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1)黄发垂髫 黄发:________     (2)便还家 要:________

              (3)不知有汉 乃:________     (4)处处之 志: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联系选文前两段来看,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原因有哪些方面?(回答不少于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

              乙: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西京杂记》卷二,刘歆)

              注释:①逮:到,及。②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解释句子加横线词的意思。
              (1) 以修身(            )         (2)非宁静无以 远( )

              (3)非学无以广才(           )      (4)躁则不能治性( )

            • 3.
              根据课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便 还家       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
              (2)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
              (3)心 之          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
              (4)日光下 ,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

              (5)犬牙差互。       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

            • 4.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皆怪石,攲①嵌②盘屈,不可状。清流触石,洄③悬④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⑦,俾⑧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①攲:倾斜。②嵌:凹陷。③洄:水回旋而流。④悬:水从高处流下来。⑤逸民退士:指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府。州,古时的行政区域。⑦芜秽:杂草积土。⑧俾:使。⑨裨:增益,增添。 


              (1) 解释句中加横线词

              (        )             (        )

              (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3) 思考:作者通过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5.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与人行 ______________            相而去 ______________ 

              下车之 ______________        元方入门不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解释加横线文言词语

              (1)食之不能尽其(韩愈《马说》)

              (2)曾不吝情去留(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左佩刀,右备容臭(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吴均《与朱元思书》)

              (5)短褐穿结,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 7.

              文言文阅读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公遂废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弦章:齐国大夫。②章赐死:即“赐章死”。③臣为制:即“制于臣”。④爱:吝惜,舍不得。

              (1) 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1)能面寡人之过者 刺:_______

              (2)时时而进 间:_______

              (3)晏子入见 入见:_______

              (4)弦章曰 谏:_______

              (2) 请用 /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

               如 是 而 听 之 则 臣 为 制 也 不 听 又 爱 其 死 。

              (3)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


              (4)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乙]文中晏子是如何劝说景公的?
              (5) [甲][乙]两文都阐述的一个道理是:____________
            • 8.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①晓雾将

              ______

              ②未复有能其奇者

              ______

              ③怀民亦未

              ______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沉鳞竞跃。
              ②相与步于中庭。
              (3) 填空。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_ _____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 _____”的语句中。
            • 9.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解释加横线字。

              (1)太丘去 舍:    (2)尊君在 不:

              (3)下车之 引:        (4)陈太丘与友行 期:

              (5)去后至 乃:        (6)相委而 去:

              (2) 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 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4) 《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 10.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非宁静无以远        致: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志        明:__________

              (3)淫慢则不能精        励:____________      

              (4)躁则不能治性         险:__________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