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巨。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那里。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1) 解释词语。


              骇人听闻:

              (2) 皇帝为什么“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


              (3) “两个家伙正以全副精力织布”的目的是什么?


              (4) 两位诚实的大臣为什么抢着介绍?


              (5) 两个“难道”表现了皇帝什么心理?


              (6) 皇帝不说实话的真正原因是①                 ;②                          。表现了皇帝的                                                        
              (7) 这段文字对皇帝的描写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
              A.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B.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C.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D.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 2.

              结合句意解释加下划线的词。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正人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落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

                    瞥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远远超过陆地面积。科学家研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至今海洋中的生物物种仍远远陆地上的生物物种。因此,必须以“为了地球上的生命”的高度来拯救我们的海洋。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随着西晋“永嘉之乱”、盛唐“安史之乱”和北宋“jìng康之乱”,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徽州这片峰峦________、川流________的地方,便成了中原士族避乱归隐之地,从而形成与藏文化、dūn煌文化并称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的徽州文化。③徽州一州六县至今仍有四千多个保管完好的徽派村落,成为华夏大地上独具光华的人文地理奇观,④那些遍布村落的徽派建筑,是一代又一代创造者家园梦想的直接表达。那些遍布村落的徽派建筑,又是徽州文化母体的一种外在依托与智慧表征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

              jìng(    )康    规(    )    dūn(    )煌

              (2)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密布”“叠嶂”分别填入①②两处横线上。

              (3)在③画线处有一个词语使用不恰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要求:符合语境)

              (4)将④画线处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

            • 5.

              把书读到寂静的程度

                                  潘永翔

              我为什么要读书呢?

              我想读书对于我以及所有像我一样想活得更好一些的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就像吃饭和喝水一样必须。我读书的目的很自私,不是要把自己变得多么高尚,而是要使自己活得更明白、更好、更愉快一些。因此,我读一些我爱读的并能使我快乐的书。如果读书是为了改变什么什么,或者是为了贡献什么什么,我宁肯不读。否则累死我不说,我还读不下去。再则说,当你满怀热忱地为之苦读并立下大志的时候,回过头你会发现,你也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我有一个同学,上学的时候净到图书馆借一些大部头的某某人的思想类著作读,我一看就头疼。而这个同学却读得津津有味,并煞有介事地说:要研究人类思想的发展史,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我对他肃然起敬,但心里真的很同情他,也替他累。前几年听说他下海了,先是搞传销,后来从南方往北方倒腾一些化妆品之类的东西。不知道他是否还在研究人类发展史,是否推动历史车轮向前转动了几圈?

              所以,我读书是为了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是为了让自己寻到一种生活之外的快乐,为我喜欢的那些作家和喜欢的作品而读书。但是,我在读书的快乐中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这是我读书的副产品。

              我喜欢读书的原因之一是迷恋语言营造的迷宫以及由它产生的快感。这些靠语言搭建的迷宫就像英国乡间古老的城堡,神秘、豪华、宁静,带有一点点陈腐的诱人的气息。在这里可以圆你的白日梦,可以让你体会飞的感觉,让你在想象里飞翔。在几乎窒息的现实中有个空间让你自由飞翔,那诱惑当然无法抵抗。在城市日渐繁杂的喧嚣中,在沉重生活的缝隙中,我们躲在城市一角的小楼里,灰暗的灯光照耀着我们苍白的脸,我们颤抖着双手,捧起那些令我们激动无比的书,开始阅读。读那些具有精神重建价值的书籍。读艾略特的《荒原》,我为那些带有厮杀性质的句子拍案叫绝,艾略特带有神经质的幻想,就像雷雨一样,震撼着我孤寂的心灵。读卡夫卡的《城堡》,那种神秘而幽静的气氛一直笼罩在我的现实生活中。那若有若无的、虚实相间的故事让你觉得生活原本如此。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塔希提岛的那种对城市生活的背叛,对原始、古老、淳朴生活的缅怀,至今吸引着我。读海明威的《流动的圣节》,我们看到了一个被海明威还原了的巴黎,一个充盈着饱满生趣和灵感的地方,一个不标榜浪漫却特别浪漫的地方。你可以随着海明威的笔,去拜访塞纳河、丁香园咖啡馆、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你还可以坐在露天公园里欣赏巴黎姑娘的魅力和浪漫。而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中“坏孩子”霍尔顿的体验与《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德里克兰德有异曲同工之妙,霍尔顿的麦田和塔希提岛都是幻想中的伊甸园,人类精神最后的理想归宿。

              城市中的疯狂、庸俗、浅薄、虚伪、欺骗以及贪婪、无度、绝情、噪声、污染、杀戮、抢劫让善良的人们望而生厌。久居城市之后,喧嚣的生活让人们向往书中那些安静、悠闲、轻松,充满人文精神的生活。手捧心仪已久的书籍,仔细地品位、咀嚼书中的宁静和快感,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享受。在寂静中医治生活的创伤,在书中寻找精神的快慰,洗去生活带来的繁重,洗去心灵的灰尘,于寂静中体会人类思想的精髓。

              把书读到寂静的程度,在寂静中分享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在寂静中体会人生的滋味;把书读到心灵里,在人类共同的精神世界里,升华我们的思想,生活的快乐就在其中了。

                                              摘自《青春纪事》

              (1) 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画线字的意思。

                (1)拍案叫(  )  滔滔不(  )        

                 (2)望而生(  )   学而不(  )

              (2) 请仿照“读艾略特的《荒原》……读卡夫卡的《城堡》……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读海明威的《流动的圣节》……”这样的句式,至少写出你对所举例的这四部作品的独特阅读体会。答:                                                                                                                                 (3) 作者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他说自己这种目的很自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答:                                                                                                                                          (4) 作者提倡“把书读到寂静的程度”,你认为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谈谈你的体会。答:                                                                                                                                           (5) 你喜欢读书吗?你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把你的想法说给我们听听好吗?

              答:                                                                                                                                              

            • 6.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