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尔而与之(      )             为身死而不受(      )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是亦不可以已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孟子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认为孟子阐述的观点在今天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鲜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蛇果腹蜿蜒①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欻然②遁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嗅之,啾啾③如悼息,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

              ——《聊斋志异·义鼠》

              【注释】①蜿蜒:弯弯曲曲的样子。②欻然:欻,读xū。欻然,快速的样子。③啾啾:拟声词,形容动物细小的叫声。


              (1)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友 人 张 历 友 为 作 《义鼠行》

              (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①其一蛇所吞(         )    ②似甚恨怒(         )    ③然遥望不敢(         )

              (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鼠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不受欢迎的,本文作者是持什么态度?刻画了鼠的什么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注:“上” 指的是唐太宗

              乙文中唐太宗认为老百姓偷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甲文中作者虚构了桃花源这样一个美好的社会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感

            • 5.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6.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 7.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 解释下列加画线词语的含义。

              (1)才美不外。 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还而视之。子:____________     

              (4)去而之。      顾: _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②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③城府。

              越信宿④,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⑤蜿蜒下赴大壑,盖涧

              水尔。桑畦麦陇⑥,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⑺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

              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⑻ “雪窦山”字。(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负:背靠。③类:类似。④越:过,信宿:连住两夜。⑤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⑥陇:通“垄”。 ⑺牧竖:牧童。⑻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①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②,箪瓢屡空,晏如③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④》.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⑤上人。性不解音,而蓄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琴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二,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晋书•陶潜传》)

              【注】①吝情:舍不得。②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③晏如:安然。④来:语气助词。⑤羲皇:古帝伏羲。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1) 翻译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 【甲】【乙】两文在表现了陶渊明的人生追求上各有何侧重?

            • 10.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自枉屈    猥:________        ②后倾覆    值:________

                 ③夜忧叹    夙:________        ④斟酌益    损:________

              ⑤以其咎     彰: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3) 根据选文内容,用四字成语填空。

                  《出师表》(节选)中,诸葛亮感念刘备________之恩,于是在国家倾覆之际________,接受了他的“临崩寄大事”,展现了一代忠臣形象。

              (4) 《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情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