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文阅读】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十里。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桥可三里,路径亦,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作者袁宗道,选自《晚明二十家小品》,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注释】①高梁桥:临近极乐寺,为北京西郊名胜。②绀(gàn):天青色。③张盖:张开的车盖。④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帽子。这里说挂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⑤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⑥情障:这里指心愿。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亘十里 ______
              ②极乐寺桥可三里 ______
              ③路径亦 ______
              ④大可七八围 ______
              (4)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两处停顿。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6)作者在高粱桥看水,看堤,看 ______ ,看 ______ ,将风景写得具体生动、摇曳多姿。请联系第3节的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 2.
              云梦田
              [明]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二处)
              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楚王安陵君 ______          
              ②请以云梦之田之耕以食 ______
              ③安陵君言于王而之 ______     
              ④景睢失而退 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4)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 ______
              A.《唐雎不辱使命》 B.《曹刿论战》
              C.《大道之行也》 D.《醉翁亭记》
            • 3.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乎尔而与之,行到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乙】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注释:①颜回:孔子的学生。②仕: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字
              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 ②是亦不可以 ______
              不仕乎 ______ ④孔子愀不容 ______
              (2)找出与乙文“失之而不惧”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______
              A、行道之人弗受 B、辍耕之垄上
              C、学而时习之 D、宋何罪之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善哉,回之意!
              (4)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出其中一例。
              ②甲乙两文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要坚守什么。
            • 4.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禹锡终连州: ______
              ②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还于京师: ______
              (2)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 ______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为神。 (《黔之驴》)
              B.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C.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
              D.策之不其道。 (《马说》)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为友: ______
              ②为官: ______
              ③为师: ______ 。
            • 5.
              阅读孟子《鱼我所欲也》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
              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
              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
              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
                  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此谓失其本心/美我者  B.二者不可兼/之则生
              C.鱼而取熊掌者也/舍俨然 D.所欲有甚生者/以美徐公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论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惟吾德馨。

              翻译:______

            • 7.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致”的义项有:①招引,引来;②尽,极;③到;④送达;⑤精密,细密;⑥意态,情趣。“问母饮食,致甘鲜焉”中的“致”,应选的一项是( )(填序号)
            • 8.

              阅读文言文《醉翁亭记》,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加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杂然而前者  推出新

              B. 翼然于泉上  身其境

              C. 饮少醉    浅尝

              D. 佳木而繁阴  一峰独

              (2)下面是某同学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其中有两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并将其翻译正确。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像排成队列一样的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你拉着我,我拉着你,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答: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3)为了帮助大家更深入理解《醉翁亭记》,某同学提供了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结合这两篇文章,概括说明欧阳修与孟子共同的思想观点。

              【链接材料】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

              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②乐:享乐。③非其上:即以其上为非,认为他们的统治不对。④民上:人民的统治者。⑤乐:以……为乐,意动用法。⑥以:介词,相当于“把”。⑦然:这样,代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翻译下列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10. 下列加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瞬息可     地取材        B. 不 燔土    安之
              C. 周密无     弥留之 D. 未 有也    卧薪
              A.瞬息可     地取材        
              B.不 燔土    安之
              C.周密无     弥留之
              D.未 有也    卧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