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 

              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2.

              越王勾践世家(节选)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 乃苦身焦思,置胆子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①弊,轻锐②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子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③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④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lí)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 A ?且夫君王早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辱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迸兵,曰:“王己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⑤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pí)。

              注释:①罢:通“疲”,困乏,疲惫。②:轻锐:指吴国精锐士兵。③请成:请求讲和。 ④布:陈述。⑤君:统治

              (1)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字。

              ①欲之(    )  ②反受其 (     )③乃迸兵(   ) ④乃其面(   )

              (2) 请用四个逗号为下列句子断句。

              衣 不 重 采 折 节 下 贤 厚 遇 宾 客 振 贫 吊 死 与 百 姓 同 其 劳。

              (3) 在文中找出与“肉袒膝行 前”的“而”的用法相同的句子,请写出来。 (4) 翻译下列句子。

              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

              (5) 第一自然段划线句子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 (6) 越王勾践为什么多年后能够战胜吴国?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7) 知识链接:越王听从范蠡的建议正好印证了《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中的最核心的一条是            ,           。(六个字)
            • 3.

               登泰山记

              [清]姚鼐

              ①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 A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③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 B 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 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④戊申,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⑤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 C ,皆不及往。

              ⑥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⑦桐城姚鼐记。

              ——选自[清]姚鼐《惜抱轩诗文集》

              【注释】①汶(Wèn)水:也叫汶河。②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③蹬(dèng):石级。④负:覆盖。⑤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东南。⑥摴蒱(chū pú):又作“樗蒲”,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立起来很像山峰。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思。

                阳(  )      是(   )      晦(    )    或(   )

              (2) 请将文言语气词“者”“也”“之”填入文中的A、B、C处。 (3) 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准确断句。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5) 作者与友人在哪个季节登泰山?文中最能反映当时气候之恶劣,登山之艰难的句子是? (6) 从全文看,作者以                为线索,主要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7) 积累链接:《望岳》中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
            • 4.

              《列子》一则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1)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一处。

              (1)乃援琴而鼓之。

              (2)吾尝三战三走。

              (2) 解释加横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1)峨峨兮若泰山 (         )     (2)初霖雨之操 (        )  

              (3)鲍叔进管仲(        )       (4)与鲍叔贾 (        ) 

              (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乙】两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开仓民   (       )       ②曾范县令  (       )

              ③值荒     (       )       ④上有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或阻之

              A.观之正浓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至之市

              (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3) 翻译下列句子。

              (1)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译文: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译文:                                                                        

              (4) 从文中可以看出郑燮是一个怎样的人?
            • 6.

              语段【甲】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