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让塑料成为环境之友

              ①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它体轻、防水、价廉,是包装的首选材料。但众所周知,生产普通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稳定物质及少量添加剂,而以这些原料生产的塑料制品不易分解,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

              ②据法国蒙彼利埃农业与环境工程小组的专家介绍,为解决塑料制品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近年来,法国科学家和国际同行合作,一直试图研制和完善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但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生产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所使用的原料不一,有的含有纤维素,有的含有淀粉和人造聚合物,还有的含有亚麻、大麻、椰子壳等天然纤维。然而,不管怎样,这些所谓的可生物降解塑料都不能100%降解,而且降解程度和降解所需时间均与周围温度、湿度、土质等有直接关系。

              ③法国专家表示,他们的研究目标是生产能够完全变成农肥的可降解塑料。但是,即便如此,由于这些塑料的成本比普通塑料高出2到3倍,除了用于农业薄膜外,可生物降解塑料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取代普通塑料。这就需要研究经焚烧处理后不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塑料,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④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法国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塑料袋基本上是可以焚烧的,即燃烧后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有害气体的塑料袋。[甲]为此,法国各有关部门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号召人们重复多次使用同一塑料袋。[乙]与此同时,法国各报刊和新闻媒体也经常刊载和播出一些有关塑料的基本常识,告诫人们随地乱扔塑料袋的各种危害和塑料回收的重要意义。如法国《费加罗》报最近报道,法国人每小时平均消耗100万只塑料袋和大量的农用塑料薄膜。在法国,塑料垃圾已经占到家庭垃圾重量的11% ,体积的30%。

              ⑤在法国某著名连锁超市的塑料包装袋上,醒目地画着一个大灯泡,上面写着:请不要随地乱扔此袋;如果把它放进垃圾箱,回炉后它产生的能源可以使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在包装袋的另一侧,又这样写道:在我们的商店里,这个袋子为您提供包装服务;最后,您可以把它放到垃圾袋里,让它转化成其它能源。

              ⑥一个普通塑料袋产生的能源可以供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看见这句话,恐怕没人再把它随地乱扔。如果再知道塑料垃圾已经占到全法国家庭垃圾体积的30% ,恐怕谁也不会再把还能继续使用的塑料袋轻易随便丢弃。

              ⑦如今,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问题。法国这种科教结合,全民动员的方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选自《科普之友》2011年第10期,有改动)

            • 2.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①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②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③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④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⑤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20-30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 3.

               可折叠行驶的新式轿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里的轿车也越来越多,城市交通变得拥堵起来,寻找停车位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因此,一些研究人员开始想办法在不降低舒适度的前提下为汽车瘦身。最近,在某汽车公司的年度设计大赛上,出现了一款可折叠行驶的汽车,为汽车瘦身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这款汽车的最大特色是可以折叠,而且这种折叠并非我们通常所知的在静止的时候才折叠,而这款车居然可以折叠行驶。这款车有两种行驶模式,一种是处于折叠情形的“城市模式”,一种是不折叠的“高速公路模式”。

              当这款轿车在城市中行驶时,轿车就在液压抬升系统的作用下折叠起来,形成一个倒V字形的结构,轿车重心上升,前后轮的间距减小一半,因此占地面积减少一半。虽然这样的结构不利于提升速度,但是城市里车速本来就受限,因此这种结构对行驶没有太大影响。相反,这样的折叠结构很有优势,可以减少城市道路的占用面积,降低拥堵程度,可以灵活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穿梭。城市的交叉路口很多,这样的结构也可以让轿车十分灵活地转弯。当轿车进入高速公路上时,液压抬升系统把轿车的折叠轴降下来,恢复正常模式,让轿车重心下降,前后轮间距加大,这样轿车就可高速行驶了。

              和一般轿车不同的是,这款轿车以中央折叠轴为界限,分为前后两部分。它的动力部分和储物箱一起放在后面,而驾驶室则在前面,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司机在轿车折叠行驶时可以看见前面的道路。这款车的座椅有些像我们平时使用的躺椅,坐在上面十分舒适。当轿车折叠的时候,座椅则可以下调,不至于让人有坐在斜坡上的感觉。这款轿车特别“娇小”,因此前面只设有两个座位。该车的车门是顶开式,在兜风的时候也可以掀开,让人享受敞篷车的惬意。

              这款轿车还是一种十分环保的汽车,它采用的是绿色的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板铺设在轿车的后半部分,吸收的太阳能通过高性能的锂电池储存起来,及时为轿车的电机供电。在阴雨天,该车也可以接到车库的插座上充电。该车没有传统汽车的发动机,而是像 “动车组”火车那样,每个轮子都有一个独立的电机,可以驱动轮子向前行进,这就要求4个轮子的步伐要完全一致才能正常行驶,因此需要电脑来对4个独立的电机进行精密的控制。

              设计师奥斯卡·约翰森表示:“这款车不但解决了城市的拥堵、污染、油价高等困扰我们的现实问题,而且驾驶起来会让人感到灵活方便。它的外观也十分时尚,看起来就像是科幻片中来自外星球的交通工具,我相信它能征服购买者,尤其是那些年轻人。”

            • 4.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1997年香港禽流感、2001年欧洲爆发口蹄疫、2008年9月中国令人震惊的“三鹿奶粉事件”……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使老百姓忧心忡忡,以至有的人产生了“吃动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吃饮料食品怕掺色素”的恐惧心理。正是由于以上一些食品问题的存在,近些年来,中国每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层出不穷,并且愈演愈烈。2008年,全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437起,中毒13325人,死亡152人。

            • 5.

              闻香识“英雄”

              ①某天清晨闻到的丁香花的独特花香,数年之后仍能记忆犹新,这究竟是为什么?人体能够分辨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的气味,人为何具有如此的“品”味能力?

              ②在人类诸种感觉中,嗅觉产生机理一直是最难解开的谜团之一。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两位科学家琳达·巴克、理查德·阿克塞尔决心用他们的精诚合作,叩开嗅觉科学的大门。阿克塞尔和巴克发现,人的鼻腔细胞膜上分布着不同气味受体。人体基因总数中的3%,即大约1000个基因,用于对气味受体进行编码,以分辨不同的气味。尽管气味受体只有大约1000种,但它们可以产生大量的组合,形成大量气味模式,这也就是人们能够辨别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气味的基础。有气味的物质首先会与气味受体结合,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内上皮的气味受体细胞中。气味受体被气味分子激活后,气味受体细胞就会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随后被传输到大脑的嗅球的微小区域中,并进而传至大脑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模式。由此,人就能有意识地感受到比如茉莉花的香味,并在另一个时候想起这种气味。

              ③不仅如此,人的嗅觉系统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征。比如,每个气味受体细胞仅表达出一种气味受体基因,气味受体细胞的种类与气味受体完全相同。气味受体细胞会将神经信号传递至大脑嗅球中被称为“嗅小球”的微小结构。人的大脑中约有2000个“嗅小球”,数量是气味受体细胞种类的2倍。“嗅小球”也非常的“专业化”,携带相同受体的气味受体细胞会将神经信号传递到相应的“嗅小球”中,也就是说,来自具有相同受体的细胞的信息会在相同的“嗅小球”中集中。“嗅小球”随后又会激活被称为僧帽细胞的神经细胞,每个“嗅小球”只激活一个僧帽细胞,使人的嗅觉系统中信息传输的“专业性”继续得到保持。僧帽细胞然后将信息传输到大脑其他部分。结果,来自不同类型气味受体的信息,组合成与特定气味相对应的模式,大脑最终有意识地感知到特定的气味。

              ④除了在理论上揭开人类嗅觉机能的秘密,两位科学家还发现,鱼的嗅觉器官中大约有100个气味受体,而老鼠却有大约1000个。如今,他们的一些基础研究理论已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说,老鼠被训练搜寻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们。老鼠嗅觉灵敏,经过数月训练记住人类的气味后,科学家在它脑内植入电极,并与电子发报机相连。当它们被派往废墟现场,嗅到“目标”的气味之后,脑电波波动图形显示“啊哈,找到了”。此时,技术人员可通过设备确定小老鼠的位置,同时也就能知道被困人员的下落。比如说,日本科学家正在研发的一种“空气炮”。当人们在购物中心物色商品时,它会“开炮”——喷射一种特殊气味,譬如说新鲜面包味或是香水味,经过气味对大脑的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大大激发,皮夹中的钱则大把大把流向经营者腰包。

              (节选自《生命世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