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对于文章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核舟记》中,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的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写,很清楚地表现了核舟的整体形象。
              B.《湖心亭看雪》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还采用了白描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C.《观潮》一文用词精当,寥寥数笔便能绘形传神,如“腾身百变”就能刻画出弄潮健儿上下翻腾、变化多样的骁勇身姿。
              D.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直抒胸臆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葆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 2.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3.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4.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5.

              (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二)汝年时尚幼,所阙①者学。可久可大,其唯学欤②。所以孔丘言:“吾尝③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若使④墙面而立⑤,沐猴而冠⑥,吾所不取。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⑦。

              (萧纲《梁简文帝诫当阳公大心⑧书》)

                 [注释]①阙:同“缺”,缺少。②欤:句末语气词,无实义。③尝:曾经。④若使:假如(不学习)。⑤墙面而立:面对墙壁站立,一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⑥沐猴而冠:猴子装成人的样子把头发洗干净,然后带上帽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⑦放荡:任性,不受约束。⑧大心:萧纲第二子,被封为当阳公。

            • 6.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出师表》)

            • 7.

              下列关于古诗文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泊秦淮》一诗,首句中一个“笼”字渲染了浪漫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B.“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个“又”字表达了作者被捕后的悲苦之情。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得而又惆怅、失落的心境。
              D.《小石潭记》中,作者紧扣景物特点,采用多种手法,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小石潭的景色,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寂寞的处境和哀怨的心境。
            • 8.

              以下对诗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中,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觉得“义”是只有圣贤才具有的,普通人是没有的。
              B.《邹忌讽齐王纳谏》结尾写道“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原因是威王听取了邹忌的意见,广开言路,使得政治修明,其他国家也不敢轻易来犯了。
              C.《饮酒》诗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认为隐居生活中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忘言”并不是真正忘记说什么了,而是他认为既然已经领悟到了,就不需用言辞来表达了。
            • 9.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0.

              对《陋室铭》的分析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运用两个比喻起兴,点明全文的主旨:“惟吾德馨”。
              B.文章的显著特点是语言精辟,对仗工整,对比鲜明,虚实相生,互相衬托,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
              C.作者写陋室,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的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来表现了陋室不陋。
              D.“可以调素琴”表明作者是喜爱音乐的,后面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表现出了作者思想上的前后矛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