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赠品》,完成下列各题。
              赠品
              刘美含
                   ①他去面馆吃面的时间,总是比别的同学晚二十分钟。
                  ②面馆开在学校附近,夫妻店,很小的店面,很简单的清水煮面。面有两种,一种卧一个荷包蛋,五毛钱;一种仅仅是清水煮面,三毛钱。
                  ③他只要三毛钱的。
                  ④父母都是农民。三毛钱的清水煮面对他来说,已够奢侈。
                  ⑤晚去二十分钟,面馆里就不会再有他的同学。他坐下,要一碗三毛钱的清水煮面,慢慢吃。如此几次,再去,他便发现面里面卧着一个蛋。他对男人说,我只要清水煮面。男人说,蛋是赠品。他说谢谢,坐下来,静静地把蛋吃掉。他很清楚三毛钱与五毛钱的清水煮面的区别,很清楚所谓的赠品不过是老板的谎言,可是他从来不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他需要一个荷包蛋,更需要男人的怜悯。
                  ⑥他在镇上读了三年初中。几乎每天中午,他都会得到男人送他的一个荷包蛋。
                   ⑦后来他去县城,去省城,读高中,读大学,开公司,去更大的城市发展,事业做得越来越大。他常常想起那个荷包蛋,想起那个面馆,想起男人和女人,想起三年的初中时光。 也曾动了回去看看的念头,可是最终,他还是没有回去。生活里有太多比感恩更重要的事情,何况他认为时间过去那么久,面馆肯定早已不在。
                  ⑧终于,春天的时候,他,回到小镇。他没有别的奢求,只想找回那碗清水煮面的味道。
                  ⑨很意外,面馆还在,男人和女人还在。他走进去,他们却不再认识他。他们已经很老,面的味道却没有变。那天他一个人要了两碗面,加蛋,花掉十块钱。这世上总有些廉价的快乐,两碗加蛋的清水煮面就是。
                   ⑩男人将面端给他,又送他一碟咸菜。这是赠品,很下饭。男人笑着对他说。
              ⑪他静静地吃着面,听男人与女人聊天。房东决定收回房子,然后将面馆变成一栋楼房,所以,一个月以后,小饭馆将不得不关闭──楼房租金太高,仅凭他们这点微薄的收入,已经不能留在这里继续将面馆经营下去。
              ⑫吃完面,付钱,他静静离开。他没有说起多年以前的那个荷包蛋,他觉得有些事,应该永远封存。不管是愧疚、感恩,还是帮助。
              ⑬他在小镇上住了半个多月,每一天,都会去面馆吃一碗加蛋的清水煮面。小镇已无亲人,然而每次走在街头,他都能寻到一种踏实的感觉。他知道,这是因为多年以前的那个荷包蛋,以及一碗最简单却是最纯真的清水煮面。
              ⑭离开小镇那天,照例,他去面馆,点一碗加蛋的清水煮面,男人也照例送他一碟咸菜。他吃完面,将钱压在碗底,静静离开。小镇从此与他永别,或许,人生也从此与他永别。他将回到他的城市,住进医院,打败病魔,或者被病魔打败。一个月以前他被检查出绝症,那一刻,他毫无缘由地想起了那碗清水煮面。
              ⑮空碗下面,压着十块钱,一封信,还有一个房产证。房产证上写着他的名字,他却将房子送给了男人。他在信里说,不管男人相不相信,过去的这么多年,那碗加蛋的清水煮面给了他太多。现在,他买下这栋开着面馆的房子,面馆将永远不会关闭。
              ⑯这是那碗水煮面的赠品。信末,他这样说。
              (1)“赠品”是贯穿本文的线索。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赠品 赠送对象 赠送原因
              咸菜 体贴顾客
              房子
              (2)阅读第⑦段,说说划线句子中“他还是没有回去”的原因。
              (3)本文构思精巧,值得细细品读。当你读到第⑧段中“他万念俱灰”一句时,你会产生怎样的疑问?请从后文中找到答案,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疑问: ______
              答案: ______
              好处: ______
              (4)开面馆的男人见到这封信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展开想象,描绘出他的心理及表现。100字以上。
            • 2.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 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①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②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2) 结合文章说一说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3)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4) 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 3.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风。乌云压得很底,似乎就要下雨。

                  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多尔先生便在车站前的广场上漫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一个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顺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边不远处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乞讨。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我,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啊。”

                  考虑甩不掉这个乞丐,妇女转身,怒呵道:“滚!这么点儿大的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了脚,满脸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人专门指使一帮小孩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也说不定这些大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规定的数量,回去还要受罚。不管怎么说,这些孩子还怪可怜的,小小年纪本应该在学堂里念书的。这个孩子和我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可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心也太狠了吧,无论如何也要送他上学啊,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黑手说:“可怜可怜我吧,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小乞丐是真的生活所迫,还是在欺骗,多尔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枚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了小乞丐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了。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小乞丐十分高兴地离开了。

                  树上的鸣蝉不停地鸣叫,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早一些去候车室,就信步地走进了一家花店,他有几次都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您要点什么?”卖花小姐训练有素,礼貌又分寸。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个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那个小乞丐。小乞丐认真地端详着柜台里的鲜花。

                  “你要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不相信小乞丐会买花。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在上面再写‘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20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摸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就有多尔先生给他的。他数出了20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字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了,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起了雨,路上没有人,只剩下各式的车辆。突然,他发现了风雨中的那个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先生看见他的前方是一片公墓,他手中的万寿菊迎着风雨怒放着。

                  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越来越快,多尔先生也感到胸膛中一次又一次地强烈冲击。他的眼睛模糊了。


              (1) 这篇小小说构思精巧,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概括它的四个故事情节





              (2) 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3) 故事中的主人公“小乞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结合文章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4) 题目“风雨中的菊花”有何含义?


            • 4.

                                                                                                                   搭车记

              ①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②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③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

              ④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家还远,我送你吧。”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

              ⑤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优越性。

              ⑥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

              ⑦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路边上,想搭车回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这是一辆2.8排量的“奥迪A6”。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车窗玻璃缓缓下降,司机探出头问他,有事吗?

              ⑧黎鸣说:“我……想搭个车。”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去哪里?”黎鸣说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县那个镇的名称。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好好!那你快走吧!”黎鸣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人的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呀。”

              ⑨黎鸣一想,去省城虽然不顺路,但从最近的路段下车,离他所在的镇也只有十几公里了,应该能搭到车。就拉开车门上了车。

              ⑩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黎鸣掏出警官证,递给男人说:“我在市公安局,这是我的证件。”男人看了看他的证件,还给了他。静了片刻,男人又问:“小伙子,经常回家吗?”黎鸣说:“每周都回。”“经常搭车?”黎鸣点了点头。“那,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你每周都回家干什么?”“看我的母亲。”“你母亲一个人在家?”“是的。”“那为什么不接来一起住?”“那得等分了房子,我现在还住着集体宿舍。”

              ⑾男人再也没有说话。

              ⑿到了该停车的时候,男人说:“别停了,还有时间,把他送回家。”黎鸣说:“这怎么好意思?”男人说:“这有什么?举手之劳。”

              ⒀一直到了黎鸣的家门口,黎鸣下了车,对男人说:“真的谢谢您了!”

              ⒁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

              ⒂这句话把黎鸣扔进了雾谷。但很快,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

              ⒃一天早上,刚上班,局长一个电话把黎鸣召到办公室。局长问:“你是不是搭过省公安厅马厅长的车?”黎鸣愣了一下后,马上明白过来,感觉要大祸临头了。因为,根据纪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随便搭车的。

              ⒄一瞬间,他的汗就下来了。他胆怯地看着局长问:“我……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局长“哼”了一声说:“瞧你这点儿胆,搭车时的胆儿哪去了?”他羞愧地低下了头。“好了,没什么事,”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马厅长是和我一起开会时顺便提起的,他表扬了你,说你孝顺,每周两天的休班时间都不去休闲娱乐,而跑到农村去看望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了……”

              ⒅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

                                                                                                                              (选自小小说集《玉米的馨香》,有删改。作者邢庆杰)

              (1) 小说具体描述了黎鸣两次搭车的情形,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搭车经过

              心理变化

               

              第一次

              黎鸣工作一年后,学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在县里回家路口搭车,面包车司机将其送到了家门口。

               

              姑且试试—— ⑴           

              第二次

                                                                                                     

              迟疑——如释重负——疑惑不解

              (2) 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⑴回家时,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步行三公里到家。(结合加画线词语分析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有何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黎鸣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马厅长、公安局长没有对黎鸣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你是否认同他们的做法?请结合文本和生活经验,陈述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③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人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三十来只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④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⑤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屋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⑥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⑦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⑧和牧羊人待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里再住一天。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更多牧羊人的事情。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群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棍。

                ⑨我假装随便溜达,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羊吃草的地方在一个山窝里。牧羊人让大狗看着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这本来就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⑩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⑪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的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节选自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

              (1) 第②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2) 从第④段和第⑦段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3) 结合第⑤⑩段中的具体内容,说说牧羊人的性格特点。

              (4)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作用?

              (5) 阅读选文第⑨段,“我”为什么要“假装随便溜达,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

            • 6.

                           最后一次拥抱      

              徐建树

              ①    林海在大城市工作,去年春节终于抽出空回到老家跟爸妈欢聚一堂。一眨眼的功夫假期结束了,要返程的时候,林海心里不免难过起来,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或许下一次团聚又得是春节时。

              ②   时候不早了,林海用力拥抱了一下妈,又向苍老的爸挥挥手,掉头大踏步就走了,再耽搁下去,他的眼泪会流出来。

              ③   当到家的时候,妈打来一个电话,说:“海子,你走后你爸一直不开心,酒不肯喝不说,连饭也不想吃。”

              ④   林海忙说:“妈,您告诉爸,一有空我就会回去的,那时候我一定多陪爸几天……”

              ⑤   妈打断林海说:“不仅仅是这个,我偷偷告诉你原因,主要是你离开家时跟我拥抱了,没有跟他拥抱,他就有点伤心了。说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说他以前那么欢喜你,你小时候他天天把你搂在怀里,现在连个拥抱都不肯……嗨,这老头越过越像小孩儿了。”

              ⑥   林海听了心里诧异,不就是一个拥抱吗?爸竟然需要这个!

              ⑦   不过爸说得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子之间开始变得生分了。平日里总是本能的打给妈电话,打给爸总觉得无话可说。而一旦父子面对面,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话,跟妈妈倒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有时吧跟爸不像是父子,倒像是陌生人,甭说拥抱了,连拉下手都觉得别扭。或许天底下所有的父子全是这样吧?

              ⑧   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爸一下。

              ⑨   城里日月飞快,一晃半年过去了,林海一直忙;再一晃又过年了,林海还是忙。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好在来日方长,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回去,还欠爸爸一个拥抱哩。

              ⑩   时间跑啊跑,又不知跑了多远。这天突然接到电话:爸突发疾病,不行了!

              ⑪     林海一听之下就像身后的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塌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倒了,心脏像给一只巨手一下子摘了去,空荡荡的,除了疼,还是疼

              ⑫这一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原来回趟老家并不算太难,也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只要愿意挤,总会挤出时间的。可自个儿以前怎么就那么望而生畏呢?

              ⑬前一脚踏进家门的时候,正看到爸静静地躺着,妈和亲戚全围着。

              ⑭妈说:“你爸老早就感觉不舒服了,可不让跟你说,说你太忙,他还说,海子说要拥抱我哩,我得好好活着……”

              ⑮林海好容易才脱下鞋爬上床,坐在爸的脚底下,然后虔诚地伸出双手托住爸的后背,轻轻一用力,爸便坐了起来,啊,什么时候爸变得这么轻?

              ⑯爸身上暖呼呼的,有一种熟悉的味道。那是自个儿小时候爬在爸背上时闻到的味道,是寒夜里躺在爸怀中闻到的味道。太熟悉了,又太陌生了。

              ⑰然后林海把爸的头轻轻靠在自个儿的肩膀上,就像他小时候靠在爸爸的肩膀上。

              ⑱林海再用力搂住爸的腰,说:“爸,我拥抱你了……”

              ⑲爸没有回答,在几分钟之前爸已走了。

              (选自《2016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改动)
              (1) 请从林海的角度,围绕”拥抱”梳理本文的情节脉络。在下列两处横线上填写有关的情节内容。

              ①去年春节回老家,没有给爸拥抱 →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爸去世时,给了爸拥抱

              (2) 林海的爸为什么如此在意儿子的一个拥抱?
              (3) 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⑪自然段。

              (4) 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分析林海这一人物形象。

              (5) 简要分析本文第⑲自然段的写法之妙。

            • 7.

              阅读文章《巧手张三》,完成问题。

                     巧手张三被发现,很偶然。
                     那天,家住五楼的李嫂正炒着菜,发现罐子里的鸡精没有了,于是她匆匆到楼下小店购买。回到家门口,她才发觉钥匙没带。
              “快找专业开锁的电话!墙上有。”大家帮着分头寻找,可是小区内外刚粉刷,原来在楼梯过道和楼下墙壁张贴、书写的小广告都被清除了。
                     这时屋里传来孩子的哭声,刚才还在熟睡的孩子已经醒来,孩子不见大人,爬到阳台上,抓着晾衣竿大哭。
                     楼上楼下一片惊叫,聚集的人越来越多。
                 “让我来试试。”
                     一个身着蓝布衣、一头乱发的年轻人凑上前来说。
                     大家闪在一旁。年轻人掏出一根铁丝,伸进锁眼里拨动了几下,门锁打开了。
                     人们喜出望外,称赞这个开锁师傅手艺高明,纷纷要他留下电话号码:年轻人说:“我不是什么开锁师傅,我叫张三,是前两天刚搬进来的租房户,就住在后面一栋楼609室。”
                     李嫂将一张50元的纸币塞给他,张三说:“都是邻居。怎么能故毁呀!”说完转身离去。
                     两天后,小区的王叔又将钥匙锁在了屋里。王叔找上门来,张三二话没说就随王叔出了门。后来,邻居家电视模糊了、网络掉线了、电瓶车不能启动了,都来请他帮忙。张三总是随叫随到,义务劳动。人们都说:“巧手张三是个好人啊!”
                     不久,小区里有个住户家失窃,警察发现门窗完好,没有任何撬动的痕迹。警察发动大家排查线索,有人说张三能用一根铁丝打开人家的锁,这不是想进谁的家就进谁的家吗!还有人说案发前看到可疑人在现场徘徊,好像是张三。于是张三被警察审查了大半天才回家。
                     张三窝着气,一个人在酒店里喝了半斤白酒,半夜回到租住房前。手中的钥匙怎么也打不开门锁。他索性扔掉钥匙,掏出铁丝来钩锁芯。突然,他的双手被人反扣在背后:“不许动,警察!”
              “警察怎么啦,我没犯法,你们别想找茬!”张三使劲挣扎着。
              “半夜三更偷开人家门锁,还不是犯法!”
                     原来,醉意蒙咙的张三跑错了楼栋,拿着钥匙去开人家的门锁口里面的女主人独自在家,听到动静后,一边将门锁上了保险,一边拨打报警电话。
                      张三又被请进了派出所。这次,他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后来家人缴纳了保证金,警察又到他老家调查,未发现他有什么前科,这才放他回家。
                     张三回到租住的小区时,人们眼睛里充满了鄙夷,谁也不理他:几天后,张三就像一片落叶被秋风不知刮到了哪个角落。
                     两个月后,小区里那个离奇的失窃案告破。窃贼竟然是楼上邻居。偷配了失主的钥匙,再次作案时被当场摁住。人们这才叹息说张三受冤枉了。
                     半年后,我到B城看望表哥,关门时忘了拿钥匙。“别急别急,我去找人!”不一会儿,表哥就找来邻居帮忙开锁。我抬头一看,竟然是张三。
              “你还帮人家开锁?“我脱口而问。
              “有人来请,哪能推辞!不过,那酒彻底戒啦。”张三淡淡一笑,接着说,“该丢的就丢掉,不该丢的,永远也不能丢掉!”
                     看着张三离去的背影,我细细咀嚼着他的话……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有删改)

              (1)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们对张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 →怀疑→ ______ → ______

              (2) 文章开头说“巧手张三被发现”指的是什么?


              (3) 结合具体情境,分析下面两个句子中“竟然”所体现的人物心理。
              ①窃贼 竟然是楼上邻居,偷配了失主的钥匙,再次作案时被当场摁住。
              ②我抬头一看, 竟然是张三。
              (4) “这次,他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他究竟“说不清”什么?请简要概述。
              (5) 结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分析下面这个句子的深刻含义。

              该丢的就丢掉,不该丢的,永远也不能丢掉!

            • 8.

               一夜能走多远

              那年我高考落榜,心情糟糕。我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给父母,或许那样能弥补我对他们的愧疚。父亲说,等把地里农活儿忙完再做打算吧。
                  那时候麦子已经收完,妈妈却病倒了,我家还有一块地没种上苞米。夜里落了一场透地雨,正是种苞米的良机,第二天中午,我和父亲出 发了。
                  种子盛在塑料桶里,父亲刨坑我点种子,每个坑两粒种子。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我汗流浃背,父亲也直喘粗气。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我们还有四垄地没种完,种子却用光了。
                  我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要黑了,咱们收工,明天再带种子来吧。父亲没说话,把锄头藏在地头的麦秸垛里,我们回家了。
                  回到家,我喝了水,舒服地躺在炕上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却看见父亲又在弄苞米种子,我问不是明天才下种吗?现在准备有什么用?父亲笑着说,这块地今晚必须种完,否则将来会欠收。我觉得不可思议,不就差一宿吗?父亲说我们打个盹儿,一宿就过去了,但是种下    去的种子不睡觉啊,同地块的苞米晚种一宿,产量差别可就大了。
                  见我半信半疑,父亲指指屋檐下挂的苞米说,你看吧,这些和囤里的都是这块地的收成,前后就差一天,我拿起檐下的苞米穗与囤里的比了比,短3厘米左右!我又拿了几个比较,无一例外,檐下的苞米个头普遍偏小!
                  原来,去年这片地还没有播种完,突然下了场雨,无法干活,地北头这5垄比其他地块晚种了一天。
                  我被这个事实惊呆了。父亲说,大片地玉米同时吐蕊秀穗时,晚种的这几垄还未吐蕊,错过了最好的授粉期,所以收成差了许多。没想到,短短一天差到如此明显。
                  一个黑夜,一个白天对于我们人类只算一个片刻,但是对于生命周期只有70多天的苞米,的确是一个不短的时间。我们看似漫长的人生不也像一粒种子般短暂吗?刚开始就落后别人一步,如不努力追赶,到后来就像檐下的苞米一样......那天傍晚,我和父亲又回到田里,把那片地全部种完,回到家时已经满天星斗。
                  那年秋天我没有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复读。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一晃12年过去了,我有了稳定的工作,而与我一样落榜外出打工的几个同学,如今还辗转在烈日下的工地上辛苦地劳作,经常为讨要工钱而苦恼。
                  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
              (1) 仔细阅读文章,说出本文的线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题为“一夜能走多远”,结合全文说说这个题目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按要求赏析句子。
              (1)“我 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黑了,咱们收 工明天再带种子来吧。”中加横线的“如释重负”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历五月毒辣辣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这句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结合下面句子,思考问题。

              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结合你的生活感受,用80字左右谈谈你的理解。                                      
            • 9.

              想偷一本书

              王秋珍

               ①我想偷一本书已经很久了。 

              ②它就放在我们办公室一位同事的桌上。每天,我都能看见它。那蓝色的封面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可是,它寂寞地呆在桌上,从来没人去翻一翻。 

              ③有一次,我看见同事拿起了它。我正暗暗为它高兴,却分明看见我的这位漂亮的女同事,只是用书扫了扫椅子上的灰尘。别的同事走过来走过去,总是低着头忙忙碌碌。那个叫手机的玩意成了大家的最爱。谁会留意一本书呢? 

              ④慢慢的,我看见书的封面由蓝色变成了灰色。我还看见有好几次,漂亮的女同事把刚盛了水的杯子搁在它的上面。书的封面留下了一个圆圈,还带着褶皱,好像一个可怜的孩子歪着嘴巴在哭泣。 

              ⑤我只想把它偷回家。 

              ⑥可是,一想到偷,我的心就像要跳出胸膛。从小,爸爸就教育我,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大偷小都是贼。因此,我一天天地看着它,看着办公室来来往往的同事,一直不敢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 

              ⑦可机会还是来了。 

              ⑧那天,我打了一段文字,抬起头,蓦然发现办公室里居然只有我一个人。我按捺住狂跳的心,悄然起身,来到漂亮女同事的桌前。【A】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突然,一个声音从天而降:“你想干嘛?”我的身子斜了斜,差点跌倒。我刚想回答,却听见那人继续在说:“好啦好啦,就你会耍贫嘴。我很忙,没空和你扯东扯西的。”说话间,我看见漂亮女同事飘逸的长裙在办公室里舞动了几步,倏地飘出去了。

               ⑨我,终于把书偷到了手。虽说窃书不算偷,我却感觉脸上有无数只蚂蚁在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文明的我居然会和“偷”这么不文雅的字站在一起。 

              ⑩回家后,我拿出软毛巾轻轻地擦拭封面,又拿出吹风机吹那个固执的圆圈。最后,我把书的封底朝上,放在桌上,再压上了一条厚重的红木小方凳。 

              ⑪次日,我把书拿出来,它又变成了端正的模样。【B】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⑫我洗净双手,拿出偷来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起来。看着它们,我仿佛又走进了老时光。我看到了自己在养花种菜,在夕阳下徜徉,在厨房的油烟里战斗……          

              ⑬是的,这是我写的书。每一个字,都像芬芳的花,让我驻足,流连。

               ⑭出版社只给了我50本样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当初,漂亮女同事听说我出书了,就第一时间向我祝贺并要书。没想到,她要的只是一份客套。 

              ⑮是的,只是一份客套。漂亮女同事一直把书放在桌上,从来不曾翻上一篇。如今,她和我的其他同事们一样,一有空就刷微信、看网络碎片、聊明星八卦,根本没有注意到桌上少了什么。那本曾被她扫过灰尘垫过杯子的书,好像从来都不曾出现过。 

              ⑯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这个忙碌的时代,真的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吗?当初,我壮着胆子把书偷回来,只是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啊。 

              ⑰某天,我终于点开一位微友问道:“你说大家喜欢读什么书啊?”“什么?书?”微友抛出两个问号,继续道,“谁还看书啊?” 

              ⑱我仿佛听见了她在手机前的笑声。 

              (1) “我”为什么要偷漂亮女同事的书?

              (2) 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A】处: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2)【B】处: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酸酸甜甜”一词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3) 第⑩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4) 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 10.

                驿路梨花(节选)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③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④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⑤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⑥“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⑦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 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2) 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个画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

              ①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②那洁白的梨花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

              (3) 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种顺序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4) 揣摩下面的语句,分析画线词语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5) 根据本文的中心思想,请你给“驿路梨花处处开”拟个下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