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一窠八哥的谜》,完成1—5题。

                  小时候,我不会养鸟,却有探险和猎取神秘事物的野性。有一年的麦收季节,听说城墙上出现了一窠八哥,我在城墙下绕来绕去寻找。果然,听到了一丝儿很稚嫩而清脆的声音,似出壳不久的雏鸡的叫声。顺着细微的声音找去,终于望见了在高高城墙上的一孔洞穴里,四五张鲜红的小嘴正张着,像一束喇叭花悬挂在崖畔上,好看极了。我当下就想把它们掏下来。但壁立的城墙太高太陡,无法攀登。八哥的窠在城墙的上方,用梯子够不着,从城上用绳子缒下来一定可以掏着,但我不敢。我只能立在城墙跟前,仰起头望着那一窠神秘的八哥。

                  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县城墙最早是隋朝时筑的土城,明朝时包的青砖。墙面上已经有一些砖朽烂成窟窿。我异想天开,想攀登上去掏这窠八哥。

                  全村的孩子中,我最会爬墙上树,我相信自己会手扣着脚登着那些孔洞往上攀登,总有一天能把这窠八哥掏到手。

                  我天天练攀登,苦练了一二十天,一天比一天攀登得高。小八哥的爹妈从天空嗖的一声回到窠里喂食,翅膀又黑又亮,在我眼前一闪而过,随后从窠里伸出头,朝下望着我,吱吱地叫,我知道它们在咒骂我。有几次,头发上落了雨点似的鸟粪,还有脏土。我心里明白,这是大八哥在对我进行反抗。

                  小八哥抖动着茸茸的羽毛,我闻到了奇异的鸟的气味,再往上攀登三五尺,就能够着八哥了。

                  一天清早,我来到城墙下,感到有点异样——没有听到小八哥的声息。前几天,我已听出小八哥的声音变得洪亮了起来,不再是嗷嗷待哺,而是牙牙学语,已经很像在歌唱。八哥的歌,一定不同于鸽子那种柔媚而混浊的声音,更不是麻雀粗糙的吵叫,也不同于村里八音会上的任何一种乐器声。

                  整个城墙显得铁青铁青,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我顿然明白,八哥一家已经飞走了,已经移居到不可知的远方。叫卖黄酒的小栽根告诉我,天亮前后他看见有一朵黑亮的云彩,向滹沱河那个方向飞走了,那一定就是八哥一家。我伤心地扒在城墙上哭了半天。我知道小八哥还没长到该出飞的时候,它们如何在大鸟翅羽的扶托下逃到了远方,真是一个猜不透的谜。我为它们担忧。我曾在村子上空看见成千上万只蜜蜂嗡嗡叫着,扶托着它们不会飞的蜂王,像金黄色的云朵从天空飞过,后来落在我家院子的老槐树下,父亲用涂了蜜的大笊篱把抱成团儿的蜂小心地收了下来,于是我家有了一窠蜜蜂,养在西房的屋顶上。我想连那么小的蜜蜂都能扶托着蜂王飞,那窠小八哥一定能够让自己的父母扶托着飞走。但是我不大相信它们能飞得很远。我在村里村外到处寻找,没有发现八哥的踪影。它们究竟飞到了什么地方?难道真的飞过了滹沱河,飞到了二十里以外的北山上?是的,一定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

                  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窠小八哥。而且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它们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如何能神奇地飞到了远方?

                  前几天,有个诗人听我讲述这个故事,沉思了一会儿,对我说:“是小鸟自己飞的。在灾难面前,翅膀一下子就会长大长硬。”

                  我有点相信这个解释了。

                  真的,是小八哥自己飞走的。我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

                  [注]①窠(kē):鸟兽昆虫的窝。②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往下送。③笊篱(zhāo lì):一种工具。
              (1) “一窠八哥的谜”主要指什么?对此可能的谜底有哪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中作者对八哥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一段对小八哥作了哪些方面的描写?简要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上下文,谈谈下面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整个城墙显得铁青铁青,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的,一定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结合你的成长经验或阅读积累,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②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③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④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⑤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 文段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下列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 将“……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中的两个“非常”去掉是不好的,理由是什么?
              (3) 文段主要介绍了关于松鼠的哪个方面的内容(    )

              A.松鼠的总体特点                          B.松鼠的形体特点

              D.松鼠驯良的性格                          D.松鼠是有用的小动物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万园之园——圆明园(节选)

                  ①圆明园地处永定河冲积扇的边缘。明清时这一带清泉涌溢,湖沼密布,被称为“海淀”。圆明园最初是清朝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宅园,后经不断地扩建与重修,总面积达到了5000余亩,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②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园林艺术杰作。它继承我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借鉴了欧洲园林的建筑形式,融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为一体。其影响使得当时的英法等国一度产生了中国园林热。在欧洲,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

                  ③圆明园集叠山理水手法之大成。圆明园的水面,大的如福海宽达600余米,正所谓“蓬岛瑶台福海中,往来只借舟相通”;小的宽度均在四五十至百米之间,“跨水为小桥垂虹宛在,片云帆影,何必更羡吴江”。环曲潆流的河道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提供了舟行游览和水路供应的方便。由此不难想象当年翠荷接天,龙舟泛彩,歌声荡漾的图画。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岛、桥、堤散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把全园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的自然空间。每个空间都经过精细的艺术加工,既表现了人为的写意又保持着野趣的风韵,其本身就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有道是“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圆明园虽是千顷之园,但气势浑然一体,韵味隽永。

                  ④可惜,圆明园经英法联军的洗劫和八国联军的焚掠,其胜景已荡然无存。

              注:胤禛(yìn zhēn):清朝雍正皇帝。
              (1) 结合第②段,概括说出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杰作”。(限26字以内。)
              (2) 结合第③段,说说“叠山理水手法”在圆明园的园林建造中是如何体现的。
              (3) 作者在文中引用“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意在说明什么?
            • 4.
              阅读语段,完成1—6题。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代埃及奴隶制时代法老(即国王)的陵墓,到目前为止尚存70余座,是“世界七大奇迹”中惟一仅存的实体。最大的一座就是耸立在开罗附近尼罗河两岸吉萨的“胡夫”大金字塔。塔高137.18米(原高146.6米),底部四边每边长230.38米(原为230.77米),体积262.1万立方米,整个占地面积达5.69万平方米,估计是由230万块、每块平均重2.5吨的石灰岩堆砌而成的,最大的一块重约160吨。有人估计,如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1/3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奇怪的是,这些石头之间并没有诸如水泥之类的粘着物,仅仅是拼合在一起,而它的表面接缝处紧密得连一张薄纸也塞不进去,把几十万块石块堆成像40层大楼那么高的角锥体,如果在动工前没有精密的测量,事先不对角度、线条、压力、沉降等方面进行精密的计算,大金字塔是很难建成的。而且,那时不可能有什么先进的测量技术和精密的量具。于是,产生了一些大胆的猜想:大金字塔是由“天外来客”建筑的,这些“宇宙人”不但有激光测距仪,而且有电子计算机和起重机械;大金字塔并非胡夫之墓,而是天外来客留在地球上的“里程碑”……等等。

                  但关于这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之墓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可惜的是金字塔墓室中胡夫的木乃伊已不知去向,只存下一只没有盖的石棺。根据这点可以确证,金字塔为古埃及所建,而问题是如何建成的呢?1978年春,日本早稻田大学古代埃及调查室的一支考古实验队伍来到了吉萨胡夫大金字塔前,他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探索采用古代的方法,成功地建起了一座模拟金字塔。考古实验的主要内容有测绘、采石、运输、堆砌等过程。通过这次考古实验,初步揭示了谜一样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问题。可以这样说,日本早稻田大学考古实验队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在当时已具有高度文明的古埃

              及人也一定会想到的。
              (1) 说说下列句子中增词、换词、删词对句意表达的影响。

              (1)到目前为止尚存70 座,是“世界七大奇迹”惟一仅存的实体。删去“余”一词,句意与原句意思有什么不同?

              (2)底座四边 边长230.38米(原为230.77米),体积252.1万立方米, 整个占地面积达5.69万平方米,估计是由230万块、每块 平均重2.5吨的石灰岩堆砌而成的。删去“每”、“整个”、“平均”后的句子与原句说明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所做的依据有二:(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3) 概括指出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
              (4) 概括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胡夫”大金字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介绍胡夫大金字塔规模宏伟,除了运用确凿的数据,在文中再摘录一句形象性的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理解词义在说明事物中的作用。

              (1)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象征”的含义是    (    )

              A.古埃及人的建筑水平               B.古埃及人的智慧

              C.古埃及人的物质基础               D.古埃及的高度文明

              (2)“初步”揭示了谜一样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问题。“初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
            • 5.
              阅读说明文,完成1—4题。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关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 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李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1) 文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剪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本文,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多年来,一些地质学家收集到的证据表明,“雪球地球”曾出现过。当时,整个地球连赤道都覆盖着冰层,对地球生物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最近美国科学家提出,23亿年前的一种细菌可能是使地球成为一个“雪球”的罪魁祸首。

                  科学家推测,在23亿年前,一种叫蓝菌或蓝绿藻的细菌突然变异出分解水及释放氧气的能力,大量的氧气使当时大气中丰富的温室气体甲烷很不稳定。在至少10万年的时间内,温室效应被破坏,地球没有了甲烷,温度下降到零下50摄氏度,变得十分寒冷,赤道海洋被大约1.6千米厚的冰层覆盖,大量生物死亡,只有转入地下或在温泉中的生物才得以生存下来。研究小组还证明,在变成“雪球地球”后大约几千万年里,温室效应再次发生,地球温度又逐渐升高,冰层融化,生命重返地球。研究小组的科学家认为, 如果目前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地球有可能再次成为“雪球”,地球上的生物将再次面临被毁灭的危险
              (1) “雪球地球”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指的是什么现象(    )

              A.冰层覆盖赤道海洋    B.大量的生物死亡    C.地球环境继续恶化    D.全球结冰的状态
              (2) 科学家推测,地球成为一个“雪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A.温度逐渐下降到零下50摄氏度,在漫长的时间内,地球变得十分寒冷。

              B.一种叫蓝菌或蓝绿藻的细菌突然变异,使地球上的水和氧气极不稳定。

              C.蓝菌或蓝绿藻释放出的氧气使甲烷由不稳定到消失,温室效应遭到破坏。

              D.地球上连赤道都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层,使地球的温室效应无法发挥作用。
              (3) 文中画线的句子语言表达十分准确,请举例加以说明。
            • 7.
              阅读语段,完成1—7题。

                  ①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②石阶以小平台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③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④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⑤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⑥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⑦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 在文中找出两组近义词、两组反义词。

              近义词:(    )——(    )           (    )——(    )

              反义词:(    )——(    )           (    )——(    )
              (2) 对于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5分)    (    )

              A.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的美丽景色。

              B.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C.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摹状貌。

              D.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南往北。
              (3) 请依据原文具体写出“工笔长卷”、“泼墨山水”所表现的内容。

              工笔长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泼墨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能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吗?请试着写出它们将什么比做了什么。

              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似____________________

              犹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段重点说明的是(    )

              A.石阶          B.平台                  C.祭殿
              (6) 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划分这段文章的层次,并说明各层分别写了什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扬州个园》,完成1—5题。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开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亭”,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面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 在文中找出能概括说明个园特点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结构形式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3) 本文介绍个园,是按____________顺序写的,文中用几个表示位置变化的词语,试指出__________。
              (4) 为什么该园取名为“个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者每写一处景致,几乎都写到游人的感受,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幅壁画终于诞生了!这是人类赠给南极的第一幅壁画吗?

                  简洁明快而又协调的色彩,原始粗犷而又夸张抽象的线条,借助于高度概括的装饰手法,将人与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特别令人注目的是,在壁画的上方和左、右角,画着三个太阳,一个中黄色、一个淡绿色、一个橘红色。

                  考察队员们站在这幅没有名字但似乎应该取名为“三个太阳”的壁画前议论着:

                  “嗬,三个太阳!一个代表早晨,一个代表中午,一个代表下午,是不是,画家?”

                  “画家,你的心地太善良了,你一定觉得我们在南极太冷了,所以多画了两个太阳。”

                  “什么呀?画家这幅画是专门为我画的,三个太阳,一个是我,一个是我爱人,还有一个是我儿子,哈哈……”

                  “嗨,人家画家的画,已经过艺术概括,太阳是一种象征,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和平。”

              她站在一旁,不说话,光是笑,艺术不是都能解释的,对吗?
              (1) 语段对壁画作了简单的介绍,那么介绍的是壁画的哪几方面?
              (2) 考察队员们对“三个太阳”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见解,结合课文,你还能对这幅壁画发表什么看法?
              (3)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文段的意思。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其设计别具匠心,整个建筑只有塔尖露出地面,被公认为当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这座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的建筑,同样是贝聿铭的得意之作。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他国家的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罗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且金属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建筑的风格,“既毁了罗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同年,贝聿铭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如今,人们不但不再指责,而且如是称赞:“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这就是他的成功所在
              (1) 你如何理解文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2) “被公认为当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这句话中的“公认为”改成“认为”行不行?为什么?
              (3) 体会文中加点的“同样”一词的表达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