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文阅读】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十里。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桥可三里,路径亦,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作者袁宗道,选自《晚明二十家小品》,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注释】①高梁桥:临近极乐寺,为北京西郊名胜。②绀(gàn):天青色。③张盖:张开的车盖。④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帽子。这里说挂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⑤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⑥情障:这里指心愿。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亘十里 ______
              ②极乐寺桥可三里 ______
              ③路径亦 ______
              ④大可七八围 ______
              (4)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两处停顿。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6)作者在高粱桥看水,看堤,看 ______ ,看 ______ ,将风景写得具体生动、摇曳多姿。请联系第3节的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 2.
              云梦田
              [明]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二处)
              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楚王安陵君 ______          
              ②请以云梦之田之耕以食 ______
              ③安陵君言于王而之 ______     
              ④景睢失而退 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4)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 ______
              A.《唐雎不辱使命》 B.《曹刿论战》
              C.《大道之行也》 D.《醉翁亭记》
            • 3.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乎尔而与之,行到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乙】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注释:①颜回:孔子的学生。②仕: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字
              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 ②是亦不可以 ______
              不仕乎 ______ ④孔子愀不容 ______
              (2)找出与乙文“失之而不惧”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______
              A、行道之人弗受 B、辍耕之垄上
              C、学而时习之 D、宋何罪之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善哉,回之意!
              (4)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出其中一例。
              ②甲乙两文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要坚守什么。
            • 4.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禹锡终连州: ______
              ②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还于京师: ______
              (2)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 ______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为神。 (《黔之驴》)
              B.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C.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
              D.策之不其道。 (《马说》)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为友: ______
              ②为官: ______
              ③为师: ______ 。
            • 5.

              武 技

              李超,字魁吾,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甚得。曰:“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即交臂作势,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幸勿罪!”李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鲁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托钵:托着碗化缘。 ②感荷:感动。  ③昂:高。低昂,即高低。  ④罔:无,没有。 ⑤适:到……去;历下:地名,今济南历下区。 ⑥骈:并拢。

            • 6.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日:”独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弋: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②主:掌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的一项是 ______
              A. 宫妇左右莫不 (私:偏爱)
              B. 时时而 (间:偶尔)
              C.烛邹已毕 (数:数量)
              D.寡人矣 (闻命:接受教导)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的一项是 ______
              例句:使诸侯闻之,吾君重鸟以轻士
              A.皆美于徐公 B.是人多以书假余
              C.属予作文记之 D.醒能述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的一项是 ______
              A.齐威王和景公都善于纳谏,能理解大臣的良苦用心。
              B.邹忌和晏子都采用了巧妙的规劝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C.两个文段都是用日常小事作类比,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
              D.两个文段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
              (4)请把“文言文”【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 7.
              虎之力,于人不啻(不啻,不止,不只)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 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于: ______     恒: 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译文: ______
              (3)选文借虎喻人,旨在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 8.
              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遂诣刘,刘处之下坐,唯通寒暑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张退,刘曰:“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张还船,同侣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须臾,真长遣传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即同载诣抚军。至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善,即用为太常博士。
              【注释】①参:成为。时彦:当代有才德名望的人上。②刘尹:刘惔,字真长,东晋著名清谈家。曾任丹阳尹,故后世称其为“刘尹”。③通寒暑:礼节性的问候。④清言:清谈。⑤传教:主管宣布教令的郡吏。
              (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顷 之 长 史 诸 贤 来 清 言 客 主 有 不 通 处 张 乃 遥 于 末 坐 判 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张凭孝廉 ______
              坐皆惊 ______
              ③正当取卿共抚军 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
              (4)细读文本,说说张凭是一个怎样的人。
            • 9.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
              (1)知困,然后能自也 ______   (《虽有嘉肴》)
              (2)虞山王毅叔远刻 ______   (《核舟记》)
              (3)王之甚矣 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
              (4)其岸势差互 ______ (《小石潭记》)
              (5)遂用,至于今日 ______ (《隆中对》)
            • 10.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 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释】 ①迂叟:作者自称。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熙宁六年,购地二十亩,筑园。②相羊:徘徊,盘桓。③柅(nǐ)遏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杂然而前 陈:摆开。
              B.宴之乐。非丝非竹 酣:畅快。
              C.射者中,者胜 弈:下棋。
              D.太守 谓:为,是。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语段(一)中主要体现的是太守之乐。却先描述了滁人的游乐。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 
              (4)两个语段都着重写了主人公的“乐”。请你根据选段内容并结合所学分析两者的异同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