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节选自《隆中对》

              【材料二】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做生意、做买卖。②穷困:使动用法。使(他)更加穷困。③不肖:不成材,没有才干。④公子纠:齐襄公之弟,齐桓公之兄。⑤死之:为此事自杀以殉主。

                【材料三】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非敢亡,追亡者耳。”上曰:“所追者谁也?”曰:“韩信。”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数十,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节选自《汉书·韩信传》

              【注释】①上:即汉王刘邦。②国士:国家之英才。③郁郁:闷闷不乐。

              (1)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三往(         )                   ②我者 (         )

              ③即亡 (         )                   ④长汉中(         )

              (2) 【材料一】中,课文《隆中对》选自《               》,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材料二】选自《史记》,其作者是               ,鲁迅先生称这部作品为:“史家之绝唱,               。” (3) 用两个逗号为【材料二】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吾 尝 三 战 三 走 鲍 叔 不 以 我 怯 知 我 有 老 母 也。

              (4) 翻译【材料三】中划线的句子。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

              (5) 【材料二】叙述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后来,人们常用“               ”(成语),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6) 【材料一】中,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盛赞他是“               ”。【材料三】中,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时,更是力称他为“               ”。可见,徐、萧二人皆有识人之明。(用原文中的词句填空) (7) 【积累链接】这三则材料,既有朋友之谊,又有报国之志。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里以                                  表现出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爱国之志。
            • 2.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 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 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 失道:迷失道路。④ 随:跟随。⑤ 不难:不以为难,意思是愿意。⑥ 师: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⑦圣人:有智慧的人 ⑧ 过:过错。

              (1)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划一处)。

              (1)何 不 试 之 以 足             

              (2)蚁 冬 居 山 之 阳

              (2)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自其足(         )   

              (2)至市 (        )

              (3)春往冬(        )   

              (4)不过乎(         )

              (3)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宁信度,无自信也。

                                             

              (2)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4) 请写出出自乙文划线句的一个成语:             。 (5) 请写出甲乙两文的寓意。

              【甲】                                                        

              【乙】                                                         

            • 3.

              沧浪亭记

              ◆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①舍以处。时盛夏蒸燠②,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③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 ,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④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⑤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⑥,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 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⑦小舟,幅巾⑧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⑨;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选文有删减)

              【注】①僦:租②蒸燠:非常炎热③虚辟:空旷僻静④并水:沿水而行⑤杠:独木桥。⑥旧老:年老的人⑦榜:船桨,借指船,这里作动词用,意为驾船。⑧幅巾:表示闲散者的装束⑨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

              (1) 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不乎城中( ) (2)以钱四万得之( )

              (3)水之又竹( )  (4)而浩歌( )

              (2) 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下划线“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

               例句: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间。

              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用三个“/”给下面句子断句。

              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4)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5) 沧浪亭所在之地有何特点,请用第一自然段中的一个四字词概括。 (6) 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居所的“褊狭”,其目的是什么? (7) 第三自然段中“榜”是“船桨”之意,借指船。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用法与此相同的还有不少,请再列举一例,并写出具体指代的内容。 (8) 作者畅游园中之景,有哪些感慨和收获,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9) 积累链接:寄情山水,隐逸江湖,是中国文人的一大梦想。南朝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对隐居自然山水的向往。请写出表达作者这种感情的两句话。
            • 4.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 有所不辟也:祸患
              B非独贤者有 心也:这
              C今 人曰:认为
              D何 :原因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予 子 天 下 而 杀 子 之 身 子 为 之 乎?

              (4) 【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来阐述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_______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5)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3)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6.

              【甲】

              闽主曦嫁其女,取班簿阅视之;朝士有不贺者十二人,皆杖之于朝堂。以御史中丞刘赞不举劾①,亦将杖之,赞义不受辱,欲自杀。谏议大夫郑元弼谏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中丞仪刑百僚,岂宜加之棰楚!”曦正色曰:“卿欲效魏征邪?”元弼曰:“ 臣以陛下为唐太宗,故敢效魏征。”曦怒稍解,乃释赞,赞竟以忧卒。
              【乙】
              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宣宗素晓音律,初亦召供奉,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眦睚②杀人,系京兆狱。诸乐工为之请。 会上幸后苑奏乐,乃设虚坐,置琵琶,而罗拜于庭,且泣。上问其故。对曰:“ 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辈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朕所惜者高祖、太宗法也。”卒不赦程。
              【注】①举劾:检举揭发罪状。②眦睚(zìyá):发怒时瞪眼睛,这里借指极小的仇恨。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皆 之于朝堂(棍棒)       B.赞竟以忧 (最终)
              C.宣宗 晓音律(向来)       D.会上 苑奏乐(恰逢)

              (2) 

              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辈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
              B.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辈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  
              C.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辈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
              D.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辈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臣以陛下为唐太宗,故敢效魏征。
              ②会上幸后苑奏乐,乃设虚坐,置琵琶,而罗拜于庭,且泣。

              (4) 

              同样是劝谏,【甲】文闽主取消杖罚之念,【乙】文唐宣宗却仍不赦罗程,为什么?请联系具体内容加以说明。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道理?

            • 7.

              洪渥传

              ◆曾巩 

              洪渥,抚州临川人。为人和平。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家贫。以进士从乡举,有能赋名。初进于有司,连辄黜;久之乃得官。官不自驰骋,又久不进,卒监黄州麻城之茶场以死。死不能归葬,亦不能返其孥里中人闻渥死,无贤愚皆恨失之。

              予少与渥相识,而不深知其为人。渥死,乃闻有兄年七十余,渥得官而兄已老,不可与俱行。渥至官,量口用俸,掇其余以归,买田百亩,居其兄,复而之官,则心安焉。渥死,兄无子,使人至麻城,抚其孥,欲返之而居以其田。其孥盖弱,力不能自致。其兄益已老矣,无可奈何,则念悲之。其经营之由不已,忘其老也。渥兄弟如此,无愧矣。渥平居若不可任以事,及至赴人之急,早夜不少懈。其与人真有恩者也。

              予观古今豪杰士传,论人行义,不列于史者,往往务摭奇以动俗;亦或事高而不可为继;或伸一人之善而诬天下以不及。虽归之辅教警世,然考之中庸或过矣。如渥所存,盖人人所易到,故载之云。

              【注释】①黜(chù):废,贬退。②孥(nú):子女。 ③掇:留取 ④摭(zhí):拾取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

              (         )          ②(         )

              (         )          ④(         )

              (2) 曾巩是北宋散文家,因其文“古雅、平正、冲和”,成就突出,而被列为               (文学史上的合称)之一,世称“南丰先生”。  (3) 用两个逗号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

              (4) 翻译文中划“         ”的句子。 

              里中人闻渥死,无贤愚皆恨失之。

              (5) 综观本文,你认为作者笔下的洪渥具有哪些特点?(至少答出三点)  (6) 曾巩之所以为洪渥作传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7) 【积累链接】历史长河中,无数的风流人物被载入史册,他们或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或像洪渥一样因美德让人铭记,其精神都将永放光芒。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曾用“                                          ”(9个字),表达自己伟大的抱负。
            • 8.

              尉迟敬德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争道。上大怒,出为谭州。蓄怒未泄,谓尉迟敬德曰:”唐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验有怨言指斥。”敬德唯唯。明日对仗云,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频问,确定不移。上怒,碎玉珽于地,奋衣入。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敬德今日利益者各有三,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 三益也。”赏敬德一千段,群臣皆称万岁。

              (1) 

              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停顿处用“/”隔开。

              吏 部 尚 书 唐 俭 与 太 宗 棋 争 道 上 大 怒 出 为 谭 州。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 尉迟敬德曰(        )            (2)唐俭 我(           )
              (3) 问,确定不移(         )          (4)上怒,碎玉梃 地(      )

              (3) 

              下列句子括号内的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其中错误的是(      )

              A、(皇上)出(唐俭)为谭州   B、(敬德)频问,确定不疑

              C、(皇上)良久索食           D、(皇上)赏敬德一千缎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明日朝,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尉迟敬德和唐太宗各有什么样的品质?请分别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