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3)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竹取道(砍倒)            
              B.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C.不可久 (居住)            
              D.石底以出(弯曲)         
            •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排比论证,以六位历史名人的经历告诉人们:人只要受磨难,就能成大器。
              B.孟子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受三方面的磨难,即:思想上,生活上和行为上。
              C.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
              D.本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变,既有不可阻挡的气势,也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 3.

              (三)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焉             间:                            

              ②小惠未           徧:                

              ③小大之             狱: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⑤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甲】中曹刿认为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是什么?【乙】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什么建议?请分别用选文中的句子回答。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内容,请你选择“曹刿”或者“诸葛亮”,说说他是怎样一个人。

            • 4.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 下列加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下划线的“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3) 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阡陌 交通( 交错相通 )   

              B.之哭也( 你 )

              C.政猛于虎也( 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                   

              D.便 还家(     要求     )
            • 5.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年幼时虽然家贫却勤奋好学,冬天砚墨冰冷坚硬,手指冻僵,但也没有放松抄书。
              B.成年后,因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与自己交往,作者不惜到百里外向道德声望高的前辈请教。
              C.作者外出拜师求学,不仅路途艰辛,环境恶劣,而且生活艰苦,粗茶淡饭一日也只有两顿。
              D.作者生活贫寒,虽略有羡慕同学的衣着比自己华美,但是他总能从书中收获内心的快乐。
            • 6.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十余岁  阅:                   (2)如是再  啮:        

              (3)于沙上     湮:                   (4)不可得 竟:         

              (2) 翻译下列语句。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4) 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 7.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第8-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下列带下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之”与“乃记之而去”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取道(砍倒)         
              B.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C.不可久 (居住)          
              D.石底以出(弯曲)          
            • 8.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 12、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13、下列各组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 1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4) 1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会宾客大 (举行宴会)             
              B.妇抚儿 (喂奶)
              C.不能 其一处也(名字)             
              D.两 战战(大腿)
            • 9.

              (二)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 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 

                   (1)师名人(       )          (2)遇其叱咄(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译文:                                                                                    
              (3) 你怎样评价文中的这种师生关系? 
                                                                
            • 10.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

              ⑴世耕⑵稍稍宾客其父⑶不能前时之闻(4)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2) 翻译下列句子

              ⑴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⑵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4) 本文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和启示?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