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类的农活安排、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立秋、处暑、寒露、霜降这四个节气都是在秋季。
              B.古人称自己或家人时往往会用谦逊的态度,如“鄙人”“仁兄”;称呼他人时为了表示尊重,往往会使用尊称,如“贤弟”“贤侄”。
              C.除夕是中国人特别看重的传统节日,农历一年中最后一天的夜晚,家家户户都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饭。此夜大家后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通宵不眠,谓之“守岁”。
              D.十二生肖为十二动物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 2.

              “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指的是哪里的风景?

              A.杭州西湖   
              B.扬州瘦西湖 
              C.大明湖     
              D.昆明湖
            • 3.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剧本《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家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C.诗歌《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现代著名诗人、古文字学家,代表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等。
              D.《狼》的作者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是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 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无误的是( )

              A.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因其崇敬佛教,故人称“诗佛”;
              B.由德国著名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融入近代中国人的百年情感之中;
              C.“五体投地”中的“五体”是指双手、两膝和头;旧制中“一斤”合“十六两”,所以“半斤八两”中的“八两”即是“半斤”;
              D.春节、上元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 5.

              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 )

              A.李贺    
              B.李商隐
            • 6.

              请阅读下面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几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正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委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此次“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非遗名录,不仅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一致认可,同时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可磨灭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无法磨灭的。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三: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欲称农历),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阅读材料一中的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要求:标点规范,不超2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材料:

              ①说说你在材料二中的发现(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仿示例,将材料三中的“节气”标示明白。(除示例外,至少两个)

              示例:春——立春 ;    惊——惊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所在的班级将要进行“赏二十四节气,品五千年文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为此积极准备相关资料。你的朋友小明却觉得现在大家都是用的新历纪年法,“节气”离我们很远,没有关注的必要,你该怎样对他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

              A.秦始皇          
              B.武则天          
              C.唐太宗
            • 8.

              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

              A.土地之神     
              B.五谷之神
            • 9.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期日中”,结果“不至”,说明友人言而无信,不讲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 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先离去时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说明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在元方义正言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较为诚恳,说明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C.“尊君”“令尊”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家父”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文中元方有良好的家庭修养,懂礼识义;“入门不顾”,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
            • 10.

              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 )

              A.左雄右雌   
              B.左雌右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