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甲文节选自《_________》一书,它是北宋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⑴蒙 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

              ⑵即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

              担而立_______________

              ⑷但手熟_______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⑵以我酌油知之。

            • 2.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    )

              (2)香远清(    )

              (3)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

              (3)乎众矣(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②数小舟,曳铁钯(     )

              于沙上(      ) ④沿河求之,不亦乎?(       )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 、“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湮于沙下,渐沉渐深”,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5) 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 解释下列加画线词语的含义。

              (1)才美不外。 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还而视之。子:____________     

              (4)去而之。      顾: _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请解释下列加横线的文言词语

              折蛇行 (《小石潭记》)                      

              ⑵便还家(桃花源记》)

              ⑶不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势象形(《核舟记》) 

              ⑸其两膝相者(《核舟记》)      

            • 6.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

              ⑤乂(yì):安定。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1)便 还家  (  )         (2)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  
              (3) 不可缺 (  )         (4) 亡天下(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3) 甲乙两文都传达着怎样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 7.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夏后伯启与有扈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选自《吕氏春秋 先己》)

              【注释】①夏后伯启、有扈:古代人名  ②浅:窄小。 ③教:这里指教化 ④张:乐器上弦 ⑤修:设置   ⑥饬:通“饰”,修饰


              (1)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小惠未( )
              (2)小大之( )
              (3)必以  ( )

              (4)一作气( )


              (2) 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何 战/ 必 分人
              B. 战长勺/夏后伯与有扈战甘泽而不胜
              C.登轼 望之/ 山不加增

              D.故逐/吾妻美我者


              (3)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 在【乙】文中,夏后伯启打仗不胜,他认为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作答)从文中看出夏后伯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 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地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 8.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

              (1)一食尽栗一石(          )       (2)马者(          )

              (3)之不以其道(             )      (4)真无马邪(          )

              (2) 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 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_________,借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抨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

            • 9.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1) 对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

              A. 不 劳辱      耻:认为……羞耻         

              B.天大风   会:适逢,遇到

              C. 见火 ,皆当鸣鼓大呼      然:代词,这样       

              D. 遂吏士往奔虏营将:带领

              (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答:

              (2)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答:

              (3) 联系文章内容分析班超的性格特点。

              答:

            • 10.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

              (1)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但微之         颔:___

              ②笑而之         遣:___

              ③先自其足       度:___

              归取之         反:___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故事,阐明了_____的道理; “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________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