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或尽粟一石 ______             马者 ______
              惟吾德 ______                        无案牍之形 ______ 。
            • 2.
              解释加点字 
              (1)无案牍之形 ______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______
              (3)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______   (4) 之不以其道 ______ 。
            • 3.

              【甲】

              闽主曦嫁其女,取班簿阅视之;朝士有不贺者十二人,皆杖之于朝堂。以御史中丞刘赞不举劾①,亦将杖之,赞义不受辱,欲自杀。谏议大夫郑元弼谏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中丞仪刑百僚,岂宜加之棰楚!”曦正色曰:“卿欲效魏征邪?”元弼曰:“ 臣以陛下为唐太宗,故敢效魏征。”曦怒稍解,乃释赞,赞竟以忧卒。
              【乙】
              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宣宗素晓音律,初亦召供奉,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眦睚②杀人,系京兆狱。诸乐工为之请。 会上幸后苑奏乐,乃设虚坐,置琵琶,而罗拜于庭,且泣。上问其故。对曰:“ 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辈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朕所惜者高祖、太宗法也。”卒不赦程。
              【注】①举劾:检举揭发罪状。②眦睚(zìyá):发怒时瞪眼睛,这里借指极小的仇恨。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皆 之于朝堂(棍棒)       B.赞竟以忧 (最终)
              C.宣宗 晓音律(向来)       D.会上 苑奏乐(恰逢)

              (2) 

              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辈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
              B.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辈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  
              C.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辈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
              D.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辈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臣以陛下为唐太宗,故敢效魏征。
              ②会上幸后苑奏乐,乃设虚坐,置琵琶,而罗拜于庭,且泣。

              (4) 

              同样是劝谏,【甲】文闽主取消杖罚之念,【乙】文唐宣宗却仍不赦罗程,为什么?请联系具体内容加以说明。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道理?

            • 4.

              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1、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张乖崖严惩污吏

              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云:“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申台府自劾。崇阳人至今传之。

              2、自仗剑下阶斩其首,申台府自劾。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頞上革肉,已破裂云。

              3、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

            • 5.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2) 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