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哪一历史人物与“指鹿为马”这一典故有关?

              A.韩信
              B.项羽
              C.赵高
              D.刘邦
            •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篇长篇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乡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蔚蓝的王国》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七颗钻石》的作者是屠格涅夫,他们都是俄国作家,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热爱。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儿时经历的散文,描写了作者在百草园和在三味书屋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况。
              D.《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黔之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韩愈、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苏轼,他们都位列唐宋八大家。
            • 3.

              下列句子中,对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篇幅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B.《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呐喊》。《呐喊》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经历的文集。
            •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C.京剧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不同的脸谱也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如曹操用白色脸谱,张飞用黑色脸谱,杨戬(二郎神)用金银色等。
              D.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巨著,它们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晁盖、扈三娘、净坛使者、贾雨村分别依次出自以上作品。
            • 5.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七颗钻石》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B.对联可分为春联、楹联、名胜联、集句联等,其中集句联是集前人诗文对仗成联。
              C.《卖白菜》的作者是莫言,原名管谟业,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D.《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是清代作家沈括。
            • 6.

              下面四句诗,反映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一句是( )

              A.箫鼓追随春社近
              B.闲来垂钓碧溪上
              C.沙场秋点兵
              D.零丁洋里叹零丁
            • 7.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该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B.小明写了新书,准备送给小华一本,扉页上可以这样写:鄙人拙作,小华惠存。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方正、雅量等篇目,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
              D.不惑之年以来,他开始真正的思考、回味自己生活中的种种疑惑。而现在早已是知天命的年龄,他却发现仍有许多事情自己还是迷惘。这里的“不惑之年”是指三十岁,“知天命的年龄”是指六十岁。
            • 8.

              下列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一般用令、尊、贤。令堂指对方父亲,令尊指对方母亲,令兄指对方哥哥,令郎指对方儿子,令爱则是指对方女儿。。
              B.中国十二生肖指的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C.豆蔻一般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D.“元宵节”是正月十五日,这一天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
            • 9.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辟邪驱瘟。
              B.“拜”字是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时的敬辞。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向对方告辞;拜访——指访问对方。
              C.寒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寒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
              D.打破年龄、辈份的差异而结为好朋友称为“忘年交”。
            • 10.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B.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 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
              C.孝悌是对父母的孝顺服从。“父母在,不远游”“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的等级制度。
              D.“膜拜”是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的下跪叩头。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