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次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二)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黔敖左奉④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⑤!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黔敖:春秋时齐国一富翁。②蒙袂辑屦:用衣袖蒙着脸,拖着疲惫不堪的脚步。③贸贸然:眼不明亮的样子(或:垂头丧气之貌)。④奉:捧。⑤微与:小事情啊。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往之家    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民之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 

              请比较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区别。





              (4) 

              语段(二)中的“饥者”体现了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哪种品格?曾子认为“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请说说这个观点与孟子的看法是否矛盾。


            • 2.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淤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淳于髡曰:“谨闻命矣。”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期齐国人,被齐威王任为大夫。②比:连续,接连。③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④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1)一食 尽粟一石:________  

              (2)才美不外:________

              (3)苏代为燕齐:________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甲】文和【乙】文的内容,用文中的原句填空。


                 【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4) 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 

              解释加画线字的意思。


              ①老夫发少年狂

              千骑卷平冈   

              ③亦免冠跣    

              ④至于斟酌损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 

              选文(二)的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 

              选文(三)中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三件往事?


            • 5.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代表着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这个世界有哪些令人向往的地方?
            • 6.
              《三峡》中,最后一段写猿猴的哀叫,引用渔者歌词的用意是什么?
            • 7.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头(   )        (2)折蛇行,明灭可见(    )

              (3)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乃记之而去(    )

            • 8.
              小说通过王生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9.
              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 10.
              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