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①有仙则 ______________              

              ②可爱者甚 ______________   

              ③不 不枝 ______________              

              ④谈笑有鸿儒 ______________         

              十余岁 ______________

            • 2.

              下列划线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事尔(了解)  蒙 以军中多务(推托)
              B.亭亭净 (竖立) 可爱者甚 (多)
              C.乎众矣(应当) 无案牍之劳 (形体)
              D.谈笑有 鸿儒(大)  但微 之(下巴颏)
            • 3.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渔人甚 之(对……感到惊异)   病终(不久)

              B.往来 翕忽(轻快敏捷)            斗 蛇行(折断)

              C.来问讯(都 )               欣然 往(计划)

              D.如外人(全、尽)              崔氏二小 (年轻人)
            • 4.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组中画线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内 :聚集             
              B.入门不 :回头看  
              C.儿女:儿子和女儿
              D.下车 之:拉
            • 5.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文后的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 行(期:约定)     
              B.与人期行,相 而去(委:委托)
              C.“尊君在 ?(不,同“否”)     
              D.友人惭,下车 之(引:拉,牵引) 
            • 6.

              唐雎不辱使命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各句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3)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弗敢 易:交换
              B.岂 五百里哉       直:仅仅
              C.以头 地耳         抢:撞             
              D.休 降于天         祲:吉祥
            • 7.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表》节选)   

              [乙]

              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下列各项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B.遂许先帝以 驱驰(奔走效劳)
              C.深入不 (毛发)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怠慢,疏忽)
            • 8.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

              又北见燕王曰:“先人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入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孟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1) 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3)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 之                 闻:听说
              B.王且何                  利:好处
              C.燕王尚未 也             许:答应
              D.寡人 子之行也           愿:愿望
            • 9.

              对下面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蒋氏大,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矣。”

              A.戚:忧伤。    
              B.生:使……活下去。   
              C.向:从前。    
              D.病:生病。
            • 10.

              文言文阅读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公遂废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弦章:齐国大夫。②章赐死:即“赐章死”。③臣为制:即“制于臣”。④爱:吝惜,舍不得。

              (1) 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1)能面寡人之过者 刺:_______

              (2)时时而进 间:_______

              (3)晏子入见 入见:_______

              (4)弦章曰 谏:_______

              (2) 请用 /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

               如 是 而 听 之 则 臣 为 制 也 不 听 又 爱 其 死 。

              (3)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


              (4)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乙]文中晏子是如何劝说景公的?
              (5) [甲][乙]两文都阐述的一个道理是: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