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安全的空中旅行
                  ①现在,长途旅行乘坐飞机是最节省时间的方式,但总有些人会认为飞机不安全。即使不得不乘坐飞机出行,整个飞行过程也是惶恐不安的。为什么人们会觉得乘坐飞机不安全呢?他们在担心什么?
                  ②很多人认为在陆地上行驶的交通工具,不管汽车还是火车,如果遇到机械故障,一般可以停下来检修,等待故障解除或救援,而飞机就不同了。其实这种担心有些杞人忧天,现代化的民航客机一般都有2-4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即使在飞行中一台发动机停工,也可以使用另外的发动机,安全地降落在附近的机场。相反,如果你认为地面上的交通工具可以在行驶中随便停车检修,那真是大错特错了。近年来无论是在公路上还是在高铁上,都出现过因停车而造成的重大事故。
                  ③颠簸在飞行中比较常见。遇到气流颠簸,飞机就变成了一个载着几百人的过山车,忽上忽下,乘客轻则心惊肉跳,重则人仰马翻……我们不得不承认,飞机颠簸起来可不像汽车在路面上颠簸那样。大型客机飞行在大气对流层的上部,接近平流层的底部(8000-11000米),对流层就是风雨雷电的所在之处。还好,现代客机一般都装备气象雷达,通过雷达回波图可以准确判断前方的雨云,再加上地面航空气象部门的预报,基本上可以避开恶劣天气。
                  ④不过,阳光明媚时,你也别洋洋得意,高空中才真是“无风三尺浪”。即使在没有云的高空,飞机也经常遇到“晴空颠簸”。这是大气活动造成的,通常出现在6000米以上的高空,是与对流云团无关的乱流,气象雷达也监测不到。遇到这种颠簸也不可怕,飞行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处理预案,乘客只要乖乖地听从空乘人员的要求,在座椅上系好安全带,感受一下肾上腺素上升的刺激就好了。
                  ⑤有些第一次坐飞机的乘客会问:为什么不给我降落伞?万一……我还可以跳伞!跳伞这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跳伞这项运动可不像街头篮球一样,随随便便找个地方就可以开展。从几千米高、-40℃左右的空中跳伞,呼吸着稀薄的空气、面对未知的着陆点,你还有勇气和自信吗?而且几百人从4-6个舱门跳出飞机,你以为你是空降兵吗?
                  ⑥实际上,在航空事故中,飞机仍然是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与其盲目惊慌地跳出飞机,还不如把身家性命交给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让他从容地化险为夷。
                  ⑦无数事例证明:        。据统计,民用飞机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率约为三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要积累三百万个航班,意味着你每天坐一次飞机,也要8200年才有可能遇到一次飞行事故。
              (1)通读全文,说说为什么空中旅行是安全的。
              (2)本文说明内容是“安全的空中旅行”,第②段却花了大量笔墨写陆地上的交通工具,请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3)本文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绝大多数”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4)给第⑦段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使句子符合文意。
              (5)上飞机时有乘客要求发放降落伞。如果你是空乘人员,该怎样向乘客解释?
            • 2.
              阅读说明文,完成下列各 题。
              生气的成本有多高
              林海峰
                  ①人人都知道生气不好,可事到临头每个人都会不加控制地大生其气。原因何在?还是对生气认识不到位。事实是,你的每一次心情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 大影响。
                  ②神经为了应对产生的心理变化,会调动身体的全部资源,进入应激状态。由于神经 系统连接着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所以,一旦神经启动应激状 态,就像一个国家启动战争程序一样,所有相关系统都会投入战斗,正常的生产将停止,所有资源都用来备战。
                  ③于是,原来用于生长、修复的内分泌,被改变为用于应激状态的内分泌,其结果 就是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会因为应激需要而受到抑制;循环能力会因为应激而下降; 消化功能会因为应激而减弱。机体为了应激,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以支持“战争”所 需的供养,这就为心脏病的发生累积了条件。为了应激,机体不得不提高血压来保证循 环需要,从而引发高血压。血糖也不得不升高,机体还要将肝糖迅速转化为血糖,将组 织中的蛋白质也转化为糖,以支持能量的应激供应,这就当然地引起糖尿病!
                  ④可悲酌是,这场战争是假想出来的!并不是像兔子遇到老虎,猴子遇到蟒蛇那样,必须应激以保护生命!而是由于你自己大脑的思维模式,引起的神经紧张,牵动了机体 的系统变更!
                  ⑤别以为你有可以生气的理由,就可以理直气壮的生气;别以为你有值得怀疑的证 据,就可以让自己疑神疑鬼;别以为情绪紧张所导致的压力,只是一时的心情不好。对 不起,你的身体不知道你在小题大做,你的神经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想象出来的可 怕、紧张”。你的神经忠诚于你的想法,只要你往坏处想,神经就即刻为你准备!那是 自然界生存的法则--迅速备战,才有机会逃离危险。
                  ⑥美国的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健康的影响,做了一个实验。把 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种后大白鼠就死了。人生气 10 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 3000 米的赛跑。
                  ⑦在导致疾病的五大因素中,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都没有不良情绪积累所带来的严重。因为,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⑧人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坏心情,触动压力导火索的?原来,仔 细研究发现,能够触动神经紧张的因素;来自这样几个方面: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 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
                  ⑨如何避免不良情绪,如何创造好心情?这是养生之道中最关键的部分。道家为此 选择闭关;佛家进入深山老林,严格宣布“八戒”;儒家设法约束举止;武术家更是想 尽办法让自己入静。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摆脱人为的思想压力所引起的生理病变,费尽 脑汁!
                  ⑩淡定从容、泰然自若、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这些成语,道出了心智修养的核心,也道出了解决不良情绪伤害的途径。
              ⑪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你真正生气,因为生命一定远比那些事情重要;没有什么人值得 你生气,因为你无需因为他们而伤害自己。不要出卖你的心情去制造压力,不要出卖你 的心情去累积负面的情绪!照顾好自己,首先要照顾好你的心情。
              (摘自《济南时报》有删改)(1)细读第①一③段,分析生气影响人的身体的过程,在下列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生气产生心理变化→ ______ →系统正常生产停止 ______ →免疫受 到抑制→循环能力下降→消化功能减退→机体应激→诱发多种疾病
              (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_
              A.不良情绪积累对人造成的危害,远比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严重得多。
              B.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是一 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因素。
              C.情绪紧张导致压力增加,机体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来保证身体所需的供养,这 就会立刻引发心脏病。
              D.道家闭关,佛家“八戒”,儒家约束举止,都是为了避免不良情绪,创造好心情。
              (3)读了此文,你认为避免不良情绪伤害的重要途径是什么?生活中,遭遇不良情绪时,你常用什么方法排遣?
            • 3.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动物为什么不锻炼
              袁越
                  ①一个人报名参加3个月后举行的体育比赛,这3个月里他会做什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一只候鸟3个月后必须迁徙到南方过冬,这段时间它在做什么呢?答案是:不停地吃。
                  ②所有野生动物要想在自然界生存下去,都需要极佳的体能,但我们很少看到动物会有意识地锻炼身体,为体能做储备,候鸟就是一个好例子。大部分候鸟迁徙时都要不间断地飞行成千上万公里,其难度绝不亚于一场马拉松,但没人见过候鸟会在出发前先锻炼一下,它们就知道不停地吃,似乎只要储备足够多的能量就行了。
                  ③另一个案例是那些需要冬眠的动物,比如黑熊。它们在冬天会找个山洞钻进去睡上好几个月,直到第二年开春再苏醒。令人惊讶的是,黑熊们醒来后立刻就能活蹦乱跳地出洞觅食,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如果一个人在床上躺3个月不动弹,肌肉肯定会大幅度萎缩,因为人类的肌肉需要维持一定的刺激才能保持原样。太空站的宇航员之所以每天都要锻炼身体,就是因为太空的失重环境不足以给肌肉足够的刺激。如果不锻炼的话,宇航员们回到地球后甚至会连站都站不起来。
                  ④为什么动物不需要锻炼呢?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问过,但直到最近才有科学家试图去寻找答案。研究发现,冬眠之所以不会让熊的肌肉萎缩,是因为熊的血液里存在某种因子,能够让肌肉细胞维持健康。曾经有人把小鼠的肌肉组织浸泡在熊血之中,发现如果是在夏天采的血,那么小鼠的肌肉会持续萎缩,但如果采的是冬眠中的熊的血,肌肉的萎缩速度会减缓40%.这个结果说明,冬眠中的熊会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对肌肉有保护作用。
                  ⑤迁徙的鸟类之所以不需要锻炼,似乎也和基因有关。加拿大一位科学家曾经研究过一种名叫黄腰林莺的北美候鸟,他发现,只要通过人为控制光照和温度的办法模仿季节变换,这种鸟的肌肉细胞内就立刻会有上百个基因发生变化,为即将到来的长途奔袭做好准备。
                  ⑥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大部分野生动物的生活模式是相当固定的。它们每天的每个时刻应该做什么事情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所以这些动物干脆进化出相对固定的生长模式,无须锻炼就能保持肌肉的活性。
                  ⑦人类肌肉没有这种功能,因为我们的生活模式是不固定的。我们的肌肉需要时刻做好准备去应对不同的场景,没法按照某个固定模式去生长。也许有人会问,那为什么我们的肌肉不干脆进化得永远保持强壮呢?答案在于,肌肉是一种非常昂贵的奢侈品,维持肌肉健康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研究显示, 休息状态下的肌肉组织每天每公斤需要消耗15千卡的能量,运动状态下的消耗更是会成倍增加。肌肉组织平均要占到一个人体重的40%左右,我们吃下去的食物有20%是为了维持肌肉健康而被消耗掉的,这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自然选择不会允许我们浪费宝贵的资源去养活一支强大的常备军。
                  ⑧自然状态下的人类是无须担心肌肉萎缩的,我们的祖先几乎每天都要出门觅食,无论是捕猎还是采集,都需要不停地运动。一个因为某种原因而不能动的人是吃不到足够的食物的,这时他身体里的肌肉组织就会被当作食物储备消耗掉,帮助他渡过难关。
                  ⑨现代社会情况发生了变化,世界上出现了很多整天坐办公室的人。他们的心跳和呼吸频率长时间维持原样,他们的肌肉根本得不到足够多的刺激,这就导致他们的运动能力大幅度下降。这些人要想维持一定的运动能力,就必须人为地创造出某些场景,强迫自己动起来,这种场景被我们称为“锻炼身体”。
                  ⑩换句话说,体育运动的目的,就是让现代人用最少的时间,高效率地满足我们的动物本能,让我们这些靠脑子吃饭的人可以相对健康地活下去。
              (选自《读者》)(1)简要分析本文说明的行文思路。
              (2)文中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出下面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一项 ______
              A.作者认为动物不需要锻炼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肌肉萎缩速度很慢。
              B.本文多处使用设问句,一方面使说明层次更加清晰,另一方面引起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C.“迁徙的鸟类之所以不需要锻炼,似乎也和基因有关”的“似乎”说明这只是一种猜想,毫无科学道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D.自然状态下的人类无须担心肌肉萎缩的,所以那时候的人类是不需要运动的。
              (4)班上有同学借口学习紧张而不愿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请利用本文的资料劝说。
            • 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漫谈桂文化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 传入。《中国植物志》第 61 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 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 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 边。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 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郄诜对自己的评价,郄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从 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科举制度形成 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宋代朱熹的“亭亭岩 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 郁的芬芳。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 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 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对友人赠他所喜 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其实,像欧阳 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 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④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 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 树。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 一些  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委推荐: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
              (1)本文题目为“漫谈桂文化”,那么主要漫谈了哪些“桂文化”呢?请分条列举。
              (2)选文第③段为什么要引用朱熹、屈原和欧阳修的诗句?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你对文末提到的专家的建议(画线部分)有什么看法?请简述理由。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②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1)文中多处引用古诗,对其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作者引用了许多古诗句,使文章内容丰满,富有诗情画意;使语言生动有趣,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色彩。
              B.第①段引用了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的向往与喜爱之情。
              C.第③段引用了《牡丹亭》“游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说明古代女子长期待在闺中不能领略自然风光。
              D.第⑤段引用了“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点出“屏”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希望。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这是很富有的名词”中“诗意”一词,写出了作者对屏风的美好的感觉和印象。
              B.“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屏的佳句”中“咏”歌颂赞美之意,表达出了本文作者对屏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中“点缀”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所起的衬托和装饰的作用。
              D.“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中,“仅仅”表示程度,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没有真正体现出屏风价值的运用感到遗憾和不满。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由于古诗词及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时候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
              B.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具体才行。
              C.文中作者的着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方面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
              D.对于屏风,作者从专业工作者的角度,运用了一些专业术语详细介绍了屏风,使读者获得了比较全面的关于屏风的知识。
            • 6.
              阅读《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2014 年,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发现了一个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坟墓,出土文物中,最特别的是一罐野果子竟然保存完好,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至少有 4000 年历史的野果子切开时,果子还散发出了新鲜水果的香气。这些果子为什么能保存如此完好呢?答案就在于它们保存在蜂蜜中。蜂蜜非常特别,因为它是考古学家发现的唯一过了几千年仍然可直接食用的食物。
                  ②食物的变质通常与微生物有关,细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然后产生一些低分子的物质如氨、硫化氢、酮等,使食品变质。蜂蜜是一种饱和的高渗高糖溶液。细菌和其他生物身体体液是低渗的,在高渗透压的蜂蜜中,微生物会被吸走细胞体内的水分,最后脱水而死。
                  ③同时,蜂蜜也非常酸。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 PH 值在 7.2~7.4 之间,而蜂蜜的 PH 值大约介于 3~4.5 之间,蜂蜜这种酸度将杀死任何想要在蜂蜜内部生长的细菌。
                  ④此外,蜂蜜的酿造者--蜜蜂,它有着特殊的“炼金术”。
                  ⑤在蜜蜂酿蜜前,需要采集植物蜜腺的花蜜,花蜜的主要成分为蔗糖与水,水分非常多,大概占到 60%~80%.但是通过酿蜜,蜜蜂可以去除花蜜大部分的水分。当采集蜂采蜜时,会将花蜜一滴滴吸入囊中,然后返回蜂巢,吐给内勤蜂继续加工。内勤蜂在加工中,先把蜜汁吸到自己的胃里和转化酶进行混合,然后再吐出去,再吸进来,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 100 多次,同时其他蜜蜂还会用翅膀不断扇风,排出巢内湿气。这也就使得蜂蜜的水分非常少。
                  ⑥另一方面,蜜蜂胃中有一种叫做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当蜜蜂从嘴里反刍花蜜到蜂巢酿蜜,这种酶会和花蜜发生化学反应,把花蜜分解成两个副产品: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氢的氧化物,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说到它的水溶液--双氧水,可能大家都会非常熟悉。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可能在蜂蜜里生长的所有细菌。
                  ⑦在古代,人们就发现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 闪米特人的粘土板最早记录了蜂蜜的医疗用途,上面详细记载了蜂蜜是如何治疗烫伤和割伤的。古埃及人还经常使用药用蜂蜜,制成药膏治疗皮肤和眼睛疾病。而在中国,迄今蜜丸仍然是制药业最常用的制剂之一。现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还在使用一种涂满了蜂蜜的绷带,用于防止病人伤口感染。
                  ⑧当然了,虽然蜂蜜堪称是不朽的食物,但如果没有密封好,在潮湿的环境下还是会变质的,而如果密封良好,蜂蜜真能做到永不变质。
              (1)关于密封好的蜂蜜能等千年不腐的原因,下列说法与造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______
              A.蜂蜜自身水分非常少,而且这样的高渗高糖溶液有吸湿性,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
              B.蜂蜜酸度高,能杀死细菌。
              C.酿蜜副产品过氧化氢能杀死细菌。
              D.花蜜从植物本身就携带了具有防腐性质的成分,在蜜蜂酿蜜的过程中也不会遗失。
              (2)对于第⑦自然段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分断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很有智慧,增强说服力。
              B.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蜂蜜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增强说服力。
              C.选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古代的人们很有智慧,增强说服力。
              D.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蜂蜜是治疗皮肤、眼镜疾病的良药,对割伤、烫伤也有疗效。
              (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文以考古发现导入主题,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本文第③④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大多数”“大约”“任何”“炼金术”的使用,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⑦自然段中提到的内容,与题目无关,应该略去不写。
              D.蜂蜜最大的好处是它的“不腐”对环境条件没有要求,适应性强。
            • 7.
              说明文阅读
              人工智能:还只是人类的“工具”    ①谷歌“AlphaGo”和韩国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大战尘埃落定,但人工智能的进化之旅才刚刚启程。人类为何要研究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不会有一天超过人类成为“超级智能”?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
                  ②“阿尔法狗”用3000万局“自我对弈”数据来训练,靠的是“题海战术”。
                  ③如果看一下背后的技术原理,AlphaGo其实也不是那么神秘,本质上与约20年前战胜国际象棋冠军的“深蓝”计算机一样,是一个超大规模的搜索问题。有所不同的是AlphaGo采用了当下非常热门的深度神经网络,以及深度神经网络跟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的结合。
                  ④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机器学习技术,通过算法使机器能从大量历史数据中学习规律,从而对新的样本做智能识别或对未来做预测。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机器学习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次浪潮: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本质上就是人工神经网络。它模仿人类大脑行为的神经网络,它模仿人类大脑行为,更接近于人类的学习方式。
                  ⑤研究人工智能的目标不是让机器完全取代人类,更应关注人工智能的“工具”属性。
                  ⑥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模仿人类的感知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在语音识别、图象识别等问题上有了长足进展。但在更复杂的认知层面,例如对于语言和图象的理解、逻辑推演等方面距离人类还有很大的差距。人工智能之所以会让部分人感到恐惧,最主要是联想起科幻作品里的机器人。科幻往往把机器“拟人化”,而今天已经成功应用的和大批科学家致力于研究的人工智能技术,其目标并不在这些方面。
                  ⑦人工智能将来是否会像科幻电影中那样,自我进化掌管世界,应当还比较遥远。我们更关心的是人工智能的“工具”属性,可以大大延伸人的能力,解放人类的劳动力,成为人类很好的“帮手”。就像人类制造了飞机和汽车,但你不必担心未来它们会威胁到你。
                  ⑧人工智能还无法突破认知和情感,需要向生物智能“取经”。
                  ⑨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在感知这个层面会有飞速进展,而在认知和情感这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⑩在研究者们煞费苦心研发各种功能的传感器配备给机器时,生物自身“传感器”的能耐吸引了科学家的注意。生物的眼睛能识别电磁波,耳朵能识别空气震动,神经系统能够根据波长和强度瞬间转化为视觉和听觉,能瞬间把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感知为不同的颜色,能把空气震动感知转换为语言。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因此很早就开始从脑科学研究中寻找思路,近几年也提出了创造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优势互补的混合智能系统。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链接一:素有硅谷“钢铁侠”之称的埃隆•马斯克语出惊人:“未来人类需要与机器合体成赛博格,才能避免被人工智能淘汰。”赛博格这个舶来词汇是对英文“Cyborg”的音译,即“生化电子人”,“赛博格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对人类身体进行控制和改造,从而使人类的机能更加强大。这种改变肯定不局限于人体,而将波及道德理论,甚至整个人类社会。比如,人类通过赛博格技术拥有了惊人的杀伤力和破坏力,谁又来约束他们呢?这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考验。
              链接二:人类制造的智能机器人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这被称为“技术奇点”问题。“技术奇点”是指拥有人类智能的机器人不断改进自己,并且制造或繁殖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强大的机器人,最终达到人类不可预测、无法控制的地步。如果制造智能机器人的技术越过这一“奇点”,局面将无法收拾,会伤害人类甚至使人类面临灭亡的危险。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链接三:汉斯•乌斯克莱特对记者说,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要与人类互补,增强人类的能力。我们要认识到一点,即对人类而言很简单的事情,对机器来说很难;对人类而言很难的事情,对机器来说可能很简单。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因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创造力和目标,而机器人只关注如何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要避免让人工智能犯下道德层面的错误,关键在于人类自己。在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前,不应涉及人工智能伦理学这一研究领域,不该将机器置于道德上两难抉择的情形。

              (1)下列有关链接材料内容的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_
              A.科幻作品里的机器人不是今天已经成功应用的和大批科学家致力于研究的人工智能技术。
              B.埃隆•马斯克认为,未来的人类如果要避免被人工智能淘汰,需要与机器合体成赛博格。
              C.“赛博格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对人类身体进行控制和改造,从而使人类的机能更加强大。
              D.制造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如果突破了“奇点”,局面将难以控制,必然会使人类走向灭亡。
              (2)下列有关人工智能的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_
              A.近年来,人工智能模仿人类的感知能力,在语音识别、图象识别等技术上有很大进步。
              B.近几年,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开始从脑科学研究中寻找思路,以创造混合智能系统。
              C.生物的神经系统能把由眼睛和耳朵分别识别的电磁波与空气震动转化为视觉与听觉。
              D.汉斯•乌斯克莱特认为,同样一件事,对人类与机器来说,其难易程度可能截然相反。
              (3)下面是一家机构对AlphaGo及机器学习的分析,请你根据本文内容说说下面的分析哪些与本文一致,哪些不一致,并阐述理由。
              分析一:AlphaGo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表明人工智能的进化之旅已进入快车道。
              分析二:AlphaGo与“深蓝”本质一样,采用了深度神经网络跟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的结合。
              分析三:人工智能机器能从大量的历史数据中学习规律,对新样本做智能识别或对未来做预测。
              分析四:机器学习模仿人类大脑行为,与人类学习方式相近,是人工智能的核心。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食物为何挂在树上
                  ①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常常有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死去的长颈鹿和羚羊被挂在树杈上。这些动物的死与人类并无关系,它们是被天敌猎豹捕杀之后挂在树上的。
                  ②那么,猎豹为什么要把食物挂在树上呢?是为了风干做腊肉?那简直是开玩笑! 一头羚羊 ______ 需几天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猎豹选择这种特殊的食物储存方式, 是为了防止鬣狗偷吃
                  ③鬣(liè)狗虽然爆发力拼不过猎豹,但是生性凶残,而且贼心不死,总想不劳而获。可以说,鬣狗是猎豹最头疼的“邻居”。每当猎豹开始捕猎时,鬣狗就伺机而动,等到猎物死去,鬣狗会迅速围上去分一杯羹。,鬣狗群起而上,猎豹防不胜防,只有任由它们掠夺。有时争夺得太过激烈,鬣狗群甚至会将一只猎豹活活杀死。
                  ④当然了,并不是每一次猎豹捕食都会遭遇“抢劫”。但是猎豹进食时如果不加以防范,就会被鬣狗发现。鬣狗不会爬树,为了安静地享用美食,猎豹就将猎物叼到树上,完美地避开这些讨厌的家伙。
                  ⑤说起来,猎豹为了运货上树也是蛮拼的。 据科学家估算,一只猎豹叼着一只体重约为自身两倍的小长颈鹿爬上树,所花费的力气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举着两千个汉堡包一口气上两层楼。
                  ⑥尽管辛苦,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对肩负着抚养后代重任的母豹而言,这一举措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猎物一旦被偷,幼崽的口粮就没了。这直接影响小猎豹的成活率,对猎豹种群的延续尤为不利。
                  ⑦除了猎豹,还有一些野兽也会贮存一时吃不完的猎物,以防其他动物偷吃。例如,黄鼬常把捕获的鼠类拖入自己居住的洞中,窖藏起来;老虎和棕熊会用灌木枝条以及枯枝落叶将食物隐藏起来,然后全力保护这片区域,抵御入侵者的掠夺。
                  ⑧许多鸟类也有贮食习惯,如星鸦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的贮存地点--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个。它们用喙将松子插入土层中,再以泥土和草掩埋,临走还要压上一个小石块才放心。
                  ⑨在动物界,小到蚂蚁,大到虎豹,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这一做法既是防患于未然,以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觅食不利和食物短缺,更是为了应对激烈的食物竞争。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选自《读者在线》20180405)(1)猎豹为何将食物挂在树上?
              (2)阅读第②段和③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鬣狗群起而上,猎豹防不胜防,只有任由它们掠夺。”一句中的“通常情况下”能否删去?请结合句子,说明理由。
              ②“猎豹选择这种特殊的食物储存方式,是为了防止鬣狗偷吃。”一句中的“竟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⑤段画线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三段如果删去好不好?请联系全文内容说明理由。
            • 9.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安全的空中旅行    ①现在,长途旅行乘坐飞机是最节省时间的方式,但总有些人会认为飞机不安全。即使不得不乘坐飞机出行,整个飞行过程也是惶恐不安的。为什么人们会觉得乘坐飞机不安全呢?他们在担心什么?
                  ②很多人认为在陆地上行驶的交通工具,不管汽车还是火车,如果遇到机械故障,一般可以停下来检修,等待故障解除或救援,而飞机就不同了。其实这种担心有些杞人忧天,现代化的民航客机一般都有2-4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即使在飞行中一台发动机停工,也可以使用另外的发动机,安全地降落在附近的机场。相反,如果你认为地面上的交通工具可以在行驶中随便停车检修,那真是大错特错了。近年来无论是在公路上还是在高铁上,都出现过因停车而造成的重大事故。
                  ③颠簸在飞行中比较常见。遇到气流颠簸,飞机就变成了一个载着几百人的过山车,忽上忽下,乘客轻则心惊肉跳,重则人仰马翻……我们不得不承认,飞机颠簸起来可不像汽车在路面上颠簸那样。大型客机飞行在大气对流层的上部,接近平流层的底部(8000-11000米),对流层就是风雨雷电的所在之处。还好,现代客机一般都装备气象雷达,通过雷达回波图可以准确判断前方的雨云,再加上地面航空气象部门的预报,基本上可以避开恶劣天气。
                  ④不过,阳光明媚时,你也别洋洋得意,高空中才真是“无风三尺浪”。即使在没有云的高空,飞机也经常遇到“晴空颠簸”。这是大气活动造成的,通常出现在6000米以上的高空,是与对流云团无关的乱流,气象雷达也监测不到。遇到这种颠簸也不可怕,飞行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处理预案,乘客只要乖乖地听从空乘人员的要求,在座椅上系好安全带,感受一下肾上腺素上升的刺激就好了。
                  ⑤有些第一次坐飞机的乘客会问:为什么不给我降落伞?万一……我还可以跳伞!跳伞这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跳伞这项运动可不像街头篮球一样,随随便便找个地方就可以开展。从几千米高、-40℃左右的空中跳伞,呼吸着 稀薄的空气、面对未知的着陆点,你还有勇气和自信吗?而且几百人从4-6个舱门跳出飞机,你以为你是空降兵吗?
                  ⑥实际上,在航空事故中,飞机仍然是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与其盲目惊慌地跳出飞机,还不如把身家性命交给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让他从容地化险为夷。
                  ⑦无数事例证明: ______ 。据统计,民用飞机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率约为三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要积累三百万个航班,意味着你每天坐一次飞机,也要8200年才有可能遇到一次飞行事故。
              (1)通读全文,说说为什么空中旅行是安全的。
              (2)本文说明内容是“安全的空中旅行”,第②段却花了大量笔墨写陆地上的交通工具,请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3)本文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绝大多数”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4)给第⑦段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使句子符合文意。
              (5)上飞机时有乘客要求发放降落伞。如果你是空乘人员,该怎样向乘客解释?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舞蹈的建筑
              刘心武
                  ①“建筑是凝固音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舞蹈与建筑之间嵌入一个“凝固”的限制词,把某些建筑比喻为“凝固的舞蹈”,也是可以的。
                  ②在中外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似乎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古典时代人们的思路不像如今这么多元狂放,更因为建筑手段与施工技术没有如今这么先进,所以难以“舞动”。如今有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建筑设计师们好比巧妇拥有庞大的米粮库,非唯心随心所欲地大显身手,因此,舞蹈性思维进入了某些建筑设计师大脑,一些“舞蹈的建筑”也便应运而生。
                  ③最先把舞蹈元素揉进设计中的,可能是某些大型运动场馆的天棚。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开风气之先,把天棚设计成仿佛往巨人肩膀后甩去的风衣,生动活泼,奇诡醒目,此种设计后来渐成范式,只是新的设计不断花样翻新,韩国为世界杯足球赛新建的比赛场,就是最新的一个变体。 这种揉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④人们不禁会问,如果不仅仅是揉进舞蹈元素,而是完全地“舞蹈化”,这样的建筑有可能吗?回答是肯定的。
                  ⑤美国建筑师欧•盖里就为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几乎完全由“扭动的肢体”构成,没有一个立面是规整的,不仅天棚,所有的使用空间,包括走廊,充满了舞蹈的曲面和曲线。建成后的博物馆,通体仿佛是几个穿着紧身衣的舞蹈家在忘情的舞动中纠缠在一起。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建筑艺术的新胜利,但这种完全“舞蹈化”的建筑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流派,而且是小流派而存在。这一流派的设计,要化为大地上的实际存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因素的机缘凑集。
                  ⑥特别看重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中国传统艺术里,跟舞蹈最相通的是书法里的狂草,舞剑器与挥毫墨绝对是异曲同工。他们在借鉴舞蹈时也借鉴书法,这构成一种创新优势,是特别可贵的。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相关探索目前只是停留在设计图纸阶段。中国什么时候能出现“舞蹈的建筑”?不着急,早晚会出现的吧。
              (选自《百年美文》,有改动)
              (1)阅读文章,概括“舞蹈的建筑”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
              (2)从说明方法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这种揉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3)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阅读第⑥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一直”的表达作用。
              特别看重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