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②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

              ③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④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A.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
              B.比喻 排比 对偶 拟人
              C.排比 对偶 比喻 拟人
              D.拟人 排比 比喻 对偶
            • 2.

              “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36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定名的。下列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 )

              A.远交近攻   顺手牵羊   反客为主
              B.打草惊蛇   浑水摸鱼   调虎离山
              C.围魏救赵   以逸待劳   偷梁换柱
              D.暗度陈仓   金蝉脱壳   欲擒故纵
            • 3.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③,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B.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C.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D.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 4.

              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
              B.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C.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

              D.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 5.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B.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C.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6.

              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顶是( )

              A.遮天蔽日、袅袅烟云、隐姓埋名、蹑手蹑脚都是并列短语。
              B.“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大家知道王阳明。
              C.“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就会发生”,这个句子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D.“这是睿智的微笑”,句中的“微笑”是名词,在句中作宾语。
            • 7.

              对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儿得奖了。②他的态度不他要教育。

              A.①动词 名词 ②形容词 介词    
              B.①名词 名词 ②形容词 介词

              C.①动词 名词 ②动词 副词     
              D.①动词 动词 ②副词 介词
            • 8.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           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           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传播   恪守   规则
              B.传承   保守   规则
              C.传承   恪守   准则
              D.传播   保守   准则
            • 9.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鲁迅的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一个词就      着深刻的含义。
              ②这本精选合集       了一百多年来所有国家地理杂志的插页地图。
              ③语文素养的要素       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人文素养以及思维能力等。
              A.包括   包含   囊括
              B.包含   包括   囊括
              C.包含   囊括   包括
              D.囊括   包含   包括
            • 10.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同学们认为这次的艺术大赛精彩纷呈,评委老师也觉得挺不错的,看来大家的意见也是 大相径庭
              B.老师的丝丝话语,让我如坐春风,我顿时又有了前进的力量。
              C.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中,选手们肆无忌惮的朗诵,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D.重建人类精神家园,以获得心灵的充实感和归宿感,是语文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