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孙子的麦收      乌云从南面的天空急急地飞过来,眼看就到头顶上了,大老刘急忙抱起塑料布往麦场里跑,今天收的麦子,不能被雨水冲了。
                   电话响了。谁的电话?真是添乱。哦,是儿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成了家,有了孩子。
                   “爷……”
                   “哎……是孙子哟。”大老刘心里灌了蜜,劳累顿时全散了。
                   “我今天收麦了!”孙子高兴地喊。
                    大老刘一听,恁小的孩子能收麦?上哪收麦?城里有麦子? 收麦是很累人的活计,时间紧,天热,活计重,活计脏,一个麦收等于两个秋收,人们说“一麦两秋”就是说收麦活重。大太阳底下如火烤,麦秸上有一层厚厚的灰,手一动,灰便飞起来。还有小蠓虫子围着头飞来飞去,直打脸,往鼻子嘴里钻。
                     “你--收麦?累不累?”“一点也不累。好玩着呢!”
                    好玩?收麦子好玩?割麦时要蹲在熟透的麦子边,蹲累了,跪地上,跪累了,坐地上,一点点地往前欠着身子,一把一镰才割四指远,一天也就割亩把地。一天下来,浑身是灰,往床上一躺,像散了架子。
                    “今天我和爸妈一起去体验农家乐了,妈妈还给我买了一身运动装,我穿上可好看了。带上饮料,我最爱喝的。”
                     “这不是旅游吗?”
                     “差不多,你猜我割了多少麦子?”
                    这一问难住大老刘了,孙子一天能割多少麦子呢?半亩不能,有一间房子大的一片儿就不少了。他想着。
              “猜不到吧。我割了二百六十棵麦子!”孙子很有成就感。
                     天哪,孙子能用棵来统计割麦的数量!
                   “割那么多,累吗?”大老刘算是明白了,孙子是玩,不是收麦子。
                   “不累!妈妈一边给我打着伞,一边给我拿饮料,一会儿喂我一口,一会儿给我擦擦汗;爸爸接我割的麦子,我割一棵,爸爸计一棵,一共二百六十棵!”
                     大老刘没有回话,只“噢”了一声。
                    “爷,唐诗错了!就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咋错了?”大老刘心里一疼,像是被谁狠狠地砸了一下,赶紧问。
                    “我觉得,收麦一点也不辛苦啊!我把麦棵交给加工人员,他给我打了二万零五十八粒麦子,可是哪有一点辛苦啊?所以‘粒粒皆辛苦’错了!”
                    乌云遮蔽了天空,远处传来了雷声。
                    大老刘愣了半天,才说:“明天你回来帮爷爷割麦子吧。”
                    第二天,艳阳高照,真是麦收的好天气!大老刘只带了孙子一个人下了田。只一会儿工夫,孙子就脸色潮红,汗珠直滴,动作也慢了下来,开始用求救的眼光看向爷爷。大老刘什么话也没说。孙子越割越慢,终于割不动了。大者刘指着孙子割下的麦子说:“你数一数,今天你割了多少粒麦子?”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呆住了……
                    一进门,孙子就累得瘫倒在地上,苦着脸说:“真是‘粒粒皆辛苦’啊……”看着孩子疲劳的样子,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大老刘却高兴地笑了。
              (1)请用合适的词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大老刘”的心理状态。
              接到孙子电话时 ______ →听说孙子参加割麦时 ______ → 听到孙子说劳动不辛苦时 ______ →听到孙子说“真是‘粒粒皆辛苦’啊”时 ______
              (2)请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写作意图。
              (3)阅读下列两句话,联系全文,回答问题。
              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
              爸爸妈妈噌的一下
              ①这两句话中的加点词都用了什么方法描写人物? ______  
              ②简要分析加点词的内涵。
              呆住了: ______
              脸红了: ______
              (4)《月迹》中的奶奶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她注重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月亮,发现美,把孩子的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界。文中的“大老刘”也用这样的方式教育了“孙子”。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他们这种教育方式的认识。(80-100字)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①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
                  ②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
                  ③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
                  ④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⑤“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⑥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⑦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如何理解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2)老师为什么在最后一课时穿戴礼服?
              (3)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和号声后“脸色惨白”?为什么小弗郞士这时感到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4)你对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吗?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5)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写了“法兰西万岁!”表现他怎样的感情?
            • 3.
              爱是一朵无声花 葛闪/文      ①二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邮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叫脚不停跺着地。
                  ③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我一个人呆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而我,因为最后一个办业务的人也离开了,索性就伏在桌上看起了报纸。
                  ④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如此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⑤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
                  ⑥我点点头。
                  ⑦“多少钱?”老妇人弱弱地问。
                  ⑧“一毛五一个字。”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⑨“嗯,”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愕。接着,又一边絮絮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⑩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听着外面风雪的呼啸声,便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老妇人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⑪“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
                  ⑫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并且告诉他,妈妈很想他。”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
                  ⑬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但是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⑭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
                  ⑮我笑了:“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我特意地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⑯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似乎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⑰“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
                  ⑱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只觉得,老太太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⑲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却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1)老妇人面对“我”告诉她电报价格时,其心理变化很微妙,但作者都通过特定的词语巧妙的反映出来,请你在文中圈点勾画并写下面。
              (2)小说有三处环境描写,分析第②环境描写的作用。
              (3)作者以“爱是一朵无声花”为题,请你赏析其作用。
              (4)结合全文说说:老妇人是怎样一个人?
              (5)请根据小说内容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对母爱的认识。提示:要求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段完整的话。
            • 4.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各题
              电话里的父亲
              游睿
                  天快黑的时候,一个男人来到了学校门口。男人头发蓬乱,双眼通红,密密匝匝的胡须似乎很久没剃过。他的出现立刻引起了我的警觉。
              我拦住他:“你找谁?”
                  男人看到我,搓了搓双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是胡小花的爸爸,我来接她回家。”我把胡小花叫了出来。此前,胡小花都是由她的奶奶来接的。她爸爸,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我对她说:“小花,你爸爸来接你了。”
                  胡小花听到后飞快跑出来:“爸爸在哪里?”我指了指眼前的男人。男人后退了一步,半蹲着身子轻声喊道:“小花,你看谁来了?”
                  胡小花看到男人后却立刻站住了脚,睁着双眼打量着男人。
                 “小花,过来,爸爸抱抱。”男人微笑着,看得出是那种带着讨好的微笑。但胡小花退后了一步,然后拉住了我的衣袖:“老师,我不认识他,他不是我爸爸。”
                  我吓了一跳,赶紧抱住小花,再次警惕的打量这个男人。我看过许多地方丢小孩的案例,犯罪分子就是装成亲人把小孩骗走的,没准这个男人就是个坏人。我大声问道:“你到底是谁?”
                  男人站了起来,脸上顿时皱纹密布:“我是小花的爸爸啊,小花,你怎么不认识我呢?”我问:“你叫什么名字?”男人说他叫胡文进。
                   我转身问小花,小花说我爸爸是叫胡文进。我让男人拿出身份证来看看,男人立刻在自己身上摸索,片刻后摊手说,我来得匆忙,没带在身上。
                  我拉着小花,打算往教室走去。男人在背后喊道:“老师,等等。”我转身,发现男人一脸痛苦,蹲在地上。他抬起头对我说:“我真的是胡小花的爸爸,我今天刚回来,她奶奶生病了,就让我来接她。你们怎么就不相信我呢?”
                  我摇了摇头,说:“不是我不相信你,连孩子都不认识你,我怎么可能把孩子交给你。”
              男人急了,他说:“胡小花是2005年7月出生的,她今年身高1米2,重51斤,穿30码的鞋。她的耳后还有一块胎记……”男人说的这些信息我也知道。知道这些,并不能说明他就是孩子爸爸。
                  “你要我怎么办才肯把孩子交给我。”男人几乎是吼了起来,“她明明就是我的女儿,凭什么不让我带走,马上天就黑了。”我说:“不是我要怎么样,是你必须证明你是她的爸爸。我们也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男人平静下来,勉强笑笑,说:“对不起,老师,我刚才情绪不好。男人努力地笑了一下说,我真的是她爸爸。小花两岁时,我和她妈妈就出去打工了,今天是我离开后第一次见到她。如果不是我手里有她的照片,我也不认识她。”
                  胡小花突然大声说:“你不是我爸爸,我爸爸没说要回来。前天他还和我通过电话。”男人再次蹲下身子,他把双手伸进头发里,努力地抓了一把自己的头发。然后他站了起来,我看到他双眼有了泪水。男人说:“老师,你有电话吗?”
                  我点点头。男人说:“你的号码是多少,我给你打过去。”
                  我疑惑地看着男人,他正用恳求的目光看着我。我犹豫片刻,将号码告诉了他。接着,男人拨通了我的电话。男人说:“把电话给小花好吗?”
                  我虽然不解,还是将电话给了胡小花。胡小花接过电话,B我看到男人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他的声音也一下子变了,变得特别温柔,他用这温柔的声音轻轻地说:“喂,小花,乖伢子,我是爸爸。”“爸爸!”几乎是在一瞬间,胡小花飞跑过去,一把抱住男人,回过头对我说:“老师,他是爸爸,爸爸每次都这样叫我的!”
                  男人紧紧地抱住小花,把头深深埋进小花的肩膀,小花也在他的肩膀啜泣着。半响之后,男人抬起头,努力微笑着对我说:“几年来,我天天给她打电话,她更熟悉的是我的声音。”
              那一刻,男人泪流满面。
              (1)请按照情节的发展,概括出“男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情节:初见女儿→ ______ →力证遭否→ ______
              心理:期待兴奋→ ______ →焦急难过→ ______
              (2)“男人”站在胡小花面前没被认出和接通电话后却被认出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请按照相关要求答题。
              ①男人看到我,搓了搓双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是胡小花的爸爸,我来接她回家。”揣摩句中“不好意思”的含义。
              ②男人再次蹲下身子,他把双手伸进头发里,努力地抓了一把自己的头发。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语句。
              (4)“那一刻,男人泪流满面。”请写出语句中“男人”的心里话。
            • 5.
              现代文阅读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严密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他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的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句中前后两个“秘密”分别是 ______ 词和 ______ 词。(从词性看)
              (2)、根据上下文选词填空: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 ______ (A.严谨  B.严峻  C.严密  D.严厉)的搜查。
              (3)第⑤段中,“他知道,即将到来了”加点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指:
              (4)“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保持原意,把这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 ______ 联系上下文可看出,文中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是为了表现那个中尉 ______ 的态度。
              (5)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      
              如: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
              伯诺德夫人 ______
              小女儿杰奎琳 ______
              (6)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 ______ 、 ______ 、的优秀品质。
            • 6.
              阅读《大风》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大  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  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一杆枪杀败了下好汉/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陡,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①
                  “爷爷,那是什么?”“风。”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直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1)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爷爷和“我”一起去割草, ______ , ______ 。
              (2)任选其中一个加点词(“爬行”和“钻”)或画线句①进行赏析。
              (3)“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棵未被卷走的老茅草?
              (4)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5)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狼的尊严  
              姜戎
                  这年初冬的第一场新雪,很快就化成了空气中的湿润,原野变得寒冷而清新。
                  小狼越长越大,铁链显得越来越短。敏感的小狼只要稍稍感到铁链与它的身长比例有些失调,它就会像受到虐待的烈性囚犯那样疯狂抗议:拼尽全身力气冲拽铁链,冲拽木桩,要求给它增加铁链长度的待遇。不达到目的,几乎不惜把自己勒死。小狼咽喉的伤还未长好,陈阵只得又为小狼加长了一小截铁链。只要铁链稍一加长,它就会转圈疯跑,为新争到的每一寸自由而狂欢。小狼不断挣链,更加延缓了咽喉创伤的愈合。
                  小狼伤情的突然恶化,是在一个无风、无月亮、无星星和无狗吠的黑夜。边境大山那边传来了微弱的狼嗥,那是狼王在焦急呼嗥。
                  陈阵最为担心的事情也终于发生。久违的狼嗥声忽然唤起了小狼的全部希望,它顿时变得焦躁狂暴,急得想要把自己变成一发炮弹发射出去,又急得想发出大炮一样的轰响来回应狼嗥。然而,小狼的咽喉已伤,它发不出一丝狼嗥声来回应同类的呼叫,它急得发疯发狂,豁出命地冲跃、冲拽铁链和木桩,不惜冲断脖颈,也要冲断铁链,冲断项圈,冲断木桩。
                  陈阵吓得掀开皮被,迅速穿上皮裤皮袍,冲出了蒙古包。手电光下,雪地上血迹斑斑。 小狼一次又一次地狂冲,铁链绷得像快绷断的弓弦,狼圈里血沫横飞。
                  陈阵不顾一切地冲上去,企图抱住小狼的脖子,但他刚一伸手就被小狼吭地一口,袖口被撕咬下一大块羊皮。憋蓄已久的疯狂,使它像杀红了眼的恶魔,又简直像一只残忍自杀的疯狼。陈阵慌得用一块盖牛粪的又厚又脏的大毡子扑住了狼,把它死死地按在地上。小狼在血战中完全疯了,咬地、咬毡子、咬它一切够得着的东西,还拼命甩头挣脱锁链……不知过了多久,小狼终于拼尽了力气,慢慢瘫软下来。陈阵像是经历了一场与野狼的徒手肉搏,累得坐倒在地,大口喘着白气。
                  天已渐亮,陈阵掀开毡子,看到了小狼疯狂反抗、拼争自由和渴望父爱的严重后果:那颗病牙,已歪到嘴外,牙根显然是在撕咬那块脏毡子的时候拽断的,血流不止。精疲力竭的小狼,喉咙里不断冒血……
                  陈阵慌忙骑马去请毕利格阿爸。老人走进蒙古包摇了摇头说:“活不成了……趁着它还像一只狼,还有一股狼的狠劲,赶紧把它打死,让小狼像野狼一样战死!别像病狗那样窝囊死!成全它的灵魂吧!”
                  虚弱的小狼疼冷交加,每吸一口寒冷的空气,它全身都会痉挛般地颤抖,到吐气的时候颤抖才会减弱,一颤一吸一停,久久无法止息。
                  陈阵猛地站起,跑到蒙古包旁,悄悄抓起半截铁钎,然后转过身,又把铁钎藏到身后,大步朝小狼跑去。小狼仍然端坐着急促喘息,两条腿抖得更加厉害,眼看就要倒下。陈阵急忙转到小狼的身后,高举铁钎,用足全身的力气,朝小狼的后脑砸了下去。小狼没有发出一点声音,软软地倒在地上,像一只真正的蒙古草原狼,硬挺到了最后一刻。
                  那个瞬间,陈阵觉得自己的灵魂被击出体外,他似乎又听到灵魂冲出天灵盖的铮铮声响,这次飞出的灵魂好像再也不会回来了。
                 陈阵相信,他已见到了真正属于自己内心的狼图腾
              【注释】①图腾:原始社会中,人们以某种自然物的图形作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和标志。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01期,有删改。)(1)阅读全文,梳理小狼和陈阵的故事,完成下面的填空。
              小狼抗议挣链,①______→小狼发疯冲拽,②______→③______,陈阵打死小狼
              (2)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小狼伤情的突然恶化,是在一个无风、无月亮、无星星和无狗吠的黑夜。
              ②小狼一次又一次地狂冲,铁链绷得像快绷断的弓弦,狼圈里血沫横飞。
              (3)对文章第八段中毕利格阿爸的话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为下文陈阵打死小狼作铺垫,并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B.这句话表现出了毕利格阿爸对小狼的生命的漠视。
              C.为下文陈阵真正理解了内心的狼图腾作了重要铺垫。
              D.阿爸的话体现出他想成全小狼的灵魂,维护小狼的尊严。
              (4)题目“狼的尊严”有哪些含义?
            • 8.
              大师    ①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②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
                  ③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
                  ④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 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⑤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
                  ⑥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⑦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⑧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⑨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
                  ⑩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 要刻我的名字?”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
                  ⑪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你的名字叫大师。”
              (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1)阅读文章,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故事情节:接了桩大买卖 → ______ → 想起母亲,感受母爱→ 成为大师
              ↓↓↓↓
              心理状态: ______     →    沮丧     →       感动      → 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3)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
              A.第②段中“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石匠认为这是一次提高自己雕刻技艺的机会。
              B.第⑤段中“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一句,说明石匠雕出的人像只是形似,而缺少神韵。
              C.第⑧段写财主“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苦起来”,“一下子”表现出财主看到人像立刻被打动了,从侧面表现了石匠的技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D.文章最后一段,借别人之口说出“你的名字就叫大师”,既起到点题的作用,同时又收束全文。
              (4)如何才能成为大师?联系全文,谈谈你的感悟。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藤野先生 》节选(1)对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表达了作者对其他留学生油光可鉴的头发的羡慕之情。
              B.表达了留学生们爱干净,注重外貌的良好习惯。
              C.表现了作者对这种做法的赞赏之情。
              D.表现了清国留学生们太注重于外貌的陋习,“标致”一词突出了作者是藐视与留学生的丑态。
              (2)画波浪线句子用到的修辞是 ______
              A.比喻  B.夸张  C.反语  D.设问
              (3)对选文的分析及理解正确的是 ______
              A.“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不满与藐视之情。
              B.“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藐视,“标致”一词更是突出了留学生的丑态。
              C.“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表达了作者对那些精通时事的人的敬佩,什么都懂得。
              D.此段选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东京的生活经历。
            • 10.
              妈妈,你是天使吗
              (美国)劳拉•伊丽莎白•理查兹
                  (1)“妈妈,”孩子问,“真的有天使吗?”“《圣经》上说有。”妈妈说。“是啊!我看过图片。可是妈妈,你见过真的天使吗?”
                  (2)“我认为我见过。”妈妈说,“但天使穿的跟画上画的不一样。”
                  (3)“我要去找一个。”孩子说,“我要沿着路跑,跑啊,跑啊,直到我找到一个天使。”“这是个好主意!”妈妈说,“我会跟你一起去,因为你太小,不能独自跑太远。”
                  (4)“我已不是小孩了!我都能穿裤子了,我长大了。”孩子说。“你真长大了。”妈妈说,“我忘了。但今天天气好,我想走走路。”
                  (5)“可你走得这么慢,你的脚跛了。”“我能走得比你想象的要快。”妈妈说。 于是他们出发了,孩子蹦蹦跳跳地奔跑,妈妈拖着她的跛脚,勇敢地一步一步往前走,孩子很快就忘了妈妈是跛足的。
                  (6)孩子在前面欢快的跳着,不久,便看到一辆轻便马车朝他驶来,白色的马欢快地拉着车。车上坐着一位靓丽的女士,身着天鹅绒和毛皮制成的华丽衣服,白羽毛在她的黑发上飘扬。马车摇晃着,她身上的宝石和黄金首饰闪着光,她的眼睛看起来比她戴的钻石首饰更亮。
                  (7)“你是天使吗?”孩子跑到马车旁问。
              (8)女士没有回答,只是冷冷地盯着孩子,然后对马车夫说了一个字,车夫“啪”的一扬鞭, 马车如离弦之箭飞奔,留下一团烟尘,消失不见了
                  (9)烟尘弥漫,弄得孩子的眼睛和嘴里都是尘土,他不停地打喷嚏,喘粗气,揉眼睛,几乎窒息。他的妈妈很快赶过来,用她的蓝色花格子围裙替他擦掉脸上的灰尘。
                  (10)“那不是一位天使!”孩子说。
                  (11)“是的,的确不是!”妈妈说。“根本不是!”
                  (12)孩子又蹦着跳着,从路的一边跑到另一边,妈妈竭力跟着。
                  (13)过了一会儿,孩子遇到了一位非常漂亮的少女。她穿着白色连衣裙,眼睛如同蓝色的湖水,脸色红润,美丽的面庞如同玫瑰映雪。
                  (14)“我相信你肯定是个天使!”孩子叫道。
                  (15)少女的脸红了,样子比刚才更甜美。“你这可爱的孩子!”她喊着,“别人也这样说,就在昨天晚上。我看起来真像一个天使吗?”
                  (16)“你就是一个天使!”孩子说。
                  (17)少女把他抱在怀里,吻了他,温柔地搂着他。“你是我见过的最可爱的小东西!”她说,“告诉我,你怎么会这么想?”
                  (18)突然,她变了脸色。“噢!”她喊了起来,“他在那里,来见我了!可你那脏鞋子弄脏了我的白裙子,你的脏手把我的头发都弄乱了。快走吧,孩子,回家去找你妈妈!”她把孩子放下,并无恶意,但是动作太匆忙,孩子绊倒了。可她没有看见,她急着上前去迎接自己的爱人--他正沿路走来。
                  (19)孩子躺在满是灰尘的路上,呜咽着,直到他妈妈过来扶起他,用她的蓝色花格围裙,替他擦干了眼泪。
                  (20)“说到底,我认为她不是一个天使。”他说。
                  (21)“不是!”妈妈说,“但有一天她可能会成为天使。她还年轻。”
                  (22)“我累了!”孩子说,“你带我回家,好吗?”
                  (23)“好啊!”妈妈说,“所以我来了。”
                  (24)孩子双手搂抱着妈妈的脖子。妈妈紧紧地抱着他,步履艰难沿路往回走,唱着他最喜欢的歌。
                  (25)突然,他仰脸看着她的脸。
                  (26)“妈妈,“他说,“我猜你可能是一个天使,是吗?”
                  (27)“哦,多傻的孩子啊!”妈妈说,“谁听说过天使系着蓝色花格子围裙呢?”她继续唱歌,迈动着跛脚。
              (1)这是一篇 ______ (文学体裁),采用第 ______ 人称,主要运用了 ______ 、 ______ 这两种人物描写方法,通过儿童的视角,以 ______ 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充满寓意的故事。
              (2)“蓝色花格围裙“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好处?
              (3)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很有张力,请对段(8)划线句简要赏析。
              (4)在宗教故事中,天使是神的使者。在现实生活世界里,天使是谁呢?请结合文段,谈谈看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