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可燃冰

              ①2017年6月2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已连续产气22天,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采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②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含有大量甲醛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陆地上的冻土带和海底。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所以俗称“可燃冰”。如果把甲醛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③海底可燃冰是天然气(甲醛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海底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摄氏度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摄氏度;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④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

              ⑤但是,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1)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燃冰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其中水的含量占绝大多数。
              B.可燃冰是天然气(甲醛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 
              C.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结合形成的外观似冰的白色或浅灰色固态结晶物质。

              D.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它会分解成水与甲烷。
            • 2.

              ①天气暖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做网。这使我记起幼时曾猜过一个谜,谜语是:“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②此后我就留心这八条脚的“诸葛亮”怎样捉拿飞将,并且看出,它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如果蚊蚋等小虫飞去,触在网上,急待挣扎时,蜘蛛忽然赶到,急忙地把它捉住,咬在“嘴”里,或者就吸食它的汁液,或者咬了回到网中央或檐下去了。好像我们咬片面包或饼干似的不费力气。如果投入网里的不是这等小虫,却是气力较大的飞虫,它急忙跑来,便放出丝来,用脚拿了丝向飞虫去缚,直到那牺牲者挣扎不动为止。如果来的飞将是带枪的,例如蜜蜂;蜘蛛见它被网粘住,赶到前面,用丝向飞将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但走不多远,又回转去,再绕一下,又走开。随后是接连地绕几转,跑开一次,等到看看那飞将挣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边,把它细细捆缚。有时捆缚的丝密到像一个布袋。蜜蜂被包在这样的袋中时,往往还会发吱吱的微声。但是小孩们常爱蜜蜂,不喜欢蜘蛛,如被他们看见,往往把蜜蜂救下来了。

              ③但是最难捉的是披甲的飞将,比方有一个甲虫飞入网里,被兜住了,但是它的甲很厚,很重;不但如此,而且它的力气很耐久。它的六条脚东一推西一撑,好容易把这条腿缚住,那条腿又伸出来了。有时候缚了几转,又被它滑脱,啪的一声跌在地上。蜘蛛只能怅然地在网上望一望。这倒还没有什么要紧,最可怕的是碰见蜾蠃。它静悄悄地忽然来了;振动它的翅膀,剌剌地向网里去一撞,急又离开。网起了振动,蜘蛛以为已有物网住,匆匆地赶去捕捉时,不提防蜾蠃用了最敏捷的手段,突然把它用足抱住,迅速飞去。蜘蛛被它袭击时,很难得幸免的……             

              (节选自周建人的《蜘蛛》)

              (1) 下列关于“蜘蛛捕捉食物情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第2段说明蜘蛛怎样捉飞将时,先说捉蚊蚋,再说捉飞虫,最后说捉带枪的,这是用( )说明方法
              A.写蜘蛛捉小蚊蚋,突出蜘蛛的感觉灵敏、行动迅速的特点。
              B.写蜘蛛捕捉“力气较大的飞虫”,使用的是“捆缚法”。
              C.写蜘蛛捕捉“带枪的”“飞将”使的是“游击战”,描写了蜘蛛谨慎而又机智果敢的情态。
              D.蜘蛛捕捉失败时的“怅然”以及被蜾蠃捕食的“难得幸免”,看出作者对蜘蛛的不满。
            • 3.
              介绍中山陵,作者采用了(  )
              A.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
              B.以作者的行踪为主的空间顺序。
              C.以建筑先后的时间顺序。
              D.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
            • 4.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主要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B.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C.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D.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 5.
                ​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显得既朴素又高雅。雄虫的两根短的触角末端各有7条紧挨着的流苏,随着小虫情绪的变化,流苏会像扇面般展开或合拢。
                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这个华丽的装饰是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能捕捉到细微的气味、微弱的声波以及人类所察觉不到的其他变化。那么雌虫呢?雌虫的形象则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想像力太丰富了。想得太远了。担当起慈母职责的雌虫,就算不是更需要,至少也跟雄虫一样需要有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然而,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那么,雄虫的一对折翅有什么用处呢?金龟子的折翅,跟天牛长长的须角、锹甲的铁锹般的上颚一样,都是发育成熟可以求偶的 标志,只是外形各不相同而已。
              选段的说明顺序是(  )
              A.由此及彼
              B.由总 到分
              C.由表及里         
              D.由一般到特殊
            • 6.

              对句中加线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它们是十分 警觉的, 只要有人 稍微在树根上 触动一下,它们 从窝里跑出来, 在树枝底下,或者 到别的树上去。
              A.“警觉”概括地介绍了松鼠反应敏锐的习性,“十分”道出了敏锐的程度.
              B.“只要……就……”这一条件复句和“跑”“躲”“逃”三个动词,极其具体而生动地刻画了松鼠货真价实的“胆小如鼠”的性格.
              C.松鼠“住在高大的树上”,但是在树根上“触动一下”,而且是“稍微”“触动一下”,松鼠居然能感受到,立即作出反应,或“跑”.或“躲”.或“逃”,从而突现灵敏到何等程度.
              D.“只要……就……”是个条件复句,一旦出现“触动”的信息,立即作出反应——或“跑”.或“躲”.或“逃”,极其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松鼠的警觉灵敏的习性.
            • 7.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段话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分类别 举例子  作比较
              B.本段说明的中心是赞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C.文段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D.文段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