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蓝色能源

              ①“龙宫”作为神话里海底龙王的居所,曾引发了人们无数的想象,围绕它产生了众多故事。现实中“龙宫”自然是没有的,但迄今为止,浩瀚的海洋仍深深地吸引着人类:海洋蕴藏的财富,大海深处的奥秘……一切都那样诱人。

              ②当今最诱人的海洋资源之一就是“蓝色能源”。它既不同于海底储存的煤、石油、天然气,也不同于融于水中的铀、镁、锂,而是利用海水温差、潮汐、波浪等产生的动能、热能等能源,它具有清洁、可再生、能量惊人、分布广泛的优点。常见的蓝色能源是温差能、潮汐能和波浪能。

              ③60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海洋一天吸收的太阳热能,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的热能。如果将这些热能的1%转化为电能,相当于新增140亿千瓦装机容量,也就是每小时能发140亿度电。太阳辐射进入到海面,绝大部分被表层海水吸收掉,深层海水几乎接收不到。因此人们可利用海洋表层水温与较低层水温之间的温差把热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时,将海洋表面的温水引进真空锅炉,温水因压力突然大幅下降立即变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用过的水流入海洋,如此循环使用。一般而言,冷、热水温差在20℃以上即可发电,因此若能把南北纬20度以内的热带海洋都利用起来发电,前景将十分诱人。

              ④无边无际的大海,在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下,时而潮高百丈,时而引退千里。海洋这种有规律、有节奏的起伏现象就是潮汐。潮汐发电就利用了潮汐能,人们涨潮时将海水以势能的形式保存,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潮位之间的落差发电。据初步估算,我国潮汐能资源量约为1.1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50亿千瓦小时。潮汐能周而复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成为沿海地区生产生活,甚至国防需要的重要补充能源。

              ⑤波浪能也是不容忽视的蓝色能源。“无风三尺浪”是奔腾不息的大海的真实写照。海浪有惊人的力量,5米高的海浪,每平方米压力就有10吨。大浪能把13吨重的岩石抛至20米高处,能量惊人。据计算,全球可供开发利用的海洋波浪能有20-30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9万亿度。波浪能的利用将有助于缓解矿物能源逐渐枯竭导致的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⑥古往今来,海洋一直以其阔大的胸怀哺育着人类,吸引着人类。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探索并利用蓝色能源,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蓝色能源,大有可为!

              (原文有修改)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可以在南海开发何种蓝色能源。

              【链接材料】南海是中国以南的边缘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由于接近赤道,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较多,所以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5-28℃。5月份测得水深30米以内的水温为30℃,而1000米深处便只有5℃。

              可开发温差能。

            • 2.

              绿豆那些事儿

              ①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绿豆的记载。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居于杂粮之中。其实,有这样的差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②除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外,绿豆的淀粉含量不如水稻,产量更是敌不过小麦,于是,它被分在杂粮之中,也就合情合理了。

              ③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且不说那些绿豆粥、绿豆糕、小朋友吃的绿豆冰棍以及我们餐桌上的凉拌绿豆芽,单是夏日里每家每户的绿豆汤,就足以证明其对餐桌的贡献之大。

              ④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说通俗点,就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够提供如此高质量的淀粉,这也就是假冒绿豆粉条横行的一个原因吧。

              ⑤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棒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棒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棒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

              ⑥只是,绿色的绿豆真如其颜色一样能为我们遮挡烈日,提供凉爽吗?

              ⑦其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⑧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时,绿豆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类等),在我们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

              ⑨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

              ⑩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龙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解百毒”的故事明显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迷信绿豆可以解毒的话,那很可能会延误治疗。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绿豆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其历史十分悠久。  
              B.绿豆淀粉含量虽不如水稻,可绿豆淀粉颗粒细腻,质量高于水稻淀粉。
              C.早些年,用纯绿豆汤所制作出的绿豆冰棍,虽没有疏松感却很受欢迎。
              D.夏天中暑之后,可以及时喝富含矿物质的饮品,但不能立即喝纯净水。
            • 3.

              藏书楼

              ①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是对我国古代官方机构、宗教寺院、民间团体和私家收藏图书文献的建筑物的统称,也是图书主人、学者和书生研读、辑录、考订、校勘图书的处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史上相继出现过几千座藏书楼,其中有一定影响的达1000多座。中国藏书楼的规模、历史和功绩在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

              ②我国古代藏书的历史非常悠久。先秦时期,官方藏书便已很有规模,有商王室藏书、周王室藏书、诸侯藏书等。到了汉代,藏书事业得到极大发展。隋唐五代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为印书和藏书事业兴旺提供了技术保障,民间藏书家的人数大幅增长。到唐代,万卷以上的藏书家超过以往历代之和。两宋的私人藏书更盛,藏书家人数之多,分布之广,藏书数量之大,均超过宋以前历代总和。明代藏书楼虽数量不多,然极具代表性。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浙江宁波天一阁便是最好的例证。清代编辑《四库全书》,分七处贮之,官家藏书在我国古代藏书事业上达到了巅峰。

              ③古代的藏书楼在选址上大都倾向于找个“风水宝地”。如清朝乾隆年间编修的《四库全书》,7个抄本分别藏在“北四阁”和“南三阁”。“北四阁”分别是北京紫禁城皇宫的文渊阁、京郊圆明园的文源阁、奉天故宫(今沈阳)的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南三阁”是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西湖行宫孤山的文澜阁。这些藏书楼都建在环境优美之地,像杭州的文澜阁,就选址在杭州风景最美的地方。

                ④给藏书楼取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少藏书家在楼名中寄托情感、志趣。如清朝藏书家孙衣言的藏书处名为“玉海楼”,寓意藏书“如玉之珍贵,若海之浩瀚”;明末时的藏书家江元祚,隐居于钱塘,筑草堂于西溪横山堂上,建藏书楼名为“拥书楼”,被赞为“拥书万卷,连屋充栋”。另外,“传经堂”“好古堂”等名称,也同样表达了对经书典籍的尊崇之意。也有许多藏书楼的名称是源自典故的。比如建于明朝中期的“天一阁”,其名取自《易经注》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⑤古代的藏书楼在功能设计上也是非常考究的。因为藏书楼主要是用来存放和阅览图书的,所以在建造时,首先要考虑建筑规模必须与所藏图书数量相吻合,要有足够大的存储空间;其二藏书楼不是单纯存放图书的仓库,也是一个读书治学的地方,所以一般都在内部设计了供人阅读的空间,并且要考虑取书、看书的方便性。这种藏书与读书分开的建筑格局,对于保护图书是很科学的。此外,在设计藏书楼时,还必须考虑防火、防潮、防蛀、防盗等功能。

              ⑥藏书楼还十分注意周围小环境的建设,通过对藏书楼周围小环境的人工修饰和设计,藏书楼达到与整体协调一致乃至增色的目的。特别是明清时期,建造园林式藏书楼非常普遍,当时的藏书楼建筑既是技术,又是艺术,融科技文化和审美文化于一体,极富特色。

              ⑦我国古代的藏书楼不仅收集、保存了丰富的文献典籍,而且也整理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现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

              结合本文对藏书楼的介绍,解释虞守愚的藏书楼如此选址和设计的原因。

              明代义乌人虞守愚的藏书楼选址于背山临水之处,引水为池,以小舟为渡。楼上长窗绕环,藏书万卷;楼下,明堂宽敞,读书著述于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蕴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对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此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样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遂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辟邪。

              ④正月十五元霄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法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 取“团团圆圆”之意。相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一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 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 “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人们在辟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吹、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供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高”。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选自《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有改动)

              (1) 第②-⑦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 “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



              (2) 根据第③④段内容,查找相关信息,用简要的语言填表。

              节日饮食风俗

              寄托的希望和情怀

              农历大年初一,北方人饺子里包一些钱物。

              (1)

              (2)

              团团圆圆、吉祥美好


              (3) 请从说明文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团子”“圆子”。


              (2)正月十五元霄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



              (4) 第⑦段中引用了古籍《清嘉录》中的话,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

            • 5.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 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 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 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 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 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但是到晚春五月初, 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 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 冬天结束, 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 比同纬度的内陆, 冬天温和, 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但是在大连, 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 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 但烟台靠海, 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 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 天气晴朗的空中, 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 在无风的夜晚, 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 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 极为显著, 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 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 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 拿1741 到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 到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 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 春天提前九天.


              (1)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结合选文内容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选文, 回答下面问题.

              (1) “凡是近海的地方, 比同纬度的内陆, 冬天温和, 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下划线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节选自« 大自然的语言». 请问, 以“大自然的语言” 为标题, 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 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 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你的体重,它们决定
                ①如果你曾经与肥胖斗争过,你应该很清楚这场战争的胜利取决于:节食、锻炼、遗传基因。道理很简单,你吃得越多,动得越少,就会越胖。在这个方程式上,个人的基因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第四个因素日益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尽管它们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你的肠内细菌。
                ②它们的学名是:肠道微生物群落。这群微小细菌以上千亿兆的数量居住在人类的肠道中,它们很大部分的成员是厌氧菌——可以在缺氧的情况下存活。
                ③这群微生物的作用之一就是调节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卡路里并存储脂肪,换言之,它们能够调节人的体重。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平衡与否,是决定人体肥胖或苗条的关键。因此,通过调节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可以改变人的体重。
                ④通过对老鼠的研究表明,体型肥大者和体型消瘦者的肠道内细菌种类和数量差异明显。肥胖老鼠体内的厚壁菌类群数量比拟杆菌要高得多。在体重正常的老鼠体内,情况则正好相反。 人体内的菌群虽然种类繁多,但是90%都属于两大类菌群——厚壁菌类群和拟杆菌。其中,厚壁菌类群能够导致肥胖,而拟杆菌能够分解人体本身无法消化的多糖,如纤维素等,它们在向人体提供营养的同时也为自己和肠道中的其他细菌获得食物。
                ⑤人类的日常食谱是如何影响肠道菌类的数量和种类的?研究人员用不同种类的食谱喂养老鼠,其中一种是典型的西方食谱,食物中的脂肪和糖含量较高。“享用”西式大餐后的小老鼠们往往体重增加:其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多,而拟杆菌较少。而另一组喂食低脂低糖的老鼠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少,拟杆菌较多,这些小老鼠大多体重下降。
                ⑥目前还不能肯定肠道中菌群的变化和体重的变化两者之间谁为因谁为果,但是上述研究的发现能够帮助我们判断你的体质是否容易肥胖。实验表明,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可以改变肠道内细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更好地消化新食物从而改变体重。以小老鼠为例,把长期食用低脂的小老鼠食谱变成高脂的西式饮食,那么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这些小老鼠肠道内的厚壁菌数量会大幅增加。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厚壁菌对肠道吸收的影响往往被科研人员所忽视。
                ⑦这个发现有助于研究人员最终对菌类进行标示,从而撰写出影响身体肥瘦类型的肠道菌类食谱。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所摄取的卡路里进行检测或控制。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2) 对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表述与本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身体肥瘦类型  
              B.遗传基因  
              C.肠道微生物群落   
              D.日常食谱
            • 7.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①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 ,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②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③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既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④1948年,全息术发明成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⑤1987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像,确实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了。

              ⑥2010年4月21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100美元的设计方案,他们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

              ⑦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⑧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实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视点图像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异。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像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⑨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4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重5.5千克。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3D影像,影像最高可达2.5米,十分生动逼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3D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很酷呢?


              (1) 文章开头从“科幻电影”谈起,有什么作用?

              (2) 第 段中加下划线的“一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第 段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8.

              你是属于狐狸还是刺猬

                ①心理政治学家菲利普·泰特罗克从1987年就开始研究学者们关于国内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预测。泰特罗克把专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刺猬型”学者,一种叫“狐狸型”学者。这个典故出自古希腊诗人埃斯库罗斯。他说:“狐狸知道很多小事情,刺猬知道一件大事情。”

                ③刺猬们相信,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下,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影响着整个社会。只要你发现了这个规律,历史的迷雾就顿时消散。弗洛伊德肯定是一只大刺猬。在他看来,什么都是潜意识、性冲动。“刺猬”更容易成为学术大师或公共知识分子,他们有“深刻的片面性”。

              ④狐狸们则天性多疑,对什么都不会全信。他们经常变化,喜欢向别的学者和别的学科学习,随时准备修正自己的看法。如果看到的实际情况和原本相信的理论不一样,他们更愿意怀疑是理论错了。他们不相信一个基本规律能左右整个世界,认为这个世界一定是充满了反例、异常、错误和混乱的。你问他们一个问题,他们总是会给你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⑤在电视上、网络上影响力更大的往往是刺猬。刺猬们往往更大胆、更激烈,说话底气更足。狐狸们却说话含混,躲躲闪闪,观点听起来前后矛盾,真是一点自信心都没有。

                ⑥但是为什么看来底气不足的狐狸们,做预测的时候可能比底气十足的刺猬们表现更佳呢?你得承认,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最大的智慧。狐狸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们能传播思想的种子。我们可能会以为,科学研究像叠罗汉一样,后来的学者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但科学研究的实际进展要混乱得多。

              ⑧但那些正确的思想不会马上流传起来。物理学家普朗克曾经说过:“一个新的科学真理的发扬光大,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信服,让他们看到真理的光明,而是等到那些反对者最终死去,等到熟悉真理的新一代成长起来。”但普朗克说得也不对,年轻学者跟老年学者比,并没有显出接受新生事物更快的倾向,他们甚至更容易被权威和传统俘虏。  

              ⑨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知识筑就的山洞里。在一个领域内众所周知的事实或解决方案,对另一个学科领域的人,可能是闻所未闻的。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公共知识,却以各种方式被隐藏起来。只有这些知识被全面认识和利用,新的理论才能被创建。促进创新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很多狐狸从一个领域跳到另外一个领域,腿上沾着各种花花草草的种子,把它们传播到各地,这些种子就可能在新的地方生根发芽。刺猬与狐狸,你是哪种类型呢?                                                                       (摘自2016年《文苑》第1期)

              (1) 下列选项中关于“刺猬型”学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

              (2) 下列选项中关于“狐狸型”学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

              (3) 作者认为“思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刺猬型学者懂得有一个基本规律,这个规律影响整个社会。

              B.刺猬型学者认为,只有懂得这一个基本规律,许多问题都看得清楚。

              C.刺猬型学者往往大胆、自信,影响力也就更大。

              D.刺猬型学者对事情的预测更佳,更容易成为学术大师或公共知识分子。
            • 9.
              有绿色国民才有美丽中国

              ①笔者老家的村子里,水塘上曾经漂浮着各种垃圾,水体发黑,污染严重。家里条件好一些的村民都不敢喝井水,而是买桶装水喝。

              ② 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很重视,采取了一些措施。一年后回到家乡,发现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水塘已经彻底被填平了。村干部说,虽然村里增设了垃圾集中堆放点,经常组织打捞水塘里的垃圾,但水塘周围的群众仍然经常乱丢乱倒,环境卫生难以保持,不得已才采取了这个办法。

              ③“填水塘堵污染”的事例告诉我们,没有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生态文明建设将阻碍重重,美丽乡村乃至美丽中国的目标也很难实现。

              ④开电动车绿色出行的市民,拒绝烹饪珍稀野生动物的绿色厨师,为生态环保鼓与呼的环保达人……近年来,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但很可惜,这样的人还太少。在一些农村地区,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食品源头污染,垃圾随处乱扔,“屋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不少城市里,一些公共建筑夏季空调温度过低,无证烧烤摊烟熏火燎,倡导多年的垃圾分类形同虚设,有人长时间停车时不熄火。

              ⑤我们都是污染的制造者,也应该是环境的维护者,公众踊跃参与环保,支持环保,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亿万公众能否践行绿色生活,这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系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增长点的蓝图能否实现。

              ⑥要让践行绿色生活蔚然成风,应当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环保宣传,不断吸引环保“同盟军”,汇聚环保正能量。

              ⑦在学校教育中“从娃娃抓起”,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并让他们回家后督促父母和长辈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环保“小手拉大手”。

              ⑧不过,这还远远不够。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促进社会风气的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我国多个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几无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督、处罚不到位。而在韩国,对于不按规定丢弃垃圾的人,通过丢弃物品或摄像头找出丢弃者后,会处以20万到100万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70韩元)的罚金;在日本,如果发现有人乱扔垃圾,所在街道的志愿者会追踪到户并将垃圾退回,进行口头教育,按照法律规定,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还可能会被警察拘捕并罚款。

              ⑨在期盼蓝天碧水的同时,我们既要问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也要问问自己为社会、为子孙后代做了些什么。让我们“起而行”,从身边小事做起,减少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的现象,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这样,山青水绿的美丽中国才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选文有删改)

              (1) 文章认为“践行绿色生活”需要采取哪些举措?请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结合文章内容,以“绿色国民应该是……而不应该是……”的句式,写出你对“绿色国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玻璃之王

              ①195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杜威兹教授等人用制造玻璃的方法,将高温金-硅合金熔体喷射到高速旋转的铜轴上,以每秒100万摄氏度的冷却速度快速冷却熔体,第一次制造出了不透亮的玻璃。当时的一位物理学家看到这种刚诞生的合金材料时,曾嘲讽的说这是一种“愚蠢的合金”。这种不透亮、看起来“愚蠢的”的东西,就是在材料科学领域开辟出一条新道路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
                 ②金属玻璃形成的原理是什么呢?通常情况下,金属及合金在从液体凝固成固体时,原子总是从液体的混乱排列转变成整齐的排列,即成为晶体。但是,如果金属或合金的液体凝固速度非常快,原子来不及排列整齐便被冻结住了,最终的原子排列方式仍类似于液体,是混乱的,这就是非晶态合金。因为非晶态合金原子的混乱排列情况类似于玻璃,所以又被称为金属玻璃。
                ③那么在实际生产中金属玻璃又该如何获得?研究人员发现,单一的金属液体凝固形成非晶态所需的冷却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它物质液体。 例如,普通的玻璃液体只要慢慢冷却下来,得到的玻璃就是非晶态的;而单一的金属液体则需要每秒高达1亿摄氏度以上的冷却速度才能形成非晶态,这个速度是普通玻璃的无数倍。由于目前工艺水平的限制,实际生产中难以达到如此高的冷却速度,也就是说,单一的金属难以在生产上被制成非晶态的金属玻璃。但是,合金弥补了单一金属的缺憾。合金具有这样两个重要性质:第一,它的熔点远低于纯金属,例如,纯铁的熔点为1538℃,而铁硅硼合金的熔点一般在1200℃以下;第二,液体状态的合金原子更加难以移动,在冷却时更加难以整齐排列,也就是说,更容易被“冻结”成非晶体。这样,人们在实际生产中就将金属与其它物质混合形成合金后再来获得非晶态的金属玻璃。
                ④目前,金属玻璃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韧性、刚性、优良的磁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人们赞扬它是“敲不碎、砸不烂”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已被用于制造高档录音机、录像机的高耐磨音频视频磁头。因为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质,金属玻璃还被用于制造高压容器、火箭等重要部位的零部件。科学家们还预言,凭借其耐腐蚀、抗撞击、耐冷热的特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金属玻璃在将来可能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
              (1) 下列对文本内容、说明内容和顺序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关于金属玻璃的形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关于金属玻璃与普通玻璃的比较,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第段写金属玻璃的诞生史
              B.第段写金属玻璃的形成原理与制造关键
              C.第段金属玻璃与普通玻璃的区别     
              D.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