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文学常识和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桃花源记》《马说》中的“铭”“记”“说”都是表示文体。


              B.  《马说》《黔之驴》《渔家傲•秋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C.《海燕》是高尔基在 1901 年 3 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


              D.《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它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 2.

                名人墙

                                           王伟华

                 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

                 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

                 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家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

                 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儿的天么?

              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

                 哥走了……

                 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

                 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儿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再好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驮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您有大将军的风度。

                 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空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头发在风里一下一下的翻。

                 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青石桥体,白沙路面,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再用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

                  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从家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大爷好啊。

                 大爷爷好。

                 ……

                 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

              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

                 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

                 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

                 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宣传。

                 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啊。

                 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

                 呵,你以为他妈的他们白请我回来啊,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

                 二十万块?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二十万块,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

                 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到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账。

              (选自《2014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 3.

              裂 痕

              刘剑飞

              王木请李林喝酒时,是一个落雪的黄昏。

              坐在这家名为“红泥小火炉”的酒馆内,烤着赤红的炭火,边饮酒,边看窗外的雪花,俩人的心里都是暖融融的。

              王木和李林是光着屁股玩大的哥们,俩人上学时是同班,上班时在一个大院,后来结婚买房子,又成了楼上楼下的邻居。

              偶有闲暇时,俩人喜欢推杯换盏,小酌几杯。或在家里,或至酒馆,整几样可口的小菜,弄两壶陈年老酒,就这么边喝边聊,天上地下、事业人生,无拘无束海侃一番,日子过得特别畅快!

              岁月如酒,就这么一醉一醒之间,时光就哧溜一下过去了。而今,俩人都已年近不惑,正是事业稳步攀升之时。前几天,听闻李林刚刚荣升单位的副局长。作为好友,王木自然十分高兴,特意安排在这落雪的晚上宴请李林,要为他好好庆贺庆贺。

              酒是陈年的酒,壶还是那把老壶。王木这人好雅,平素饮酒对酒具很是讲究,无论到哪喝酒,都爱带上一把老壶。这是王木的父亲昔年下乡插队时从一老农手里淘回的,壶虽谈不上名贵,但也是上好的青花瓷,雪白的壶壁,上绘梅兰竹菊,再配上两只小巧的六角酒杯,喝起酒来,颇有几分的雅兴。

              也是人逢喜事,酒逢知己。这晚,喝着喝着,李林就有些喝高了。待到他要亲自把盏,为王木斟酒时,右手一颤,握着的壶不慎脱手。但听咣啷一声,酒壶磕在了盘子上,碎倒没碎,但那翘着的壶嘴却被硌掉了。

              李林脸一红,搓着手,很是过意不去。

              王木淡然一笑,一把破壶,烂就烂了吧!等明儿找人粘一下,还能凑合着用。

              言毕,收拾起掉嘴的瓷壶,继续畅饮。

              这以后,俩人依然隔三岔五小酌几杯。只是,再没用过那摔破的壶。

              几年后的一个春天,某收藏协会组织一批权威专家来小城鉴宝。也是出于好奇,王木找出那把摔破壶嘴后又重新粘上的青花瓷壶,请专家鉴定。

              没曾想,那位瓷器专家看过壶后,大为赞赏,说此壶用料讲究、做工精细、纹饰细腻、釉质莹润,乃是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珍品。只可惜被损坏了,不值钱了。倘是保存完好,目前的市场价至少在三十至五十万之间。

              听完专家的鉴定,王木一下子愣在那里,老半天才醒过神来。

              抱着壶回到家里,王木顿足捶胸,懊悔不迭。心中既悔自己没能好好珍藏此壶,又恼李林不该这么不小心,把壶摔破。

              这以后,王术像被抽去魂魄一般,人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每天回到家里,他都拿出那把壶,一遍遍反复抚摸,边摸边喃喃自语,深悔自己痛失了宝贝。

              妻子知道这事后,闹着要去找李林,让李林赔壶。王木苦着脸劝阻,都是多年的好朋友了,怎么着也不能这样做啊!

              尽管一再劝妻子,但王木的心里也在暗自埋怨李林。王木想,这李林也太不够意思了,如此珍贵的一件宝贝让你毁掉了,就是不让你按市场价赔偿,你也该来道道歉,表示表示心意啊!

              这么想着,王木对李林就有了芥蒂。以后李林再邀他喝酒时,他都婉言推托,说自己身体不适,不能饮酒。

              此后,俩人的关系渐渐疏远,偶尔在单位或小区碰一下面,也只是相互点点头,一笑而过。

              三年后的一天下午,王木在单位看报纸,无意间看到一则报道,说是前几年来本地鉴宝的那几个所谓的专家,据调查是一个诈骗团伙。该团伙以鉴宝寻宝为名,流窜各地,借机收取鉴宝费或骗钱拾漏……

              看到这里,王木的心中猛一激灵:莫非——莫非自己的那把宝贝瓷壶,也是他们胡吹的?

              这下,王木再也坐不住了。第二天就带上那壶,到省博物馆找人重做鉴定去了。

              博物馆专家看过壶后,告诉王木,这就是一把民间常用的酒壶,只不过年代久些而已。

              这一结果,让王木大失所望。继尔,他又如释众负,长舒了一口气。他蓦然感觉到,这几年撕扯内心的那种痛,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

              此后,每有闲暇时,王木依然喜欢把玩那壶。回想起当初和李林推杯换盏,对坐小酌的情景,王木忽然迫切的想要喝酒,并且想和李林一起喝酒。

              但,拿在手中的电话,却始终没有勇气拨过去。这把壶都有难以弥合的裂痕了,还能再喝出以前的味道吗?王木想。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5年第6期)


            • 4.

              裂 痕

              刘剑飞

              王木请李林喝酒时,是一个落雪的黄昏。

              坐在这家名为“红泥小火炉”的酒馆内,烤着赤红的炭火,边饮酒,边看窗外的雪花,俩人的心里都是暖融融的。

              王木和李林是光着屁股玩大的哥们,俩人上学时是同班,上班时在一个大院,后来结婚买房子,又成了楼上楼下的邻居。

              偶有闲暇时,俩人喜欢推杯换盏,小酌几杯。或在家里,或至酒馆,整几样可口的小菜,弄两壶陈年老酒,就这么边喝边聊,天上地下、事业人生,无拘无束海侃一番,日子过得特别畅快!

              岁月如酒,就这么一醉一醒之间,时光就哧溜一下过去了。而今,俩人都已年近不惑,正是事业稳步攀升之时。前几天,听闻李林刚刚荣升单位的副局长。作为好友,王木自然十分高兴,特意安排在这落雪的晚上宴请李林,要为他好好庆贺庆贺。

              酒是陈年的酒,壶还是那把老壶。王木这人好雅,平素饮酒对酒具很是讲究,无论到哪喝酒,都爱带上一把老壶。这是王木的父亲昔年下乡插队时从一老农手里淘回的,壶虽谈不上名贵,但也是上好的青花瓷,雪白的壶壁,上绘梅兰竹菊,再配上两只小巧的六角酒杯,喝起酒来,颇有几分的雅兴。

              也是人逢喜事,酒逢知己。这晚,喝着喝着,李林就有些喝高了。待到他要亲自把盏,为王木斟酒时,右手一颤,握着的壶不慎脱手。但听咣啷一声,酒壶磕在了盘子上,碎倒没碎,但那翘着的壶嘴却被硌掉了。

              李林脸一红,搓着手,很是过意不去。

              王木淡然一笑,一把破壶,烂就烂了吧!等明儿找人粘一下,还能凑合着用。

              言毕,收拾起掉嘴的瓷壶,继续畅饮。

              这以后,俩人依然隔三岔五小酌几杯。只是,再没用过那摔破的壶。

              几年后的一个春天,某收藏协会组织一批权威专家来小城鉴宝。也是出于好奇,王木找出那把摔破壶嘴后又重新粘上的青花瓷壶,请专家鉴定。

              没曾想,那位瓷器专家看过壶后,大为赞赏,说此壶用料讲究、做工精细、纹饰细腻、釉质莹润,乃是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珍品。只可惜被损坏了,不值钱了。倘是保存完好,目前的市场价至少在三十至五十万之间。

              听完专家的鉴定,王木一下子愣在那里,老半天才醒过神来。

              抱着壶回到家里,王木顿足捶胸,懊悔不迭。心中既悔自己没能好好珍藏此壶,又恼李林不该这么不小心,把壶摔破。

              这以后,王术像被抽去魂魄一般,人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每天回到家里,他都拿出那把壶,一遍遍反复抚摸,边摸边喃喃自语,深悔自己痛失了宝贝。

              妻子知道这事后,闹着要去找李林,让李林赔壶。王木苦着脸劝阻,都是多年的好朋友了,怎么着也不能这样做啊!

              尽管一再劝妻子,但王木的心里也在暗自埋怨李林。王木想,这李林也太不够意思了,如此珍贵的一件宝贝让你毁掉了,就是不让你按市场价赔偿,你也该来道道歉,表示表示心意啊!

              这么想着,王木对李林就有了芥蒂。以后李林再邀他喝酒时,他都婉言推托,说自己身体不适,不能饮酒。

              此后,俩人的关系渐渐疏远,偶尔在单位或小区碰一下面,也只是相互点点头,一笑而过。

              三年后的一天下午,王木在单位看报纸,无意间看到一则报道,说是前几年来本地鉴宝的那几个所谓的专家,据调查是一个诈骗团伙。该团伙以鉴宝寻宝为名,流窜各地,借机收取鉴宝费或骗钱拾漏……

              看到这里,王木的心中猛一激灵:莫非——莫非自己的那把宝贝瓷壶,也是他们胡吹的?

              这下,王木再也坐不住了。第二天就带上那壶,到省博物馆找人重做鉴定去了。

              博物馆专家看过壶后,告诉王木,这就是一把民间常用的酒壶,只不过年代久些而已。

              这一结果,让王木大失所望。继尔,他又如释众负,长舒了一口气。他蓦然感觉到,这几年撕扯内心的那种痛,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

              此后,每有闲暇时,王木依然喜欢把玩那壶。回想起当初和李林推杯换盏,对坐小酌的情景,王木忽然迫切的想要喝酒,并且想和李林一起喝酒。

              但,拿在手中的电话,却始终没有勇气拨过去。这把壶都有难以弥合的裂痕了,还能再喝出以前的味道吗?王木想。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5年第6期)


            • 5.

              微 笑

              〔法〕哈诺•麦卡锡

              ①西班牙内战时,我参加了国际纵队,到西班牙参战。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我不幸被俘,被投进了单间监牢。

              ②对方那轻蔑的眼神和恶劣的待遇,使我感到自己像是一只将被宰杀的羔羊。我从狱卒口中得知,明天我将被处死。我的精神立刻垮了下来,恐惧占据了我全部身心。我双手不住地颤抖着伸向上衣口袋,想摸出一支香烟来。因为手抖不止,我试了几次才把它送到几乎没有知觉的嘴上。接着,我又去摸火柴,但是没有,都被搜走了。

              ③透过牢房的铁窗,借着昏暗的光线,我看见一个士兵。他没有看见我,当然,他用不着看我,我不过是一件无足轻重的破东西,而且马上就会成为一具让人恶心的尸体。但我已顾不得他会怎么想我了,我用尽量平静的、沙哑的嗓音一字一顿地对他说:“对不起,有火柴吗?”

              ④他慢慢扭过头来,用冷冰冰的、不屑一顾的眼神扫了我一眼,接着又闭了一下眼,深吸了一口气,慢吞吞地踱了过来。他脸上毫无表情,但还是掏出火柴,划着火,送到我嘴边。

              ⑤那一刻,在黑暗的牢房中,在那微小但又明亮的火柴光下,他的目光和我的目光撞到了一起,我不由自主地咧开嘴,对他微笑了一下。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对他笑,也许是因为两个人离得太近了,一般在这样面对面的情况下,人不大可能不微笑。不管怎么说,我是对他笑了。我知道他一定不会有什么反应,他一定不会对一个敌人微笑。但是,如同在两个冰冷的心间,两个人的灵魂撞出了火花,我的微笑对他产生了影响,在愣了几秒钟后,他的嘴角开始不大自然地往上翘。点着烟后,他并不走开,他直直地看着我的眼睛,露出了微笑。

              ⑥我一直保持着微笑,此时我意识到他不是一个士兵,一个敌人,而是一个人!这时,他也好像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我。他的眼中流露出人性的光彩,他探过头来轻声问:“你有孩子吗?”

               ⑦“有,有,在这儿呢!”我用颤抖的双手从衣袋里掏出皮夹,拿出我与妻子和孩子的合影给他看。他也赶紧掏出他和家人的照片给我看,并告诉我说:“出来当兵一年多了,想孩子想得要命,要再熬几个月,才能回一趟家。”

              ⑧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涌,我对他说:“你的命可真好,愿上帝保佑你平安回家。可我再也不能见到我的家人了,再也不能亲吻我的孩子了……”我边说边用脏兮兮的衣袖擦眼泪、鼻涕。他的眼中也充满了同情的泪水。

              ⑨突然,他的眼睛亮了起来,用食指贴在嘴唇上,示意我不要出声。他机警地、轻轻地在过道巡视了一圈,又踮着脚尖小跑过来。他掏出钥匙打开了我的牢门。我的心情万分紧张,紧紧地跟着他贴着墙走,他带我走出监狱的后门,一直走出了城。之后,他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往回走了。

              ⑩我的生命就这样被一个微笑挽救了……

            • 6.

              浮冰上的两者

              〔美国〕哈夫•B•卡威

              ①饿到第三天的晚上,诺尼想到了尼玛克。在这座漂浮着的冰山上,除了他们两个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有血有肉的生灵了。

              ②冰块裂开时,诺尼失掉了他的雪橇、食物和皮大衣,失去了他的小刀。冰山上只留下他和他那忠实的雪橇犬——尼玛克。

              ③诺尼对尼玛克的爱是真真实实的——就像这又饿又冷的夜晚和他伤腿上的阵痛一样真实。但是,村里的人在食物短缺的时候,不就毫不迟疑地杀犬充饥吗?

              ④“尼玛克饿久了也要寻觅食物的。我们当中的一个很快就要被另一个吃掉。” 诺尼想。 空手他可杀不死尼玛克,这畜牲身强体壮,现在又比他有劲,所以,他需要武器。

              ⑤诺尼脱去手套,解下了伤腿的绷带。在几个星期以前,他摔伤了腿,用两块小铁片和绷带捆扎固定。他跪在冰上,把一块小铁片插入冰块的裂缝中,把另一块铁片紧贴在上面,慢慢地磨。尼玛克看着他。诺尼觉得犬的两眼似乎闪着异光。

              ⑥诺尼磨着铁片,尽量不去想磨铁片干什么。铁片的边缘磨薄了,天亮时分,小刀磨好了。诺尼从冰块中拔出小刀,用拇指轻轻试着刀锋。

              ⑦诺尼硬起心肠来。“来,尼玛克。”他轻声叫犬。尼玛克迟疑地看着他。

              ⑧“过来。”诺尼叫道。尼玛克走上前来。诺尼从那畜牲盯着自己的眼神里看到了恐惧,从它的喘气声中和缩头缩脑的样子感觉到了饥饿和痛苦。他的心在流泪,他痛恨自己,又竭力压制这种感情。好!这下是动手的时候了!

              ⑨一声痛苦的抽咽使诺尼跪立着的身体一阵震颤。他咀咒小刀,紧闭两眼,摇摇晃晃地把刀子扔得老远。然后,他张开空空的双手,蹒跚着扑向尼玛克,他倒下去了。

              ⑩犬围着诺尼的身体打转,嗥叫着。这下诺尼感到极度的恐惧。他已经扔掉了小刀,解除了武装。他太虚弱了,再也不能爬过去取刀子。现在只有听任尼玛克的摆布了,而且尼玛克也非常饥饿。犬围着他转,然后从后面扑了上来。诺尼可以听到这畜牲喉咙里的吞咽声。

              ⑪诺尼闭上眼睛,祈祷犬的攻击快一些结束。他感觉到犬的爪子踩着他的大腿,犬呼吸时喷出的热气冲击着他的脖颈。他随时都要放声尖叫。然而,他感觉到犬滚烫的舌头直舐他的脸。诺尼睁开眼睛。他张开手,抱住尼玛克的头,轻轻地哭了……

              ⑫一小时后,一架直升飞机出现在北边天空。飞机上一个海岸巡逻队的小伙子俯视着下面,他看到了漂移着的冰山,发现冰山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

              ⑬这是太阳光折射在什么东西上面,而且一闪一闪的在动。他让飞行员降低飞机,看到冰峰的阴影下,有两个黑影。飞机降落在冰面上,巡逻队员上了冰山。黑影是两个——一个小男孩和一条爱斯基摩雪橇犬。小男孩已经昏了过去,但还活着。那条犬无力地哀叫着。

              ⑭吸引了飞机上巡逻队员注意力的闪光物质是一把粗糙的小刀,刀尖向下插在不远的冰上,在风中摇曳着。

              (选自《世界最好看的微型小说大全集》,有改动)

            • 7.

              ①……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 8.

              ①这进来的便是闰土。__ 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__ 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的头上是一顶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②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③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住似的,单在脑子里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④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

              “老爷!……”

              ⑤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⑥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⑦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原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⑧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A,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自己手制的偶像B么?只是他的希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⑨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在语段的横线上应该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
              A.虽然……但是……
              B.既然……那么……
              C.即使……也……
              D.既然……但是……
            • 9.

              含泪奔跑的少年

              在他的记忆里,他从未离开过生养他的大山。他今年初中毕业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在城里,他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还要在父母面前撒娇。然而,他俨然是个大人了 ,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冷暖过后,他仿佛一夜成人。

              父亲在他初中毕业后第一个星期,突遭车祸,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肇事司机也在车祸中死亡,父亲的死没有得到任何赔偿。母亲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跛的,生活勉强能够自理。

              起初,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为了下学期的学费,为了以后的生活有个着落,母亲决定带他到县城谋生。

              进了城,他才知道,城市人山人海,高楼林立,但这些繁华不属于他们。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母亲在城市边缘,租了间铁皮房,用木板搭了张床,然后找两块红砖架个小铁锅,算是在城里落下了脚。母亲从工厂找到店铺,从店铺找到垃圾收购站,可没有人愿意收留一个瘸子。无奈之下,母亲做了个烧烤车,还给他钉了个刷皮鞋的木箱。

              每天,他们从铁皮屋里出来,一个推着车,一个挎着刷鞋箱。趁着昏黄的路灯还没有熄灭,他们匆匆地赶到市里繁华的公园门口,占个地,摆个摊。等到公园里的最后一拨人散去后,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他心里其实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为了读书的梦想,他又能够说些什么呢。

              大多数的日子,他就蹲在母亲的烧烤车边给人刷皮鞋。一天,他看到很多人在公园里玩耍,他心动了。他知会了母亲一声,便走进了公园深处。偏偏是这一天,城管突然来巡查,公园门口所有的小摊小贩一窝蜂地溜走了。走路一瘸一跛的母亲因为跑得慢了些,被城管逮了个正着。在和城管的纠缠中,烧烤摊被推倒了,烧得红彤彤的木炭倒在了母亲腿上,一股焦肉的味道让好心的路人愤怒了,城管见势不妙,很快怏怏离去。这天夜里,一对苦难的母子推着车,走在回家的路上。闪烁的街灯照在清冷的马路上,留下一对孤独的含泪的影子,一长一短地走着,成了一道痛苦抽搐的风景。

              劳碌了一天的母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他却怎么也睡不着。他看着母亲腿上被烧焦的皮肤通红一片,有些地方还留下了水泡。他用手触碰了一下,感觉连心的痛。所有的委屈化成了泪水,从他的眼里流到了嘴里,涩涩的。

              时钟已经指向了夜里11点多,他还是睡不着。为了赚够学费,他和母亲除了一日三餐外,其它的开支减了又减,实在要买点什么,也是选一些地摊货。而刚刚,母亲连一盒烫伤膏也舍不得买,硬说擦点酱油就好了。这样一想,他的心更痛了,他失去了父亲,他不能再失去母亲了。他穿好衣服,走上街,向附近的药店跑去。

              他跑进药店的时候,药店准备关门了。他很快选定了一盒26元的烫伤膏,他把烫伤膏攥紧在手里,就在掏钱的时候,他才发觉自己只是带来了今天全部的劳务费15元。他站在柜台前犹豫了很久。  

              “你到底要不要买啊,我们要关门了。”店主催促他。

              “要的,要的,只是……只是,我没有这么多钱。”他吞吞吐吐。

              “明天来吧。”

              “哦不……我欠你11元钱,可以吗?我明天下午一定还。”他快急哭了。 

              “那……”  

              “求求你吧……我妈妈她……”他心底的那点坚强终于崩溃了,泪雨滂沱,他把自己和母亲的遭遇说给了店主。  

              “那,你把药拿走吧,不够的钱,算是我资助给你的吧。”店主说,“快些回家吧,不要让妈妈等急了。”  

              母亲的腿上的伤很快就愈合了。他也如愿在县城读完高中,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

              当他和母亲要离开县城,打算到省城继续谋生的时候,他整理好铁皮屋里所有的行李,突然一张药费单抖落了出来,他露出了笑容,他知道,上面写着——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冷暖之间,我不能只是流泪,我要做一个含泪奔跑的人。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写到“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这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
              B.“城管巡查”导致母亲脚受伤一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后文主人公看到城市的“暖”做了铺垫。
              C.第7自然段中“他”用手触碰母亲被烧焦的皮肤和水泡,感觉连心的痛。这说明他理解了母亲生活的艰难,也流露出他深深的自责和对母亲麻木、不敢斗争的痛心。
              D.小说中细节描写十分突出,把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就展现了“少年”艰难成长的历程,也集中体现了文题“含泪奔跑”的含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