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追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李生论善学》)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1)不亦乎?(   )   (2)王生益(   )

              (3)疏食饮水(   )   (4)李生之曰(   )

              下列句子中的“而”与“王生好学而不得法”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择善而从之   D.曲肱而枕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月色入         户: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 “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既是写景,也是传情。文中这样意蕴丰富的语句有很多,请选其中一句,说说它的妙处。 (4)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自己几乎贫病交加,居无定所之时写下了《人,诗意地栖居》。苏轼被贬黄州将近四年,写下了《记承天诗夜游》。有人评价苏轼的人生也是诗意的人生,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这篇文章具体谈一谈。
            • 3.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②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③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④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节选

              【注释】①北冥:北海。②怒:奋起。③徙:迁徙。④抟(tuán):环旋而上。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1)其翼垂天之云              若:__________

               (2)怪者也                    志:__________

              (2)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汉语。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文想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甲】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沈复《幼时记趣》)

              【乙】

              一道士自夸法术高强,撇得好驱蚊符。或请得以贴室中,至夜蚊虫愈多。往咎道士,道士曰:“吾试往观之。”见所贴符曰:“原来用得不如法耳。”问:“如何用法?”曰:“每夜赶好蚊虫,须贴在帐子里面。”

              (选自《笑林广记•驱蚊》)

            • 5.

              文言文阅读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人(fù )B.王(yì)C.为(zhǐ )D.酒(gān)

              (2)给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解释意思。

              非所与         反取
              ?       齐人 善盗乎?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课文的人物性格刻画鲜明,寥寥数语,就把人写活了,请概括晏子的性格特点。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戴震难师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言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8题.
                                                   秋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8.

              下列文言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A.《列子》一则的作者是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道家代表人物.

              B.“卒逢暴雨”中的“卒”读在zú;“碎裂奏牍掷地”中的“掷”读zhì.

              C.“太祖常劝以读书”和“善哉,善哉,子之听夫!”都是倒装句.

              D.“志想象犹吾心也”的意思是“心志和想象如同我的心意”.

            • 9.

              【文段1】琴书诗画,达士以之养性灵,而庸夫徒赏其迹象;山川云物高人以之助学识而俗子徒玩其光华。可见事物无定品,随人识见以为高下。故读书穷理,要以识趣为先。

                                                      ----洪应明《菜根谭》

              【文段2】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孟子《孟子 离娄上》

              【文段3】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②,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④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 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顾炎武《与人书》

              【注释】①资:费用。②古人与稽:与古人会合。稽,考证。 ③庶几:差不多。 ④面墙:比喻人不学习,就像面向墙壁而一无所见。 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读书穷理(       )         ②田野不(         )

              ③不幸而在穷之域(        )  ④必有忠信如丘者(       ) 

              (2) 

              请从下边备选答案中找出与“车马之资”中加横线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将其代号填在括号里。( )

              A、达士以养性灵    B、面墙士       C、人为学

              (3) 

              请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准确断句。

               山川云物高人以之助学识而俗子徒玩其光华。

              (4) 

              请翻译【文段3】中划线的句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5) 

              根据【文段1】的内容将下边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琴书诗画达士养性灵庸夫赏迹象

              下联:                                                      

              (6) 

              【文段2】的中心句是:                             

              (7) 

              【文段3】中提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认为读书与出行同样重要,请你用古人的一句话来概括二者之间的关系(8个字)

              (8) 

              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文段3】中加横线句子的理解(30字左右)

            • 10.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解释加划线字的意思。

              (1)是马也,有千里之能                           (2)一食尽粟一石

              (3)求其能千里也                      (4)才美不外(5)执而临之

              (二)翻译下面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四)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