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翻译下面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3.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释】 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


              (1)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横线的句子。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 【甲】文主要讲的是自己               和勤奋、用心之专。【乙】文主要讲的是为学者必须做到            ,把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疆域。



              (3) 【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5.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 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1)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孔子云:“何陋之有?”

              (2) 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


              (3) 【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刘禹锡和陶渊明怎样的性格特点?


            • 6.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蕃 ______
              清涟而不妖 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同予者何人? ______
              ②宜乎众矣。 ______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莲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 ______ ”。(用第一段的原文回答,限答三个字)
            • 7.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前人之述矣/众妙毕 B.南潇湘/初
              C.暮冥冥/不宜妄自菲 D.而长烟一空/一食尽粟一石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 ______ ”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 ______ , ______ ”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每空4字)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 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注释】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②鷇 kou:初生的小鸟。③忮zhi: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于异类也 ______   ②人太远 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3)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
              (4)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 9.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用原文回答问题。

              (1)能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找出全文的点睛之笔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一句话概括本的思想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 )的词。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6) 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②箝(qián):夹住。③喙(huì):嘴。
              (1)解释加点的字
              ①赵伐燕 ______
              ②以大众 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