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2.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3.

              对吴均《山中杂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的景象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B.全诗一句一景,没有人的痕迹。
              C.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只是为了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本诗表达生动形象,主题明确,作者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归隐山居之乐,充分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
            • 4.

              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两句写故乡之水对“我”依依不舍,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B.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含蓄地批评了君王为了个人留名历史而随意发动战争,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之情。
              C.《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两句是对英雄孙权的赞美,其中“兜鍪”指代士兵。作者借典故抒发自己愿为国家出力、渴望建功立业的昂扬激情。
              D.杜甫《春望》一诗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说自安史之乱以来,战火不断,家人的平安让人倍加惦念。以夸张手法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家人的强烈思念。
            • 5.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 6.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2)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3)“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4)“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5)“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6)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 7.

              选出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愤懑不平。
              B.颔联中“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此联借用两个典故来写诗人贬谪归来后的感受。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 8.

              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词》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B.《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词人把酒问月,给人以启迪:世事自古难以完美,人们应当以乐观豁达胸襟去面对。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写诗人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写出了归隐生活的艰难。
              D.《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通过乐景衬哀情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 9.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蒹葭》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中“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
              C.“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内心独白,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念祖国升华到思亲、思乡,让人心酸。
              D.“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诗句中“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在想象的虚拟中,结合着明喻和暗喻,唤醒了人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表达了作者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
            • 10.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 这两句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对全诗来说起着媒介、比喻、联想,以及象征的作用。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诗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御敌立功,为朝廷完成收复失地大业的愿望,同时也充满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伤愤慨之情。
              C.小时候/乡愁是一杖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这几句写作者少小离家,思念母亲,小小的邮票成为寄托乡愁的载体。
              D.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像。“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没有写实,只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