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完成下列各题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
              -----红山碧玉龙
                  ①龙,是中华民族文明和精神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骄傲地自称为“龙的传人”.然而,龙的原始状态是什么样子?神圣而厚重的龙文化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呢?
                  ②等待了千百年的岁月后,人们终于揭开了“中华第一龙”的神秘面纱.它名叫红山碧山龙,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以北的三星塔拉嘎查村(蒙语意为“美丽的草甸”).
                  ③红山碧玉龙,通体呈墨绿色,高26厘米,重1000克,身体里呈英文字母C的形状,因此被命名为C型玉雕龙.玉龙用一整块玉材雕刻而成,细部运用了浮雕、浅雕等手法.玉龙整体给人以力度感和动感,让人似乎能感受到神话传说中龙穿行于空间、无所不能的神奇力量.红山碧玉龙出产距今约5000-6000年,是目前出土的国内年代最早的龙形玉器.它的出土标志着早在5000多年前西辽河上游便已形成了对龙的图腾崇拜,表现了红山文化深邃悠远的历史内涵.
                  ④红山碧玉龙名扬天下,四海须知.没想到,这引发了一场“真假玉龙”之争!
                  ⑤自打红山玉龙成名之后,它的发现地赤峰地区就炸开了锅,各种各样的假玉龙层出不穷.许多“山寨版”的红山碧山龙的外形、光泽都和真玉龙十分相似,一般人几乎分辨不出真假.许多爱龙心切的收藏者,都上了制假者的当.
                  ⑥想分辨出真正的“中华第一龙”其实方法很简单!红山碧山龙的背部有一个细小的穿孔,尺寸拿捏得异常精准.如果把细绳穿过这个小孔,将绳吊起,停止摆动后,你就会惊讶地发现:玉龙头尾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无论制假者怎么模仿,都不能测算得如此精密,无法准确地把握穿孔的尺寸.只要你拿细绳一吊,假玉龙就会失去平衡、原形毕露了.面对古人的智慧,制假者只有望“龙”兴叹、自愧不如.5000多年前,在测算工具极不发达的古代,要想手工雕刻出力学尺度把握如此精准的玉龙.简直比登天还难.   那么这条玉龙是怎样诞生的呢?至今科学家还没找到答案.
                  ⑦红山碧玉龙于1971年出生后,曾被送往日本、美国、英国等各国展出,获得如潮的好评.人们称誉它为“中华第一龙”.如今,它被正式收入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永久收藏的一级文物.
              (1)文章的标题运用了主标题和副标题,好处是    
              (2)文章第⑥段详细介绍了如何辨别真假“红山碧玉龙”,其用意是    
              (3)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一般人
              分辨不出真假.
            • 2.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的生活即将告别油漆    ①作为工业文明的象征性元素之一,油漆为人类过去  一百多年的历史增添了色彩。然而,在化石能源日渐枯竭、环保压力巨大的当代,油漆的存在却愈发尴尬。在记者近日对涂料行业的调查采访中,多位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表明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在水性化潮流的推动下,油漆这一跨越百年的词汇,将在短时间内告别我们的生活。
                  ②作为一种能牢固覆盖在物体表面,起保护、装饰、标志和其他特殊用途的化学混合物涂料,油漆在中国的历史能够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进入20世纪,油漆工艺有了重大发展,在成为以合成化工产品为原料的涂料产品的同时,却也因为需从石油中提炼有机溶剂进行稀释而具备了一定的毒性危害,渊源大致为苯、甲苯、二甲苯之类的苯物质以及甲醛、铅的化合物等等。苯物质会损害造血机能,致癌或诱发白血病;诱发皮疹,头晕,免疫力下降、呼吸道受损、哮喘等过敏反应;长期蓄积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大脑细胞受损,引发慢性溶剂中毒综合症、神经性精神功能紊乱……
                  ③与对个人健康带来的危害相比,油漆对环境污染的“贡献”更为惊人。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导致雾霾天气产生的PM2.5的主要来源中,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占了21%,而其中约18%就是由溶剂型油漆的排放所产生。油漆的问题甚至还影响着国家安全--由于需要消耗石油和煤炭中提炼出来的有机溶剂,油漆的生产使用对于贫油国的我国而言,无疑与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战略背道而驰。
                  ④油漆消耗能源、污染环境、有毒有害且易燃易爆,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悖,为新生事物所替代成为必然。而它的接班人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这就是水漆。与传统油漆相比,水漆最大的特点在于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为稀释剂,从而避免了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等油漆含有的有毒物质,在实现环保的同时,节约了石化资源。一直以来,水漆都被当作我国涂料行业的未来方向之一,但由于技术、成本等所限,水漆也始终只停留在“未来”的定位上。
                  ⑤“不久之前我还不敢说这个话,但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水漆的时代到来了。”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副会长、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善江对记者说。这位与水性漆打了17年交道的企业家,多年来一直品味着先行者的孤独。但进入2015年,纷至沓来的订单和蜂拥而至的合作,让他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
                  ⑥水漆为何能够在短时间内从幕后一跃成为主角?杨渊德认为,大背景是高耗能、高污染传统经济与新型的绿色环保产业在支撑经济发展上正发生角色的互换,而具体推动力则是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有力支持。尤其是从今年2月1日起对油漆开始征收的消费税。
                  ⑦水进油退的格局逐渐明朗。但与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目前,发达国家水漆的应用比例已达70%到80%,而国内比例还很低。“中外水漆的水平差距尤其表现在科研领域,即便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例相同,但绝对金额的差距是巨大的。”谭强强说。
                  ⑧对此,刘善江介绍,晨阳集团去年已经在上海建立起国内首家水漆研发中心。目前正在筹备建设德国研发中心,希望借助水漆发展最领先的德国人才和技术,提高国产水漆的整体品质,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1)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即将告别油漆”?
              (2)文中第③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中主要介绍了油漆的危害、        等内容。
              (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油漆具备一定的毒性危害,渊源大致为苯物质以及甲醛、铅的化合物等等。
              B.水漆最大的特点是节约了石化资源,其次是实现环保。
              C.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是水漆短时间内快速发展的具体推动力。
              D.目前,我国正在筹备建设德国水漆研发中心,借以提高国产水漆的整体品质。
            • 3. 阅读《巍巍中山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自碑亭再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成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0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②祭堂与南端入口处石坊的水平距离为700米,垂直高差为73米,其间有392个踏级。祭堂是宽30米、深24.7米,高28.7米的重檐歇山建筑。它在整个陵园建筑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其正面明间的双檐连接处刻有中山先生的手书“天地正气”。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字,室内立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则采用黑色大理石,左右壁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堂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白色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1)请用原文具体写出“工笔长卷”、“泼墨山水”所表现的内容。
              ①工笔长卷:      ②泼墨山水: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选文第一段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课文标题中“巍巍”一词的含义。
            • 4.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凡尔赛宫(节选)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十八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756年竣工,至今约有222年的历史。A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B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宫内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选文是围绕凡尔赛宫的什么特点来展开说明的?主要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凡尔赛宫的这一持点的?
              (2)选文中的画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A.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B.正宫前面是宫殿园林中的大花园。花园东西宽约200m,南北长约1000m.中心有一对大水池。南半部是规则的绣花形花坛,最南部地坪下降约5m,是一处桔园。有对称的水池和盆栽大树。北半部有绣花形花坛和树林,最北端是面积2万平米的大水池和海神喷泉。向西一条宽大的人工河,在中点还有一条横向的人工河,两条人工河十字相交,如同十字架。河边全是高大的乔木林,树木郁郁葱葱。
              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相同,但语言风格迥异。B段文字用平实的语言,准确说明了大花园的布局特点。A段文字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4)结合选文内容,续写下面这段话,使语意连贯,风格协调,结构匀称。
                  我去过杭州,看到西湖那清清碧水,柔柔柳条,淡淡远山,我就觉得西湖是一位天生丽质的南国少女;我到过长城,登上长城之巅,看到长城雄踞于崇山峻岭之上,我觉得长城是一个刚毅朴实的北方汉子;我来到凡尔赛宫,    
            • 5. 【说明文阅读】
              阅读《霾》一文,回答第下列各题。
                  ①什么是霾?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出现普遍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②霾会造成“雾蒙蒙”之感,是因为它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空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全体家族被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
                  ③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粒子。按照大小个来排列,颗粒物的家族中还有PMl0和PMI,即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和l微米的粒子。
                  ④霾如此受到关注,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在人体中,PM10集中于喉部和鼻内,通过打喷嚏、咳嗽和流鼻涕得以清除;2.5~10微米的颗粒物停留于气管;PM2.5则会深入到肺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潘小川教授曾做过一个调研。PM2.5的增加,与医院急诊相关疾病的病人人数成正比。MP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l%,死亡率也有所上升。
              (1)下面选项中说法不符合文章内容的是    
              A.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形成的。
              B.PM2.5浓度的增加,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人数会相应增加。
              C.PM2.5是霾的元凶,同时对人体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体肺部。
              D.霾使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 暗物体微带蓝色。
              (2)文章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霾?
              (3)文章为了更好的为我们介绍霾,采用了那些说明方法?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 6. 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成宽大的石阶。②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共级。③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④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⑤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⑥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⑦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
              (2)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依据原文具体写出“工笔长卷”“泼墨山水”所表现的内容。
              工笔长卷:    
              泼墨山水:    
            • 7. 阅读《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在沙漠里边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唐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却也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出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在现宁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叫鸣沙山,即在今日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一个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座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此沙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夏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子便发生轰隆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鸣沙山顶上慢慢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中行走似的.据说,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句话的意思是    .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2)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请你举出生活中一个例子来证明这句话.(要求现象和道理都说清楚)
              (3)这段文字说明了沙漠里的什么怪异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有哪四个?
              (4)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说明沙漠里的这个怪异现象?
            • 8.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 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
                  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1)选文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一中心,运用     顺序分别介绍了大熊猫的            等情况.
              (2).结合全文说说大熊猫珍贵的主要原因.
              (3)“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一句的“最少”一词能否删去,并请说明原因.
              (4)选文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 9. 阅读《国家大剧院》,完成下列各题.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外观像一个倒扣的半边蛋壳,壳体表面由2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组成,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每当夜幕降临,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如同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与远处的夜空遥相呼应,使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从紧邻长安街的北入口步入大剧院,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廊道顶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过了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而得名.两扇大门凝重典雅,其上各有180个椭圆形凸起,既是中国古老门钉的变形演化,又是现代设计的点缀艺术.
                  再往内走,就到了目前堪称全球剧场之最的开阔空间--公共大厅.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可以将整个北京工人体育馆笼罩其中.穹顶由名贵稀有的巴西红木拼装而成,明朗大气的深红色调暗含中国传统审美意趣.
                  穿过大厅,终于看到了国家大剧院的主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三者功能不同,主色调和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
                  歌剧院古朴的铜门向两侧缓缓打开,一道“竹帘”从三层楼的高处垂直而下,隐隐透出淡黄色.近看,“竹帘”竟是极细的金属管编成的,时隐时现的黄色其实是纬线的颜色.这给歌剧院披上了一层朦胧而神秘的面纱.
              音乐厅的银灰色调从厅的外墙一直延续到室内,灯光打在沙丘般凹凸起伏的墙面上,光影交错,墙体的柔和感与天花板的壮丽雕塑感形成强烈对比,使音乐厅显得清新而高雅.
                  上演京剧和话剧的戏剧场虽然不算大,但场内墙壁上的紫色、暗红、橘色、黄色的竖条纹规则相见,使戏剧场显示出沉静中见跳跃的美感.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壁纸竟是由浙江丝绸经过防火处理后织成的.
              信步国家大剧院,你会看到处处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处处都洋溢着科技与艺术的浓郁气息.在不知不觉间,你的情绪就会被带向另一个故事场景…
              (1)文章说明了国家大剧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2)从全文看,作者是按照由            顺序来介绍国家大剧院的.
              (3)请从文中提取相关短语,概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各自的主要建筑风格.
              “歌剧院”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音乐厅”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戏剧场”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4)文章首段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北斗:助推国力,导航生活(节选)
                                              (一)护卫国家安全
                  ①卫星导航系统不仅能让用户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还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位置,特别适用于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场所.因此,卫星导航系统是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设施.
                  ②与目前应用广泛的GPS相比,我国的北斗系统起步晚了整整20年,但在技术上并没有落后很多.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说,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并且还有提高的空间.在亚太区,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不输于GPS.
                  ③北斗系统在护卫国家安全上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后,我国海军北海舰队随即进行了信息化升级改造,使北斗的应用更符合舰艇远洋训练的需要,并率先在舰队水舰艇部队推广.
                                              (二)    
                  ④在海南,有渔民说,现在渔船上供奉两样东西,样是妈祖,另一样是北斗.渔业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较早也较为广泛的一个行业.安装了北斗系统终端,     可以为船只导航,     可以通过北斗独有的短报文技术,报告船位置和船上人员的情况.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近10万艘出海渔船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
                  ⑤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曾出现震区通信设备全部遭到破坏,前往震区救灾的部队与后方指挥中心无法建立有效联系的紧急情况.情急之下,有关单位迅速调拨了一批北斗卫星用户机,配备给一线救援部队.后方指挥部实现了“看得见”的救援指挥,前方救援部队也实现了实时短报文通信,指挥命令及时下达,灾情信息实时上报,前后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有效的信息沟通桥梁,保证了指挥调度顺畅.北斗系统在汶川地震救灾决策、搜救医疗等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⑥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凭借着这些优势,在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救援、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样大显身手.
              (1)文章第二部分划横线处应填的关联词语是                             
              A.既然…就…B.不仅…还…C.虽然…但是…D.一边…一边…
              (2)请结合文意,为第二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3)第②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安装了北斗系统终端,不仅以为船只导航,还可以通过北斗
              的短报文技术,报告船只位置和船上人员的情况.
              (5)请你为北斗系统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运用想出两个例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