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系向牛头充炭直。

              C.选贤与能。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2.

              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下划线字和“惟手熟尔”中“尔”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3) 下列句子中与“蒙辞以军中多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4) 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康肃笑遣之。

              A.鲁肃过寻阳(等到)         
              B.公亦以此 自矜(自夸)

              C.有卖油翁 担而立(放下)     
              D.无他,但手熟尔(没有别人)
            • 3.

              对下面文段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益其所不能。

              A.故:所以。                           
              B. 劳:使……劳累。
              C.所以:……的原因。                   
              D.曾:同“增”,增加。
            • 4.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③,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④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⑤有不至。(节选自《新序》)

              注释:①稷:人名。②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傲爵禄者:看轻功名利禄的人。④庸:怎么、岂。 ⑤ 靡:没有。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尔来二十一年矣( )

              (3)一日三至而得见( ) (4)亦其士( )

              (2) 翻译下面语句。

              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                                                                                         

              (3) 用原文语句填空。

              (1)正如【乙】齐桓公所认为的那样:有才能的人往往清高而“傲爵禄”,文段(一)中诸葛亮在表明心志时说自己:“                       ”

              (2)【乙】文中画线句“桓公犹下布衣之士”中的“下”字的意思可以用【甲】文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说。

              (4) 结合文意,概括【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

            • 5.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入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选自《宋史·徐中行传》)

              (1) 下列对乙文画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B.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C.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D.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 6.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③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④吕梁⑤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⑥?”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①贾人:商人。②浮苴:水中浮草。③巨室:世家大族。④浮:泛舟。⑤吕梁:地名。⑥盍救诸:为什么不去救他呢?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有仙则(         )

              尔百金    (         )        ⑷向百金(         )

            • 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两章)

              (1) 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
              B.亲戚 之                畔:通“叛”,背叛。
              C.多助之                 至:到达。
              D.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 8.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加下划线的字。

              ①便还家__________      

              ②此人一一具言所闻________

              ③余人各复至其家_______

              (3) 翻译句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辨别古今异义词。

              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开朗         
              B.诎右臂支船

              C.便要还家
              D.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10.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行数十步(         )

              (2)屋舍俨然 (          )

              (3)便还家 (          )

              (4)黄发垂髫  (_______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 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________________——做客桃花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 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