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对杜甫的《春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首联中“深”字形象地描写出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 2.

              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对王勃的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 3.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__________ (2)烂柯人:______________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 4.

              下列对《关雎》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 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 请结合字词赏析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颈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是( )
              甲 南乡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

              B.甲首词上阙落笔眼前引遐思,下阙纵怀远古寄豪情。

              C.乙首词借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

              D.甲首词最后一句引用刘备的话,表达的是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 7.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B.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D.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8. 下列对诗的赏析的一项是 ______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的“无”和“落”写出了鹧鸪失去自由,无家可归的惨状。
              C.颈联通过视觉角度极写鹧鸪被拘囚时环境的幽闭。
              D.诗歌尾联借歌女思乡,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愁绪。
            • 9. 按要求完成以下关于这两首诗的讨论。
            • 10. 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