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②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乙]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④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 同为写雪,但两诗呈现出来的雪景却有不同的特点。试说明。


                                                                                        


              (2) “诗言志”,“志”指的是思想感情。甲乙两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是什么?各自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甲:诗句                          情感                            

              乙:诗句                            情感                                  


              (3) 揣摩品味甲乙两文中画线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雪(形象地描绘出大雪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情态。)

              B.惟余莽莽(叠音,读来音响浑厚,富于音乐美,渲染出磅礴的气势。)

              C.北风卷地白草折(描绘出雪前狂风肆虐的声势,渲染肃杀的气氛。)

              D.散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轻盈飘洒,给人以欣喜和暖意。)


              (4) 对甲乙两文中画线句赏析不当的一句是


              A.①句赋予雪中的群山高原以动态的美感,显出奔放活动的气势,神采飞扬的英姿。

              B.②句形容雪后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艳丽多姿,充满青春气息。

              C.③句“忽如”二字用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也传达出了诗人对边塞奇寒既好奇又难忍的心境。

              D.④句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用“愁”、“惨”修饰形容,为下文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 2.
                          登 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 请描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画面。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

              【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弛,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 解释下里加下划线字。

              ①何所:                            ②户织:

              ③百千:                            ④建奇功:

              (2) 翻译下列句子。

              ⑴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⑵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⑶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⑷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3) 结合【甲】文段内容,简要分析木兰这一形象。

            • 4.

              泛吴淞江[宋]

               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1) 诗中 ________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 ________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

              (2) “惟有鹭鸶知我意”中的“我意”(即诗人的情感)指的是什么?

            • 5.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 6.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虞世南的《蝉》从题材上看是一首        诗。诗人用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来表现自身的       品格,这是典型的         手法。

              (2)请你说说诗歌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

            • 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杨花落尽子规啼”展现的画面。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8.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中运用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 10.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2) 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