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乙 (修)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 2.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1)舒王性酷嗜书,虽寝食间手不释卷,昼或宴居默坐,研究经旨。知常州,对客语,未尝有笑容。一日,大会(2)宾佐,(3)倡优在庭,公忽大笑,人颇怪之,乃共呼优人厚遗之,曰:"汝之艺能使太守开颜,真可赏也。"有一人窃疑公笑不由此,因乘间启公,公曰:"(4)畴日席上,偶思咸、恒二卦,豁悟微旨自喜有得故不觉发笑。”

              王荆公作《字说》时,用意良苦,置石莲百许枚与几案,咀嚼以运其思。遇尽未及益,即齿其指,至流血不觉。

              注释:(1)舒王:王安石,曾被封为舒国公。下文的王荆公亦是。(2)宾佐:宾客。(3)倡优: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4)畴日:昔日。


            • 3.

              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②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丰乐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③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④其山川,道⑤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明年:第二年。②顾:向四周看。③幸:庆幸。④因为本:于是就根据。⑤道:称道。

            • 4.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5.

              (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二)汝年时尚幼,所阙者学。可久可大,其唯学欤。所以孔丘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吾所不取。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萧纲《梁简文帝诫当阳公大心书》)

                 [注释]①阙:同“缺”,缺少。②欤:句末语气词,无实义。③尝:曾经。④若使:假如(不学习)。⑤墙面而立:面对墙壁站立,一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⑥沐猴而冠:猴子装成人的样子把头发洗干净,然后带上帽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⑦放荡:任性,不受约束。⑧大心:萧纲第二子,被封为当阳公。

            • 6.

              (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二)汝年时尚幼,所阙者学。可久可大,其唯学欤。所以孔丘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吾所不取。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萧纲《梁简文帝诫当阳公大心书》)

                 [注释]①阙:同“缺”,缺少。②欤:句末语气词,无实义。③尝:曾经。④若使:假如(不学习)。⑤墙面而立:面对墙壁站立,一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⑥沐猴而冠:猴子装成人的样子把头发洗干净,然后带上帽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⑦放荡:任性,不受约束。⑧大心:萧纲第二子,被封为当阳公。

            • 7.

              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类弥勒 哀转久
              B.乘奔御风  席地不容间也
              C.引凄异 与苏黄不
              D.是日 定矣 湖中焉得 有此人
            • 8.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二)江水又向东过流头滩,其水并峻激奔暴,鱼鳖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   (郦道元《水经注 卷四 河水》)

                 注:流头滩,三峡险滩之一。

            • 9.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闯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①而往,暮而归,四时景不同.(《醉翁亭记》) ②有时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B.①而或长烟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②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C.①臣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此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D.①尝与人佣耕,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②缘溪行,忘路远近.(《桃花源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