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③,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④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⑤有不至。(节选自《新序》)

              注释:①稷:人名。②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傲爵禄者:看轻功名利禄的人。④庸:怎么、岂。 ⑤ 靡:没有。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尔来二十一年矣( )

              (3)一日三至而得见( ) (4)亦其士( )

              (2) 翻译下面语句。

              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                                                                                         

              (3) 用原文语句填空。

              (1)正如【乙】齐桓公所认为的那样:有才能的人往往清高而“傲爵禄”,文段(一)中诸葛亮在表明心志时说自己:“                       ”

              (2)【乙】文中画线句“桓公犹下布衣之士”中的“下”字的意思可以用【甲】文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说。

              (4) 结合文意,概括【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

            • 2.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③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④吕梁⑤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⑥?”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①贾人:商人。②浮苴:水中浮草。③巨室:世家大族。④浮:泛舟。⑤吕梁:地名。⑥盍救诸:为什么不去救他呢?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有仙则(         )

              尔百金    (         )        ⑷向百金(         )

            • 3.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加下划线的字。

              ①便还家__________      

              ②此人一一具言所闻________

              ③余人各复至其家_______

              (3) 翻译句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辨别古今异义词。

              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行数十步(         )

              (2)屋舍俨然 (          )

              (3)便还家 (          )

              (4)黄发垂髫  (_______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 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________________——做客桃花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 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

            • 5.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

              (1)北有鱼___________

              (2)知鱼之乐____________

              (3)讲信睦___________

              (4)男有分,女有归            

              (5)一食尽粟一石________

              (6)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7)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

              (9)卖炭得钱何所营      

              (10)系向牛头充炭直         

            • 6.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渔人甚之 (      )         (2)便还家    (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4)未果,病终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3) 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末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一事,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 解释下列加画线词语的含义。

              (1)才美不外。 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还而视之。子:____________     

              (4)去而之。      顾: _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

              ⑤乂(yì):安定。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1)便 还家  (  )         (2)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  
              (3) 不可缺 (  )         (4) 亡天下(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3) 甲乙两文都传达着怎样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 9.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

              (1)一食尽栗一石(          )       (2)马者(          )

              (3)之不以其道(             )      (4)真无马邪(          )

              (2) 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 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_________,借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抨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

            • 10.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1) 对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

              A. 不 劳辱      耻:认为……羞耻         

              B.天大风   会:适逢,遇到

              C. 见火 ,皆当鸣鼓大呼      然:代词,这样       

              D. 遂吏士往奔虏营将:带领

              (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答:

              (2)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答:

              (3) 联系文章内容分析班超的性格特点。

              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