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赵广拒画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①。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②。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注释】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小史:书童。②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贼:这里指金兵。

              (1)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遂 断 右 手 拇 指 遣 去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  

              (3) 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你再列举出一位与他相类似的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简述其事迹。

            • 2.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 礼运》)

              (1)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

              ①其 中 往 来 种 作

              ②是 故 谋 闭 而 不 兴

              (2)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1)屋舍俨然(    )     (2)阡陌交通(    )

              (3)不独其子(     )   (4)货其弃于地也(  )

              (3) 翻译下面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 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②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5) 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 3.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节选自《清稗类钞》)

              【注释】①  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态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诸 役 以 其 幼 而 忽 之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画线词的意思。
              ①幼有神童之 誉                
              落于将军署之内宅_______
              ③庄以实 对                    

              ④何之有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内容,请说说庄有恭是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虞人: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1)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断两处。

                吾 与 虞 人 期 猎 虽 乐 岂 可 不 一 会 期 哉


              (2)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魏文侯与虞人猎    期:______           ②往            乃:_____               

              可不一会期哉      岂:______           ④魏于是乎强    始: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天又雨,公将焉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魏文侯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雍也》)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 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小句画一处,共两处)

              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不亦 乎_______  
              (2) 吾日三 吾身_______  
              (3) 不习乎? _______

              (4)曲而枕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

              (2) 划分节奏,用“/”断一处。

              其 一 犬 坐 于 前

              (3) 翻译句子。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来表现狼的狡猾?请各举出一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23.()对甲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只画一处)

              1惩山北之塞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解释下列加横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1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        2河曲智叟以应____

              3无地土____                   4公止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公从之,又欲行。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 8.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几,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改)

              (1)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其为盗之言     (2)遂垣凿室 (3)以生吾禾,吾稼

            • 9.

              【甲】愚公移山(节选)(战国·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 解释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山北之塞       

              ②始一        

              ③咳嗽不       

              ④老人徐徐 蒜而归_________

              (2) 选出与例句加下划线字用法相同的句子( )

              例句:能一死成君之名

              A、医之好治不病为功            B、臣是无请也。

              C、可已大风、挛踠、瘘疠。      D、皆美于徐公

              (3) 用斜线“/”为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拔 其 拳 已 夹 入 老 人 腹 中 坚 不 可 出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傲之曰:“叟能如是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甲乙两文都运用对话描写来塑造人物。

            • 10.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沿 阻绝    溯: ______      ②属 凄异          引: ______
              ③不及返     顾: ______       ④岩 幔亭峰后崖也  即: 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