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

              袁 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日:“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 下列加横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土石)                      
              B.一反焉(开始)

              C.观者如 (墙)                                                      
              D.老人鼓腹 之(放开)

            • 2.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②。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

              下面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将鼓    自率士卒拒
              B.公问其    逐之

              C.石以为底  卒 其城          
              D.吾谁 归   吾谁
            • 3.

              【甲】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论马

              岳飞

              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噉刍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馀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注释】①骥: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下面各组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以千里 也 ②骥不 其力
              B.① 真无马邪? ②称 德也

              C.①执策 临之 ②介胄
              D.①虽有千里 能 ②故常奇
            • 4.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石垦壤     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 九十     焉置土石
              C.跳往助     旁睨而揶揄

              D.杂然相     陷入尺
            • 5.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已而京师失守,二帝①北行。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桧知之,令本军月具存亡申②。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时绍兴十七年也,天下闻而悲之。

              (节选自《宋史·赵鼎传》,有删改)

              【注】①二帝:即宋徽宗、宋钦宗。②申:申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鱼,我所 也 \ 我 乘风归去
              B.二者不可 兼\ 之心而寓之酒也
              C.故 有所不辟也\又 无硕师名人与游
              D.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使内外异法也
            • 6.
              下面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爱者甚蕃                      远观而不可亵玩
              B.同予者人.                  陋之有
              C.花富贵者也                 菊
              D.无丝竹乱耳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 7.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安”与下列各句中的“安”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安之若素
              B.死于安乐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安居乐业
            • 8.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             巘多生怪柏
              B.渔者歌曰               而两狼之并驱如
              C.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D.择其善者而之               流飘荡,任意东西
            • 9.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下列加横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月色人               木兰当
              B.相与步 中庭 非得一人 井中也
              C.时 风铎 隔簋竹, 水声
              D.月色 美 急湍
            • 10.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 

              ①   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下列选项中加横线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

              A.予尝 古仁人之心       /不 甚解
              B.居庙堂 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乃记 而去
              C.贤者亦有此 乎       /而不知太守之 其乐也
              D.游人 而禽鸟乐      / 国怀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