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 没有 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代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维权”。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可能影响“互联网+” 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

              材料二 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村学生使用手机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

              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学习的宝贵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败坏考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 2007 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否则将被处以 10万欧元的罚款;2009

              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生“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2009 年10月9日,法国参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中国,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材料三

              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

               

              (1) 你从材料三的调查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2) “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以上材料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 2.

              5G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云 凡

              用惯了4G再去用3G,会感觉网速就像蜗牛那么慢,GPRS就更难想象,多数人可能会崩溃。未来某一天,当5G真正到来,4G也会落得和3G一样的下场……科技行业总喜欢用“改变世界”来形容新技术,5G或许就是下一个会真正改变世界的技术。有人曾经用通俗的方法解释从2G到4G的变化:如果2G意味着只能看txt文本,3G则是gif图,4G则进入到视频时代,那么5G呢?单纯用网速的提升去描述5G似乎过于简单化。英国萨里大学5G创新研究中心的拉希姆教授在BBC的采访中说:“如果你觉得5G意味着应用程序不再拖延,视频不卡,网络超负荷的不复存在,你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你只说出了故事的一半。5G网络将是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一次巨大的重修和协调统一。未来,在5G网络的支撑下,智能城市、远程手术、无人驾驶汽车和物联网等时髦概念将逐步成为现实。”

                5G有哪些不同?

                首先,同3G和4G相比,5G速度更快,而且快得不是一星半点儿。专家认为,5G数据传输速度最终可以达到惊人的800Gbps,比目前测试的最新技术快100倍。三星公司曾在2013年宣布正在测试1Gbps运行的网络,记者当时激动地报道称,1Gbps意味着不到半分钟便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而800Gpbs速度相当于1秒钟可以下载30部高清电影。

                其次,5G网络的容量将是巨大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70亿个网络连接,到2020年全球网络连接将达到1000亿个。5G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承载1000亿个网络连接,这将为物联网的进一步铺开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奠定重要基础。目前网络连接仍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为主,但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设备的大规模商用,将带来大量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从而形成更广阔和开放的物联网世界。

                第三,5G网络的另一特点是稳定性高,不会断掉。专家预测,5G网络的可靠性相当于光纤连接,能够保证突然中断的情况不再出现。这对安全至关重要,无论是远程手术,还是智能交通都要求网络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另外,5G网络的时延只有百万分之一秒,这是人类所不能察觉的速度,比4G网络快了约50倍

                未来5G的生活什么样?——万物互联。

                清晨醒来,卧室的灯和空调自动开启。你来到卫生间,洗脸水已自动调至适中的温度,数码牙刷记录并上传你的牙齿以及口腔的实时数据;戴上眼镜,妻子带着孩子正在上学的路上,通过眼镜片上的虚拟现实显示,孩子向你挥手说早安。你吃过早餐,遥控你的汽车自动开到门口接你,汽车带着你自动行驶在马路上,你在车上开启了视频会议……

                以上便是未来5G生活的场景。

                在5G物联网内,人们就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掌握物品的状态、情况和数据,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操控它们。比如,你出差忘带了一个文件,可以立刻通过网络控制家庭监控设备找到文件,操控智能机。

                  物联网不仅可以让你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调节室内温度,甚至在列车还未到站的时候就可以告诉等车的乘客们现在还有多少空座。

                新型的5G“多址技术”可以将移动网络接入数量提高近百倍。目前我们的4G仅可以连接手机等少量设备,而5G网络除了手机以外,还可以连接近百件设备,大到一辆车,小到一根针。

                汽车变成大“手机”接入网络,互不干扰自动行驶,优化道路交通,解放驾车的碎片化时间。在车内开视频会议、玩游戏皆可实现。同样,智能化生活方式已慢慢进入寻常百姓家。智能雨伞、水杯、餐具甚至智能女性卫生棉条已陆续面世。

                专家预测,万物互联了,“手机”的概念将会逐渐淡化。未来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将呈现融合化、微型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移动智能终端的功能将与眼镜、手表等穿戴设备融合。

              (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15期)

              (1) 5G与3G、4G相比,有什么不同?

              (2) 文章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分析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 下列句中的加横线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新型的5G“多址技术”可以将移动网络接入数量提高百倍。

            • 3.

              智能快递 

              ①中国邮政日前宣布开放全国5000个自提网点,任何一家快递公司发货,均可享受此服务。自提网点包括现有邮政自有网点和“无人值守”的智能快递柜。看似简单的自提系统开放,背后却是智能快递的大市场。企业、专家、主管部门等负责人均认为,智能快递已成为当前政府驱动快递满足消费和商业需求的重要手段。 

              ②快递员将快递包裹送到置于小区的智能快递柜中,给收件人发送取件短信。收件人经过手机查询﹣﹣输入密码﹣﹣开门取件三个步骤,便可将一个快递包裹从智能快递柜中取出,抱回家去。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居民和快递员欢迎。中国快递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惠德说,目前出现的一些智能快递柜,代表着未来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快递,即通过引入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融合预测等方式,以更加便捷的智能设施(如智能快递柜)和手段满足高密度、高成本、高人力的现代快递工作,通过建设社区的“智能快递站”为消费者服务。 

              ③智能快递站模式可以24小时为居民提供服务,减少交通拥堵,未来还可以变成独立的智能账户,市民在家中就可以完成各种邮政业务及其他社区服务的操作。专家认为,相比传统模式,快递柜有多个优势。首先是标准化产品,可以连接各个快递公司;其次是做到24小时服务;第三是加入摄像头减少纠纷;第四是价格低廉。 

              ④智能快递可消化我国高速增长的巨量快递。未来我国快递业务量猛增,而人工投递成本不断增加,继续满足居民和电子商务快递需求,快递柜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⑤智能快递柜还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成为高价值的社区入口。业内人士认为,以京东为例,可以增加冷藏冷冻功能,只需要1000元成本就可以加一个附柜。此外,可以利用这一空间进行销售,以小区的大数据积累为基础,电商可以掌握小区购买米、油等生活用品情况并提前配送储藏,提升了物流和快递柜的效率和价值。 

              ⑥有预测显示,智能快递将伴随快递需求和服务的提升而高速发展,根据全国快递柜潜在需求和可建设总数,在未来5年左右可产生百亿级的市场。 

              (选自《半月谈》2015年第8期,有删改) 


              (1) 相比传统模式,快递柜有哪些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第⑥段中加横线词语“左右”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科学另有有很多神秘之处,智能技术产生无限可能,请你发挥想象,运用科学技术还能研制出哪些智能产品?写出来并指出其原理或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洞悉宇宙 天眼已开

              ①2016 年 9 月 25 日,是举世瞩目的“天眼”(FAST)竣工的日子。

              ②FAST 是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英文简称。这个坐落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

              ③FAST 的建成已经让国内外专家为之震撼。

              ④FAST 工程副经理彭勃说:“这是中国射电地理学界初次拥有世界排名第一的设备,我兴奋得睡不着觉。”

              ⑤中科院郑晓年介绍说,FAST 将能够搜索到更多的奇特天体,用来观测脉冲星,探究宇宙来源和演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展开对地外文明的探究。

              ⑥“我要向 FAST 的建立者们表示恭喜,他们按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设备。”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泰勒先生说,“我估计 FAST 将会带来许多新的、重要的科技效果,我十分期待看到这些效果。”

              ⑦“天眼”的工作原理其实跟咱们平时常见的锅式天线差不多,通过抛物面把采集到的信号反射到接收信号的馈源舱里,再由相应的信号处理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只不过,“天眼”有世界级的超大口径,采集的是来自宇宙的海量信息,而它的大脑,是曙光超级计算机。

              ⑧这只“大眼睛”的反射面是由 4450 块面板拼成的。与普通锅式天线相比,它的反射面是个球面。说得通俗一点,从侧面看,“天眼”要比普通的锅式天线更深一些。它打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 30 个足球场那么大,真真一口名副其实的“大锅”。

              ⑨FAST“藏在”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这个巨大的洼坑本身,就是 FAST 的三大创新之一。选择把“天眼”安放在这里,不仅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环抱的群山还为“天眼”的观测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

              ⑩FAST 的第二大创新就是“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任何地方。相比之下,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虽然也不小,但是它的眼睛就永远只能盯着一个方向。

              ⑪“天眼”的“视网膜”就是 30 吨重的馈源舱,它在一百多米的高空,直径两百多米的球面上,能够“收放自如”,实现误差小于 10 毫米的定位!这是 FAST 的又一大创新。

              ⑫这只在贵州的群山之中凝视着宇宙的“天眼”,即将开始追寻宇宙最深邃的过去,搜索地外文明的踪迹。


              (1)文中引用彭勃、郑晓年、泰勒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中国“天眼”三大创新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它打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 30 个足球场那么大,真真一口名副其实的“大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清洁颗粒也可以环保(作者:李青)

              ①爱美的女生在洗脸时常常会用到含磨砂颗粒的美容产品,我们每天刷牙用的牙膏里也常常能看到绿色的小颗粒,这些颗粒能更好地清洁我们的皮肤和牙齿。但是,你知道这些颗粒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吗?

              ②这些微颗粒通常是圆形的塑料颗粒,直径有不到1毫米的,1毫米多一点儿的。因为造价比天然材料便宜,且可以大规模生产,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皮肤和口腔的清洁产品中。英格兰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的化学家珍妮特·史考特 (Janet SCott)说:“如果每天用一次含磨砂颗粒的洗面产品,就等于从水池里排走了80~10O万个颗粒。”仅美国,估计每天从水池里排走的颗粒就高达808万亿个。

              ③这些颗粒跟随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特别小的“漏网”颗粒便直接流入大海。在美国,每天漏网的颗粒有多少呢?8万亿!足足能覆盖300个网球场。这些塑料颗粒能吸收有毒物质。因为它们又小又可爱,所以常常成为浮游生物和鱼的食物。当鱼吃了这些有毒颗粒或者有毒的浮游生物后,有毒颗粒就会留在鱼的身体里。最终,这些被污染的鱼又成了我们人类的盘中餐,进而带来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

              美国自2017年起,已经全面禁止厂家使用这些塑料颗粒,大多数欧洲国家也禁用此类材料、庆幸的是,英国科学家找到了用纤维素 (cellulose)制造微颗粒的方法。这种纤维素可以从植物里提取,最棒的是它可以降解,慢慢地回归大自然,不造成污染。

              ⑤目前,巴斯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在和公司合作,争取早日达到工业量产的规模,造福人类。而我们作为消费者,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要购买含塑料颗粒的清洁用品。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7年第10期)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 本文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4) 联系实际列举两项减轻清洁颗粒对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

            • 6.

              “高铁时代”已到来

              ①你知道全球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在哪里吗?

              ②告诉你,在我们中国。2009年12月26日,武汉到广州的客运专线正式通车运营。这条铁路就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

              ③高速铁路是用高新科技支撑的新型铁路运输系统。在普通铁路线上,即便是特快列车,平均时速也只有60~90千米,而高速铁路线上的列车平均时速在200~300千米,最高可达400多千米。“和谐号”在试运行时时速曾达到394.2千米。所以,现在从武汉到广州整个行程1100千米,坐高速列车不到3个小时就能走完,真是“千里粤汉半日还”啊,而原来这段旅程至少需要十多个小时。

              ④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提倡高速铁路运输,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运行会排放大量废气,而且消耗宝贵的石油资源(有统计认为,石油资源还可以用200年左右),因此,火车替代汽车运输成为必然。为此,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在世界各国十分流行,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是法、德、日、西、韩、美等国。

              ⑤你可能又要问,高速铁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⑥当然,高速铁路不是谁都能发展起来的,它涉及牵引、制动、空气动力学、路轨铺设和自动化管理等许多方面的一系列高新技术,难度相当大。我国也是在技术全面提高后,才追赶上了其他国家。

              ⑦为了提高车速,通常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压电缆(又称接触网)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如“和谐号”就采用了“动力分散式”装置,即将多个小功率电动机分散安装在第一、四、五、八节车厢内,这些车厢既载客又有牵引动力,故称动车组,而无动力的车厢则称为拖车。“武汉——广州”动车组就是由四组四拖组成,每节动车上装有四台550千瓦的牵引电动机,整个列车的牵引功率为8800千瓦,定员601人。车头则须设计为类似飞机一样的流线型(俗称“子弹头”),以减少行进中空气的阻力。

              ⑧速度快了,行车安全也变得更为重要。为此,路轨的设计上必须尽量降低PQ值(力学名词),以防列车行进在弯道时,由于强大的惯性作用,造成脱轨事故。其次,是采用电子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借以监测列车的制动效果、转向架的稳定性、列车的行进速度,位置、与其他车辆的距离等。第三,尽量消除铁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防止汽车等误入铁路与火车相撞;在必须交叉的道口,则安装先进的报警装置。 .

              ⑨乘坐过高速列车的人会发现,乘坐时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这是因为高速列车在舒适度上也有特殊的设计。如法国的一种新型列车精心设计了悬浮减震设备和低噪音空间设备。各个车厢宽敞、明亮,头等舱还有一个小“沙龙”,内有电话和现代音像设备。车门颜色也各不相同,一看便知该车厢属于何等级。美国的x2000型列车,每个座位都装有立体声耳机、计算机连线、瑞典梨木制作的餐盘和观看沿途田园风光的大型观景窗,车内还有会议室、传真机和娱乐设施等。乘这样的火车出行,真可以说是一种愉快的享受了。

              ⑩高速铁路的崛起,是交通运输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其意义完全可以与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客机的问世媲美。(选自《青少年科技》,略有改动)

              (1) 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第⑤至⑨自然段介绍了高速铁路的特别要求,其中⑦至⑨三段各介绍了哪一个方面的要求?

              (3) 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这条铁路就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

              (5) 高速铁路“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假如高铁修到了秀山,你认为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的变化?请简明作答。(至少答出两点)

            • 7.

              我国古代图书馆

              有人经常把书院与图书馆混为一谈。

              尽管古代的书院,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都有不少藏书,但它们与图书馆还不是一回事。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书院是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都相差甚远。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图书馆。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汉武帝算得上一位重视保存典籍的开明之君,他不但在宫里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还以官  方命令在全国广泛征集图书,来丰富皇室藏书。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从“石室”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也有人把图书馆称为“金匮”。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即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一官职被后代沿用,到隋炀帝的时候,秘书监已经是正三品了。唐代的魏徵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控,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有的朝代,比如秦朝就取缔了私人藏书。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在那些逐本抄书的年代,私人要想收藏大量的书籍,经济情况就是个问题。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在自己的诗歌里,提过老友邺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了。

              到了明代,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秘书监一职就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图书馆”这一名称的呢?据记载,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

              所以说,“江南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的新篇章,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代翰林院、文渊阁、文澜阁、国子监等机构的长官都兼负有收藏管理图书之责。
              B.汉代已有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石渠、天录等均为汉代皇家图书馆的别称。
              C.民间藏书丰富之极的私人图书馆能够在唐代出现,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印刷技术。
              D.周朝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资料的“盟府”,是我国图书馆的雏形。
            • 8.

              无人机,有前途

              ①在旅游景区、影视拍摄基地,或是重大新闻现场。我们经常能看到无人机在空中忙碌地穿梭。那么到底什么是无人机呢?

              ②“无人机” 英文缩写为“UAV”,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或有车载计算机完全和间歇地自主操作的不载人飞机。我们熟悉的无人机,通常指的是携带携带载荷飞行的无人机机身,完整意义上的无人机,指的是有无人机平台、任务载荷、起降系统、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操作手等组成的“无人机系统”。

              常见的无人机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固定翼,顾名思义就是翅膀形状固定,靠通过机翼的风提供升力;第二种是直升机,特点是靠一个或两个主旋翼提供升力;第三种是多旋翼,就是具有四个或者更多多旋翼的直升机。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具有不同的优势。固定翼机飞行速度快、高度高,飞行覆盖面积大,抗风能力强,比较适合全管段巡航、通讯巡航、航拍等工作。直升飞机飞行高度低、速度慢,比较适合短距离巡航、高清摄影和对地目标监控与跟踪,还可以定点悬停,在各种情况下均可起降。

              ④无人机具有成本低、零伤亡、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代替传统的有人驾驶飞机执行“3D”的任务——即“Dull”(枯燥)“Dirty”(脏)“Dangerous”(危险)的任务。无人机用途广泛,被业界宠爱有加。军事上,可用于侦察监视,对地攻击,通讯中继、靶标模拟等,是“得力好伙伴”; 民用上,可用于科学研究、气象观测、货物配送、娱乐体验等,是“百变小能手”。

              ⑤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产品达1000多种,基于预测的国际数据以及对我国市场的乐观预判,到2020年,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2016年的250万架飙升到700万架,其中消费级无人机有430万架,另有270万架用于商业目的。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其中军用无人机市场约占7%,民用无人机市场约占93%。

              ⑥无人机毕竟是机器,其可靠性还取决于系统复杂程度和外部使用环境,无人机系统中任意设备的故障都将影响任务执行,无人机使用的任意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飞行安全,这需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2月17日,有删改)

              (1) 本文第④段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无人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第⑤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目前,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一句中的“约”能否删去?请结合句子,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2016年的250万架飙升到700万架”一句中的“飙升”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③段画线处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最后一段如果删去好不好?请联系全文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认真用脑的人请举手

              游识猷

              ①诺贝尔奖得主谢林顿爵士曾做过实验,切断猴子一只手上的感觉神经,那只猴子手就会瘫痪,哪怕控制运动的运动神经完好无损。谢林顿相信,这说明大脑能力不足,不能单靠运动神经发出指令。唯有“感受器——感觉神经——大脑脊髓——运动神经——效应器”整个反射弧完好无损时,大脑才能指挥四肢。

              ②陶布在哥伦比亚大学重复谢林顿的实验,只多加了一个步骤——切断猴子一只手的感觉神经后,他把猴子完好的另一只手用绷带固定住。陶布想,猴子肚子会饿,假如饿得要命还是不动那只切断感觉神经的手,就能百分百证明猴子确实是无法动手,而不是懒得动手。最终猴子的残疾手动了。

              ③陶布又去实验,这次分两组,一组完全按照谢林顿的法子,切断猴子单手感觉神经,好手不做束缚;另一组则将猴子双手的感觉神经统统切断。结果,切单手的猴子变成“独臂侠”,切双手的猴子则双臂运动自如。

              ④事实胜于雄辩。即使没有感觉神经,猴子的手一样可以运动自如。“非不能也,是不为也。”问题是,不为久了,大脑就自然而然地认为是不能也。于是,短期瘫痪变为“永久”瘫痪,陶布后来给这种毛病起了个名字,叫“习得性废用”。

              ⑤陶布将这套原理用在因病致瘫的患者身上,他的“限制——诱导”疗法,帮许多瘫痪多年、被认为毫无康复希望的中风病人重获自理能力。

              ⑥大脑可能是全世界最难理解的事物。世上有一万种帮助人们理解大脑的比喻——大脑像网络,像黑箱,像机器,像CPU,像硬盘……这些比喻都只抓到了大脑的一角,但不是大脑的全貌。这些比喻在帮助人们理解概念的同时,也在将人引向歧途。而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大脑本质上,不是机器。大脑是灵活的。大脑是不断变化的。

              ⑦脑细胞是真正多才多艺,今天还在视觉皮层发光发热,如若人被蒙上眼,摸两天盲文,它就去分析触觉信号;在舌头上放能传输复杂电信号的电极,没多久病人又能通过这些信号重获视觉。眼睛没了不要紧,只要大脑仍在,用“脑”可看清世界。

              ⑧每分每秒,大脑都在重新组织自己。大脑会不断尝试,不断修正,不断评估。这只手动一两次失败了,到第五次时,大脑可能已经偃旗息鼓。脑细胞数量有限,多么宝贵,不如转去支援其他岗位,比如:让另一只手动得更加灵巧。

              ⑨新能力,新习惯,要在大脑内立足,殊为不易。大脑像个充满竞争的生态系统,每种

              能力都要去争取脑细胞。旧习难改,只因为旧习相关的脑细胞不肯轻易放弃地盘。不易,但永有可能。只是,你要说服你的大脑,不放弃,不泄气。

                                                                                               (选自《读者》,2017年第19期)


              (1)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整个反射弧完好无损时,大脑才能指挥四肢。
              B.大脑也许是全世界最难理解的事物。
              C.短期瘫痪变为“永久”瘫痪,也被称为“习得性废用”。
              D.大脑是不断变化的。大脑像个充满竞争的生态系统,每种能力都要去争取脑细胞。
            • 10.

                 剪纸,一种生活艺术

              ①剪纸,顾名思义应该是纸张出现以后的产物。但历史资料表明,在造纸术发明前,古人便在金属薄片或皮革上剪刻花样。1966年,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了一件镂空刻花的皮革,是战国时代的遗物。汉代到唐代后,人们也把金银箔镂花贴在器皿上或铜镜的背面,用皮革制作刻花的礼冠等。纸张发明后,用纸剪刻花样就简便多了。南宋时,已出现了专门以剪纸为职业的艺人。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很多,除了用于刺绣、雕花、印染等工艺。剪纸纹样还出现在器皿上,如茶盏和花瓶等。

              ②根据不同的用途和样式特点,剪纸可分为很多样式。比如窗花、墙花、顶棚花、门笺、喜庆花、鞋花、枕头花等。窗花,无疑剪纸艺术中的代表性种类。至于剪纸是何时贴上窗户的,难以考证。明朝吴之鲸撰写的《武林梵志》中说,五代十国吴越钱鏐时期,“时人常以关礼纸张之于窗”,这可能就是有关窗花的最早文字记载了。

              ③河北蔚县剪纸是剪纸中的代表,被誉为“中华民族一种美丽的象征符号”。相传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以窗花见长,“天皮亮”可以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入,吸取其色彩特点,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2006年5月,蔚县剪纸以剪纸项首位的身份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10月,蔚县剪纸又名列中国剪纸之首,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④剪纸的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生活。很多儿歌民谣都对过年贴剪纸中的窗花有过欢快的歌唱:“过初夕,贴窗花,贴的啥,喜鹊登梅笑哈哈。再贴一个大红马,驮着福字来我家。”“过年啦,贴画啦,满窗子,都红啦。贴个猫,贴个狗,贴个小孩打滴溜,贴个老猴抽烟斗,贴个没牙佬满窗走,”可见,龙凤呈祥、马上有福、虎虎生威、玉兔迎春等等,各种吉祥题材的剪纸都很受欢迎。除夕忽至喜庆来,千窗万窗花儿开。

              ⑤剪纸的生命力经久不衰。这源于它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是过去农村清汤寡水生活的浪漫点缀。一张彩纸通过一把剪刀在手上开出花来,“花是有心草,怎么剪就怎么好;剪朵花,配只鸟,添枝加叶全靠巧”。据悉,现在许多中小学都开设了剪纸课程,节日庆典时,师生们自己动手剪纸装饰教室,实在令人为之振奋。

              ⑥“心灵手巧”,心灵了手才会巧,手巧了心会更灵。剪纸,不只是一种装饰点缀,更是一种生活艺术。

              (1)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从哪些方面展开说明的?
              (2)选文的第一段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选文多次采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为文中加下划线词语注音
               门____   写____  县____此字还读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