)请从文章结构、描写方法或语言特点等角度来分析课文和本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