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下列四首诗与《春山夜月》题材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绩《野望》
              B.李白《渡荆门送别》
              C.韦应物《滁州西涧》
              D.杜牧《赤壁》
            • 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 )

              A.杜甫   
              B.李白
            • 3.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与“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又承认了错误.
              D.诗人“愧”是因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反而连累老母牵挂的愧怍之情.
            • 4.

              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是( )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A.诗歌展示了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  
              B.“衔”字生动表现了落日挂在山头的情景。
              C.诗歌写的是初冬乡村的景象。          
              D.诗歌表现了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
            • 5.

              针对《伟大的悲剧》,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一方面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不仅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注重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B.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C.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奔向南极点,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死去。全文重在记述过程,并没有太多的细节描写。
              D.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 6.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⑴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⑵,徙倚⑶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⑷。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

              ⑴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

              ⑵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

              ⑶徙(xǐ)倚(yǐ):徘徊。

              ⑷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

              (1) 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 7.

              选出对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 8.

              黄省三由中门进]

              黄省三(甲)李……李先生。

              李石清怎么?(吃了一惊)是你?

              黄省三是,是。李先生。

              李石清又是你,谁叫你到这儿来找我的?

              黄省三(乙)饿,家里的孩子大人没有饭吃。

              李石清(丙)你到这儿就有饭吃吗?这是旅馆,不是粥行。

              甲、乙、丙三个括号中的舞台说明,应选哪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
              A.无力地胆小地冷冷地
              B.冷冷地无力地胆小地
              C.胆小地无力地冷冷地
              D.无力地冷冷地胆小地
            • 9.

              江城子  密州出猪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韶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 10.

              对《泊秦淮》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感时愤世之作,借前代亡国之音,讽刺晚唐时期社会风气的衰退淫靡。
              B.首句连用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四者交融在一起,勾画出一幅夜色迷茫、凄清颓废的气氛。
              C.第三句,表面斥责无政治头脑的“商女”,实际上暗讽唐代统治者不知亡国之恨。
              D.尾句“犹唱”二字是以曲笔写深意,暗笑商女曲目不多,老是唱着那首《玉树后庭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