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用原文回答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2)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  

                

              (2) 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3) 出自《孙权劝学》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2)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 3.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①,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②,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③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④,唯傅修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魏:指南北朝时期的北魏。②鞍桥:马鞍。③让:责备。④露布:公开的文告。

              (1) 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夏后伯启与有扈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选自《吕氏春秋 先己》)

              【注释】①夏后伯启、有扈:古代人名  ②浅:窄小。 ③教:这里指教化 ④张:乐器上弦 ⑤修:设置   ⑥饬:通“饰”,修饰


              (1)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小惠未( )
              (2)小大之( )
              (3)必以  ( )

              (4)一作气( )


              (2) 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何 战/ 必 分人
              B. 战长勺/夏后伯与有扈战甘泽而不胜
              C.登轼 望之/ 山不加增

              D.故逐/吾妻美我者


              (3)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 在【乙】文中,夏后伯启打仗不胜,他认为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作答)从文中看出夏后伯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 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地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 5.
              I.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对两首古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首都是元曲作品,都描写了老树的形象;都写尽秋意,却找不到一个“秋”字。
              B.《天净沙秋》最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暮色中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色彩明丽,为萧瑟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
              C.《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全篇采用静景描写,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感人。

              D.两首元曲用词精炼。《天净沙秋》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情怀。

              II.阅读选文,完成下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①?”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②,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

              【注释】①盍去诸:何不把它赶走呢?②垣墉:墙壁。

              (1)下列选项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子患之          何陋之有?   《陋室铭》  
              B.以为顺流下矣        以为神。    《黔之驴》
              C.善捕鼠及鸡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善鼓琴》
              D.弗食鸡则已耳    但手熟耳。  《卖油翁》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

              (4)请结合甲乙两位内容,谈谈两则故事共同给我们什么启发。

            • 6.

              阅读《孔孟论学习》回答问题,《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________________。

            • 7.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个句子中,每个分句只划一次)

              夫 君 子 之 行,静  以 修 身,俭 以 养 德。


              (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


              (1)非 宁静无以致远           

              (2)险躁则不能          

              (3)非学无以 广           

              (4)年与时驰           


              (3) 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 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成学应具备哪些条件?

            • 8.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二章》
              【乙】
              《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录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注引<襄阳记>》
              【注释】①传:《左传》.②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③天: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④诱:教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天下之所顺 以: ______
              ②《传》称师在和不在众 克: 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天时不如地 使其性行不随禄以堕
              B.三里城,七里之郭 吾,楚国小子也
              C.环而攻之不胜 早丧所天
              D.,亦我所欲也 此言天地和则万物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从内容看,甲乙两文都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甲文以战争为例,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乙文则从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
              (5)从写作目的看甲文希望统治者______;乙文则是告诫子孙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 9.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1) 国人道之(        )

              (2)丁氏曰(        )

              (3)得一人之使(        )

              (2) 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穿井得一人。

              (2)闻之于宋君。

              (4) 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呢?
              (5) “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危害。
              (6) 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7)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么去对待?
              (8)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