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对诗的赏析的一项是 ______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的“无”和“落”写出了鹧鸪失去自由,无家可归的惨状。
              C.颈联通过视觉角度极写鹧鸪被拘囚时环境的幽闭。
              D.诗歌尾联借歌女思乡,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愁绪。
            • 2. 按要求完成以下关于这两首诗的讨论。
            • 3. 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 4.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 5.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 《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
              (2) 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赏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完成1—4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诗中升华精神,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诗中有描写,有叙事,有抒情,请在诗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叙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仔细品读该诗,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一节中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的几个动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1—3题。

              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陆  游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驿外断桥边,

              风雨送春归,                  寂寞开无主。

              飞雪迎春到。                     已是黄昏独自愁,

              已是悬崖百丈冰,              更著风和雨。

              犹有花枝俏。                  无意苦争春,

              俏也不争春,                  一任群芳妒。

              只把春来报。                      零落成泥碾作尘。

              待到山花烂漫时,              只有香如故。

                  她在丛中笑。
              (1) 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末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梅花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两首词写作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表达了什么感情?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又表达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咏梅的作品,回忆你读过的作品,至少写两句咏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2)题。

              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注]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 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诗歌开头从林间小路落笔,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依次描绘各类景物。
              B.“惊”表达了诗人对眼前忽现似雪非雪的奇异景象的惊喜。
              C.“度”写出了钟声由近及远的传递感。
              D.诗人在诗中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