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诗文名句默写。((1)至(7)题 选做4题,(8)(9)两题必做)(10分)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4)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论语・子罕》)

              (6)子曰:“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7)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位于上海的中国商业飞机设计研发中心,并作了精彩演讲。他用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中的诗句“                                                      ”,鼓励研究人员要坚定信心,不畏险阻,积极进取,力争早日制造出我们自己的大飞机。

              (8)秋天总给人凄凉悲伤之感,而刘禹锡的《秋词》最后两句“                                                      ”却表达出了高远爽朗的意境,毫无悲秋之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9)你的朋友将赴异国留学,临别之际,你借用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来表达尽管关山重重,但天涯咫尺,朋友真情永在的美好心愿。

            • 2.

              仰望父亲 ◆加天山

                 ①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我18岁。从1岁到18岁,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小学到读高中,我是在仰望着父亲忙碌而疲惫的身影中长大的。从小,我看惯了父亲在山上放羊砍柴、开垦荒地挥汗如雨的忙碌身影;看惯了父亲在高高的树杈间腾挪跳跃的矫健身影;看惯了父亲修缮房顶远眺天际的从容身影……

                 ②父亲的身影,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映现,使我由时时思念父亲,进而常常思考父亲,心目中更加钦敬父亲。

                 ③父亲的孝行,让人仰望。小时候村里一些大人常在我面前讲:“你父亲真是个孝子。”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对我奶奶的饮食起居特别在心。父亲为了使奶奶活得心气顺、活得有精神,过段时间总要给奶奶买些好吃的,每天再忙都要和奶奶说会话,在精神上抚慰奶奶。父亲在世时,每年清明,引领家族男人上坟祭祖,心态虔诚,行止敬重。在我祖爷爷的碑楼上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深恩堪裕后,下联:至孝在尊亲,横批:追远。我想这肯定是我们家族的良风美德,是影响了父亲一生的传统孝文化。

                 ④________。父亲教我做事明理。记得有一年春天种玉米,父亲在前面犁地,母亲在中间撒种子,我和哥哥在后面施粪。偶尔我偷懒不好好施粪。待到秋收之时,父亲把我领到地里,指着长得参差不齐的玉米对我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看着因我施粪不匀而长势不好的庄稼,我心里十分懊悔。父亲在教我做这些农家活的过程中,使我明白许多事理。父亲教我明志。记得我12岁那年,父亲领我在山上开垦荒地,我累得精疲力竭。坐下休息时,父亲问我:“天山,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尽管我当时的回答不切实际,但父亲没有嘲笑我,却深情地抚摸着我的头,眼望着远方,颇有感触地对我说:“生在山村里,要有走出深山的想法才行。山外的世面大着呢!”现在想起来,正是父亲的那一问,点燃了我心中的梦想和希望。

                 ⑤父亲的力行,让人仰望。________。50年代后期,爷爷患病,大伯早逝,家道中落,家庭一下子跌到谷底。全靠父亲上下照应,里外兼顾。____b____。听说大伯去世前,曾借了邻家300元钱。大伯去世后,人家上门讨债,父亲眼见到期没有筹到钱,下狠心卖了自家耕地磨面的犍牛,偿还了大伯欠下的外债。____c____。父亲20多岁被抓壮丁,经受过枪林弹雨的战场,解放后遭受过不明不白的批斗。30岁到40岁,领头创办县级煤矿,曾任总经理,取得过骄人业绩,但更遭受过莫大的委屈……____d____。60年代,为了全村人出行方便,父亲带领村民,费尽艰辛,打通了盘山路,那是我们村走出深山通往县城的第一条大路。改革开放初期,父亲响应党的号召,经商、创办企业。最后,在为集体创办煤矿的过程中,含辛茹苦、积劳成疾,一病不起。

                 ⑥记得父亲去世当天,我赶回家,匍匐在炕上给父亲清洗双脚。那是怎样的一双脚啊,脚上有土、有煤渣子,脚底的老茧厚厚的一层,脚上的肉很少,骨头和青筋缠在一起。我知道父亲艰难坎坷、勤苦力行的人生,就是靠这双脚走过来的。如今,我愈加明白:人生的路是走出来的,再好的梦想也需要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下功夫深,生活行程远;脚下行程远,人生境界高。

                 ⑦仰望父亲,眼底潮涌;仰望父亲,心生光明;仰望父亲,行止入常。

            • 3.

              鲁迅故居

              ◆王胜

                 ①鲁迅故居是一座极其普通的小四合院。有前后两个小院,南房三间,北房四间,东西厢房各一间。房屋都很矮小,进深也很狭窄,全宅总面积不过500平方米。然而,想不到这里曾是一代文豪的住所。

                ②故居门口是一黑漆小门。门内西侧有一折扇屏门。入门即是前院,院内北房前有两株高大的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种植的,使这小院显得很幽静又有生气。南房是书房和会客室。里面摆着几(a)书柜、一张方桌、几把藤椅等简单家具。当年许多青年学生在这里受到鲁迅的热情接待。南房的西间有一张招待客人的床铺,当年有的青年被反动政府逼得无家可归,鲁迅先生便留他们住在这里。

                ③引人注目的是北面的正屋。北房的东间是鲁迅的母亲的住室。中间向后扩建的一小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称之为“绿林书屋”,人们都叫它“老虎尾巴”。室内陈设简单,北边窗下有一床铺,上铺着单薄的被褥。靠东墙放着一张三屉桌和一把藤椅,桌上放着毛笔、笔架、砚台、马蹄表、喝茶的盖碗等,还放着一(b)煤油灯。屋内西墙上挂着写有《离骚》诗句的题字,上书:“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鹕之先鸣。”鲁迅先生正是如此珍惜时间,在这间小屋里,在这张书桌上,忘我的工作,辛勤的写作。

                ④鲁迅先生在这(c)斗室写下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以及《野草》、《彷徨》、《坟》等不朽作品。

                ⑤“老虎尾巴”后面是鲁迅先生经常散步的后小院,院中央有一(d)井,周围种了许多小草和树木。

                ⑥这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给人的印象是极深的。鲁迅先生不仅以他战斗的一生,以他的作品教育着我们,也以他简朴的生活教育着我们。

            • 4.

              藏在肚子里的“第二大脑” 

               ◆兰政文

              ①自古以来人们就爱用“一肚子坏水”来形容某些奸诈小人,而把那些学识渊博的君子誉为“满腹经纶”。“坏水”也好,“经纶”也罢,都与才智、智慧有关。难道老祖宗早就料到人的肚子也是智慧的“产地”吗?    

              ②老祖宗还真的料到了,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人除了位于一身之首的头部大脑外,还有一个大脑藏在肚子里,称为“腹脑”。换句话说,无论你是男是女,都有两个脑子,你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将肚子简单地视为“酒囊饭袋”了。它是你的“第二大脑”。    

              ③“腹脑”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你肚子里那个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个网络由大量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内壁、胃部、大小肠中的组织细胞皮层中,相互进行信息传送,构成“腹部神经系统”。    

              ④那么,造物主为何要对人体如此设计呢?科学家们将之归因于物种进化。在生命进化的最初阶段,一些生物(例如管状蠕虫)还没有大脑,其神经系统的直接产物就是“腹脑”,而“腹脑”也足以满足它们对于神经机能的需求。以后随着物种的不断进化,“腹脑”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它们需要功能更完备、信息更灵敏的“指挥中心”,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大脑便应运而生了。但腹部神经系统并没有“下岗”,而是遵循自然选择的规律继续存在。于是,人体便有了两个脑。    

              ⑤两个脑,一个高高在上,一个隐居在下,通过一种叫迷走神经的神经组织联系在一起,关系极其密切,堪称“哥俩好”。    

              ⑥首先,哥俩互通信息,其中上传的信息(由腹部传到大脑)比下传的信息(由大脑传到腹部)要多。由于“腹脑”能主动地储存身体对全部心理过程的反应,并在需要时将信息调出上传给大脑,故大脑做出的一些决定中,“腹脑”的影响力功不可没。德国就流行这样一句话:“在肚子里选择最佳方案并做出最佳决定。”    

              ⑦其次,哥俩“患难与共”,一起感受肉体和心情伤痛。一般来说,当你非常生气时,“腹脑”通常的反应就是吃不下饭,甚至发生胃疼等。    

              ⑧再次,哥俩“同病相怜”,“一损俱损”,对某些疾病的反应出人意料地“同步”。比如,老年痴呆症患者,常在头部和腹部出现同样的组织坏死病变;得了疯牛病的人,在大脑受损而出现精神错乱时,胃肠也遭受极度损害;还有,当脑部中枢感觉到紧张或恐惧时,胃肠系统通常会痉挛和腹泻。    

              ⑨此外,“腹脑”与大脑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能指挥,会做梦。就说做梦吧,不少胃肠患者总是噩梦频频,睡不好觉,其奥秘就在这里。    

              ⑩“腹脑”一般负责监控胃部活动及消化过程,“观察”食物特点、调节消化速度、加快或者放慢消化液的分泌等,被誉为人体消化器官的“总开关”。    

              ⑪“腹脑”也有与大脑记忆功能有关的同种物质,因而能存储记忆。举个例子,假如你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甜点,后来吃腻了,再也不想吃了,这种感觉会被“腹脑”记住,等你长大后一想起这种甜点就会泛酸水,胃部就会不舒服。    

              ⑫“腹脑”与大脑的主要区别在于“腹脑”没有思维能力。那么,能不能通过训练和培养,使这一机能得到“复苏”呢?    

              ⑬这并非异想天开,已经有专家尝试用一种古老的锻炼方法来达此目的,这就是太极拳。研究认为,太极拳独特的“松静自然”、“气沉丹田”呼吸法,将大脑的“神”与“腹脑”的“气”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同一种“神经体操”,对“腹脑”产生积极的调节作用。在大脑的推动下,唤醒“腹脑”的思维能力,如同“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样,达到“肚子一鼓计上心来”的境界。尽管这一探索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科学家的态度是乐观的,变为现实的可能性相当大。 (选自《青年文摘》)

              材料链接:呵护腹脑妙招连连

              要让腹脑的不良“记忆”渐渐淡忘,就必须坚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将肠胃保养做到实处。首先,咱要摆脱节日里的大鱼大肉,尽量保证每餐都吃到粗粮、富含纤维的食物以及蔬菜,必要的时候可以摄取一些口服纤维素辅助消化;其次,除去三餐规律、细嚼慢咽的老规矩,还要保证进餐后的3个小时尽量保持站立或者直坐的姿势,不平躺,以确保胃酸停留在胃里,腹脑正常地工作;最后,找出腹脑的耐受临界点,明确自己吃多少量合适,什么不适合多吃,在食用的时候加以控制,逐渐让腹脑放松不再紧张。


            • 5.

              故乡原风景

              侯德培

              ①记忆清浅,时光的痕迹淡淡掠过,故乡的原风景淳朴而又真实,承载了我曾经的天真岁月。也许我这一叶在外漂泊的小舟,只有故乡那条时光的河才能停泊……

              ②印象中,儿时的月光总是那么的皎洁澄澈,照得村庄清清亮亮,透过树阴洒下点点碎银。月光下看露天电影便是我们的一大乐趣。村中喇叭一广播,我们这些“勤劳”的孩子早早就把板凳搬到放映场地,占据有利位置,然后急忙奔回家,不停地催促做晚饭的母亲“快点,再快点……”儿时看的电影不少,可真正回想起来,似乎只有关于电影前的准备以及和小伙伴嬉乐的场景了。

              ③仲夏之夜,满村庄充盈的都是孩子们自由的笑声。打麦场上孩子们玩起捉迷藏,一个孩子蒙眼喊着一二三,其他孩子则迅速四散,找寻自己认为最安全的地方躲起来。记得那时有一个年龄最小的可爱同伴,总是耐不住性子,提前暴露在寻找者的视野中。

              ④三九寒冬,河水结成了厚厚的坚冰,下雪天,满眼的洁白与肃杀,而故乡也似乎被冻住了。打破这宁静的只有孩子们奔跑在雪地中的嬉笑声。用一块木板系上两条小绳子做成简易的滑板,跑到村子后面的土坡上,两人一组,一个坐在“滑板”上,一个在后面推,转眼就滑下土坡。坐在“滑板”上的孩子眼中溢满兴奋,快乐的叫喊声、欢笑声此起彼伏,连树上的雪也被笑声感染,纷纷落下。

              ⑤春日融融,故乡恢复了活力,花红柳绿。故乡的春虽来得迟,却生得茂,桃花、杏花、梨花拥拥攘攘,争相展开最美的笑颜。就连那各种野菜也纷纷破土而出,一个个地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那绿油油的模样不由地让人心生喜悦。午后时分,带上铲子走到乡间寻觅野菜,弯腰,入篮。直到夕阳沉沉地坠落,家家户户燃起袅袅炊烟,才在母亲温柔的声声呼唤中,拍拍身上的泥土,在鸟儿归巢的身影中,应和着母亲的呼唤,带着满篮的清香回了家……接着就是母亲的忙碌,厨房的飘香,收获的野菜被母亲勤劳的双手变成了餐桌上的美味,用面轻轻包裹的野菜依然泛着绿意,散发出的清香勾出了我味蕾中的无限向往。这个时候是一家人欢聚的时光,桌上的菜虽然简单,但手巧的母亲总是能把简单的食材做出让我回味良久的美味。

              ⑥时光就像故乡的那条小溪汩汩流过,不着痕迹带走了我许多的回忆。似乎儿时嬉戏的画面还在眼前放映,转眼间就成了老照片中那些陈旧的回忆。莼羹鲈脍何时品,乡音故情几回闻。故乡的原风景,就在我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选文有删改)

            • 6. 根据提示填空。
              ①《智取生辰纲》选自《______》,作者______,元末明初人。
              ②《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______,元末明初小说家。
              ③《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______创作的一部反映封建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的长篇讽刺小说。
              ④《沁园春 雪》中表达作者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⑥)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______,______”,情调高亢,气势磅礴,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价值追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