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人类捕鸟,灾难其后
              林 森
                  ①湖南省新化县槎溪镇鸟坳村位于千年鸟道的罗霄山脉,是候鸟南飞的必经之地,近年来,这里已成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个断点。难以计数的候鸟丧命于此。有当地村民表示,有一天打下来的鸟就足有1吨。这条迁徙路线上,大多是小型鸟,每只只有100克左右,1吨差不多就是10,000只野生鸟。
                  ②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残忍和数字!殊不知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
                  ③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即便是小小的麻雀每年也能捕食许多害虫。燕子能吃苍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1只大山雀在繁殖季节每天喂小鸟100余次,平均每窝按3只小鸟喂食,再加上大鸟自己的捕食,一天能消灭害虫400-500条,一窝大山雀在喂养幼鸟期间就可消灭害虫10000 余条。 在欧洲1000只紫翅椋鸟在繁殖期间能消灭22吨蝗虫,而1吨蝗虫一天的食物量与2500人一天的食物量相当。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贡献。猫头鹰的食物中99%是啮齿类动物,1只猫头鹰一个夏季所消灭的老鼠,相当于保护了1吨粮食;1年所吃掉的老鼠等于保护了一两万斤粮食。以此观之,每年鸟儿吃掉害虫保护的粮食足以供给地球上的人们吃好几个月。
                   ④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它们与其他动、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存。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与其伴生的 90 种昆虫消失,35种植物消失,2至3种鱼类消失。在鸟类与植物的共生关系中有一种特别重要的依存关系,即许多植物的种子是靠鸟类来播散的。雁鸭类、鸠鸽、啄木鸟、乌鸦等,是植物种子的重要播散者,而且,很多植物种子经过鸟类消化后,更容易萌生和成长。蜂鸟、食蜂鸟、太阳鸟、啄花鸟、锈眼鸟、鹦鹉等鸟类嗜食花蜜,对有花植物的传粉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⑤与渡渡鸟一样,大颅榄树也是毛里求斯的一种珍贵特产。但是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最后彻底消失了。今天人们才知道,大颅榄树的种子必须靠渡渡鸟消化过后才能发芽,没有了渡渡鸟对大颅榄树种子的首先孕育和催化,大颅榄树就再也不会生儿育女和繁衍后代。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某种鸟类的灭绝与植物乃至人类的生存的关系。
                  ⑥海鸟眼睛的盐腺,能把喝下去的海水中的盐分排出,据此人们就能把地球上占总水量 97%的海水进行淡化。未来飞机的设计可以模仿蜂鸟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及掉头等特性。还有一些鸟类能飞越几千米的高空而保持脑血管供血畅通,不会缺氧,这也为人类提供了在供氧不足的高原环境中正常生活和延长生命的重要线索。
                  ⑦鸟类每天吸入大量的空气,进食相当于其体重的食物。在呼吸和进食的同时,鸟类具有较强的富集有害物质的功能,空气和食物如果被污染,通过收集和分析鸟类胃内容物的方法,就可知道环境的污染状况。
                  ⑧鸟类被直接利用那就是为人类提供衣食、医药、役用和观赏等生活之需等,事实上今天的人类几乎已经离不开鸟类。
                 ⑨现在已知的鸟类有9775种,其中约4000种是候鸟。在这9775种鸟类中已有1212种灭绝,占所有鸟类的约,此外,还有179种鸟类面临严重威胁,344种面临高度灭绝危机,688种鸟类目前已非常罕见。
                  ⑩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挥霍以及对生物栖息地的不断破坏,人类身边的自然世界正在恶化和消失。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等占11%.破坏环境和大量捕杀鸟类,最直接的后果是人类将要忍饥挨饿。而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也消失,甚至殃及鱼类。例如,每两种鸟类灭绝,必然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消亡。失去了这些为数众多的生物资源,人类的生存将变得越来越拮据。更严重的是,如果大量植物随着鸟儿的消失而灭绝,人类生存就会陷入万劫不复危机。
              ⑪人类不是不可以利用鸟类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积极地保护鸟儿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正如人与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一样,人与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同样也是一个共生体,如果人类保护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人类也就在为自己铺就永续生存之道。保护鸟类和其他动植物,也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1)作者为什么说“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合作用来实现的”?
              (2)第④⑤⑥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阅读第④⑤⑩段,概括说明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以及“鸟类的灭绝与植物乃至人类的生存”具有怎样的“关系”。
            • 2.

              (二)智能家居安防

                 ①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是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无线电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前瞻性的新产品,

                 ②通常,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主要包括三大系统。

                 ③第一是门禁系统。可靠安全的防盗门至关重要,它是家庭防护的第一道防线。门禁系统为主人提供坚固防范的同时,还提供了更多出入的方便。主人可以授权自己、家人、访客,通过密码、指纹、语音口令等智能识别方式方便地进出家门。

                 ④第二是报警系统。报警系统由防盗报警系统、防火灾报警系统和防燃气泄漏报警系统等组成,它可以作为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方式让家庭能够避免外界侵入和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报警系统通过安装在室内外的各种传感器,将探测发出的信号最快地传递给相关人员。如烟雾火警探测器和可燃气泄漏探测器,它们在烟雾或可燃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迅速发出警报以便用户知晓。

                 ⑤第三是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用于本地和远程了解特定区域情况,保留录像备查,起着威慑、监督、取证和管理作用的网络系统。监控系统具有实时监控功能,通过分布在室内的监视器、触摸屏等设备,可以监控住宅周边、门口、各个房间、室内通道等重点区域的实时情况。用户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看家里的变化。系统还会自动将实时监控的影像通过硬盘录像功能录制下来,如果有盗贼闯入,就可以记录下盗贼的影像作为证据。

                 ⑥此外,考虑到室内环境安全问题,环境监测系统也被划到安防这一块,顾名思义,环境监测系统主要是对室内环境进行监测的系统,包括甲醛探测仪、PM2.5探测器、二氧化碳探测器等。该系统的功能是实时对空气中某些有害物质的探测和对空气质量进行调节。

                 ⑦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各种智能防护设备通过信息通讯系统、网络系统彼此配合,协调工作,组成一个智能化的安防系统。它为我们享受高品质的智能居家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原文有改动)

            • 3.

              风筝中的科学

                 ①古老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玩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风筝同样在为人类作贡献!

                 ②风筝又名纸鸢(一种凶猛的鸟)、纸鹞(yào雀鹰),最早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说巧匠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有一块说明牌上也醒目地写着:“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③风筝的发明,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启示:1749年,美国一位名叫威尔逊的天文学家,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空中试验仪。他用6只风筝将天仪

              一些重要的理论数据,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用风筝挂上一只铁钥匙,在雷电交加时,把风筝送上天,引来雷电,从而证明了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避雷针也由此发明。1804年,英国的乔治格雷爵士用两只风筝作机翼,研制出了一架5英尺的滑翔机。1894年,英国科学家设计了一只供战场观察的军用风筝,其作用犹如当今的卫星电视转播……

                 ④最近,科学家提出了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据估计,风筝风力发电机获得每千度电的成本仅有1.5欧元。而欧洲国家每千度电的发电成本平均为43欧元,风筝风力发电机的成本仅是后者的三十分之一。

                 ⑤据报道,俄罗斯物理学家在这方面作过探索。他们将50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而牵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6000米长,路灯杆那么粗。假如风筝所在高度的风力不足的话,人们还可以放松绳索使风筝升高。意大利科研人员计划建造发电能力在几兆千瓦范围的大型设备,并在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模拟计算。设想的风筝发电装置,在风力作用下能够带动固定在地面的旋转木马式的转盘,转盘在磁场中旋转而产生电能。这种风筝重量轻,抵抗力超强,可升至2000米的高空。一个直径1000米的巨轮便可以提供250兆瓦的发电能力。这将是第一台发电能力和常规电站不相上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

              ⑥此外,科学家还设计建造家用式的高空风力发电设备。房主可以把这样的设备安装在自家房顶上,或许还可以替代太阳能电池。这些小型风筝梯子只需100米或者200米高,就可以足够为一户人家提供几千瓦的电力。

                  ⑦当今,                              。利用风筝作海洋救生工具;利用风筝牵引船只;利用风筝传递信件;在风筝上安装无线控制照相机,进行空中摄影;在风筝上安装喷水器,喷洒悬崖上的植物……                                              

            • 4.

              智能家居安防

              ①能家居安防系统是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无线电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前瞻性的新产品。

              ②通常,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主要包括三大系统。 

              ③第一是门禁系统。可靠安全的防盗门至关重要,它是家庭防护的第一道防线。门禁系统为主人提供坚固防范的同时,还提供了更多出入的方便。主人可以授权自己、家人、访客,通过密码、指纹、语音口令等智能识别方式方便地进出家门。 

              ④第二是报警系统。报警系统由防盗报警系统、防火灾报警系统和防燃气泄漏报警系统等组成,它可以作为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方式让家庭能够避免外界侵入和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报警系统通过安装在室内外的各种传感器,将探测发出的信号最快地传递给相关人员。如烟雾火警探测器和可燃气泄漏探测器,它们在烟雾或可燃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迅速发出警报以便用户知晓。 

              ⑤第三是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用于本地和远程了解特定区域情况,保留录像备查,起着威慑、监督、取证和管理作用的网络系统。监控系统具有实时监控功能,通过分布在室内的监视器、触摸屏等设备,可以监控住宅周边、门口、各个房间、室内通道等重点区域的实时情况。用户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看家里的变化。系统还会自动将实时监控的影像通过硬盘录像功能录制下来,如果有盗贼闯入,就可以记录下盗贼的影像作为证据。 

              ⑥此外,考虑到室内环境安全问题,环境监测系统也被划到安防这一块,顾名思义,环境监测系统主要是对室内环境进行监测的系统,包括甲醛探测仪、PM2.5探测器、二氧化碳探测器等。该系统的功能是实时对空气中某些有害物质的探测和对空气质量进行调节。 

              ⑦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各种智能防护设备通过信息通讯系统、网络系统彼此配合,协调工作,组成一个智能化的安防系统。它为我们享受高品质的智能居家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选文第②段“通常,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主要包括三大系统”一句中,画线的“主要”一词为什么不能删掉?

              (4)假如你家需要安装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请你从文中介绍的儿种系统中任选其一,并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理由。

            • 5.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昔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
              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住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 例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问,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问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渡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 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住,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1) 本文按照什么说明顺序说明了怎样的中心内容?

              答:                                                                            

              (2) 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3) 第⑥——⑧段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

              答:                                                                            

              (4) 第⑧段中划线的词“至少”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的凡尔赛市,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756年竣工,至今已有222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官内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还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婷婷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 对第二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主要交代凡尔赛宫的建筑年代、面积和建筑特点。

              B.凡尔赛宫所有面积加起来共211万平方米。

              C.凡尔赛宫建筑特点是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

              D.这段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
              (2) 第四段介绍法兰西式大花园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3) 第三段要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凡尔赛宫宏伟、壮观。            B.凡尔赛宫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性。

              C.镜廊是凡尔赛宫的一大名胜。      D.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建筑师孟沙尔的功绩。
            • 7.

              《1℃要值多少钱》

                 ①天气预报所指的气温是指在离地面1.5米高度的位置上所观测的气温,以℃表示。

                 ②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盛衰、经商成败息息相关。

                 ③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④气温变化1℃,对世界农业生产的影响更是惊人!据估计,农业生产区气温每下降1℃,就会减少一周(7天)的生长季。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在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

                 ⑤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气温上升1℃时,中国华南因全年的日平均气温基本上大于10℃,故积温变化为365℃,可种植三茬作物,相当于每一茬作物有122℃的积温变化。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均会出现增产或减产10%的情况。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⑥经济学家发现,酷夏可激发人们的消费热。若夏季平均气温偏高1℃,则35℃以上的高温天数就会飙升,空调、电风扇、纸扇、冷饮、啤酒等销售量就会成倍增多,商家个个无不拍手称快。

                 ⑦德国刑侦专家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当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

                 ⑧混凝土浇灌工程,务必严格按照每天气温来安排,夏天不能超过28℃,冬天不能低于零下5℃,否则,会出现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百年大计可能毁于一旦。

                 ⑨气温变化1℃与人的死亡有关。如上海市在炎热日(≥34℃以上),夜间气温每升高1℃,死亡增加8人;午后每升高1℃,死亡增加10人。广州市炎热日最高气温每升高1℃,死亡增加2.3人;炎热日最低气温每升高1℃,死亡增加1.5人。

            • 8.

              超级网银(沈而默)

              ①“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查询、对账、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②如果你已开通网上银行,你会发现里面新增了一个“超级网银”功能。

              ③“超级网银”全称是“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通过构建“一点接入、多点对接”的系统架构,实现“一站式”网上跨银行财务管理,是2009年研发的标准化跨银行网上金融服务产品,2010年8月30日正式上线。“超级网银”不仅能使用当前的网上银行服务,还可以跨行查询别的银行账户,甚至能跨行将其他银行账户内的钱汇入当前账户。“超级网银”具有统一身份验证、跨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汇划、跨行资金归集、统一直联平台、统一财务管理流程、统一数据格式等七种功能。

              ④一般来说,在使用“超级网银”前,用户首先需要成为签约客户。登录各家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主页,在“我的账户” →“账户管理”→“他行(互联)账户查询/签约”下面,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操作选项。

              ⑤使用传统网上银行系统时,如果想了解自己在各家银行的账户情况,需进行多次登录、查询操作。而“超级网银”通过统一的操作界面,可直接向各家银行发送交易指令并完成操作,查询管理在多家银行开立的账户余额和交易明细,一个U盾可以完成多家银行的网银登录。

              ⑥对个人转账服务而言,“超级网银”比普通网银更为高效、快捷,甚至可以做到实时到账。对于公司而言,“超级网银”强大的资金归集功能,可在母公司的结算账户与子公司的结算账户之间建立上划下拨关系。

              ⑦目前“超级网银”的收费标准与普通商业银行网上业务的收费标准相差不大,只有部分银行宣布暂时不收取跨行转账手续费,而大部分银行公布的收费水平均不低于现有普通网银。

              ⑧“超级网银”实现了实时跨行转账和跨行账户实时管理,将引领整个银行业进入一个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时代。        

            • 9.

              我国的太空植物

              ①“神舟七号”遨游太空,激起人们美好的航天梦。你可曾知道,“神七”升空还可能丰富我们的餐桌呢。精选的农作物种子由返回式卫星或飞船搭载到太空,在微重力、高真空、零磁空间等条件下,就会发生地球上罕见的遗传变异,有可能呈现出一些新性状,产生更多变异性状优异的种予,这些种子再经科学家运用遗传技术精心研究,就能培育出太空植物。目前,我国的太空植物已有芝麻、茄子等系列品种,并且栽遍大江南北。

              ②“航芝l号”是我国首个航天芝麻品种。l996年,“航芝1号”原种搭乘我国第l7颗返回式卫星上天,在太空特殊环境诱导下,形成了一些突变体。科学家利用这些突变体,历经6年研究,培育出“航芝l号”。2005年,同样利用返回式卫星搭栽芝麻种子,成功培育出“中芝13”。航天芝麻除了质优的特点外,与一般芝麻相比产量可增加l0%~20%,经济价值很高。如今,“航芝1号”已遍布江淮的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7个省,每年种植上百万亩,占江淮主产区芝麻种植总面积的20%。

              ③除了太空芝麻,太空茄子也是一个优质的品种。它是成功选育培植并顺利进入市场的第一种太空蔬菜。这种茄子成熟时呈紫红色,放到锅里一炒就又变成了绿色。2008年,太空茄子在山东、湖北两省已种植了几百亩。这种茄子产量很高,山东亩产接近1. 5 万公斤,湖北也能达到 1 万公斤。更特别的是,割掉茄子的主茎,对菜地追肥,茄子又会很快长出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太空茄子呈紫红色,比普通茄子售价高,但由于其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仍供不应求。2002年搭乘“神舟四号”的共有4份农业材料,存活两份,分别被培育出了紫红色太空茄子和黑色太空茄子。黑色太空茄子有望于2009年通过项目验收并推广种植。

              ④1996年,食用菌种子也“飞”上了太空。由经过太空之旅的菌种培育出的食用茵,在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异。可是,由于在太空中,无法控制试验条件,也无法进行测试,试验的可重复性又非常有限,因此种子的变异就不可预知,这就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经过一年的努力,在没有得到理想的菌种后,这一项目暂时宣告停止。

              ⑤另外,太空稻、太空椒、太空瓜果等的试验也都在不断探索中,它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走上人们的餐桌。

              ⑥随着航天热的升温,太空植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成功进行了卫星或飞船搭载的“航天育种”研究。我国的“航天育种”研究已居世界先进水平,科研人员希望借助太空的特殊环境选育出更多的优异作物,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

            • 10. 假如没有台风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涡旋。它发生在南纬和北纬5~20℃左右海水温度比较高的洋面上。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海洋温度比较高的7-11月,南半球的台风发生在高温的1-3月,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当台风吹越海面时,风速可达17.2米/秒,掀起的巨浪有11多米高,最高的可达30多米。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中下的雨量可达200亿吨,由水汽凝结成雨所放出的热能相当巨大。台风的威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台风登陆之际,往往造成恶劣天气,风雨交加,酿成风灾水患。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灾害。近几年来,台风登陆频率增高,并有北移的趋势,偶尔还深入内陆,台风的影响面在扩大。 1975年,台风袭击了河南中部驻马店地区,24小时内降雨量达1100毫米以上,导致板桥、石滩等大水库堤毁库崩,酿成重灾。1988年8月,台风在杭州市掠过,西子湖畔80%的树木被刮倒,一片狼藉。市内断电停水,生产陷于瘫痪,人民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直接的经济损失达11亿元。每当因台风致灾时,人们常常想:假如世界上没有台风该有多好。 那么,假如没有台风又会怎样呢? 首先,如果没有台风的话,我国东南沿海盛夏季节气温将会骤增。持续的高温会造成作物热死,人畜中暑,造成高温引起热害。工厂将被迫停工,各项生产效率大大降低。身居东南沿海的人们在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盛夏,常会盼望多来几级台风,因为台风给人们带来大量的雨水与狂风,使气温骤然降低,给酷暑之中的人们以透气的机会,可见台风在盛夏消除热害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台风带来倾盆大雨,为缺乏淡水的沿海岛屿和城乡普降甘霖。一次台风带来的一场透雨,能缓解旱情,大量雨水储入水库,渗入地下,改善了夏季干旱的气候。近年来,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沿海城市和海岛更是年年都要闹水荒。1988年,我国最大的渔场之--浙江嵊泗列岛大旱,岛上水库干涸,来自沿海诸省市的11万渔民和岛上居民深受缺水的煎熬,十万火急地向上海求救。当时上海市曾紧急调用多艘油轮向嵊泗送水,旱情才得以缓解。可是用船送水,要付出很大的费用,真是滴水贵如油啊!如果没有台风,那么在盛夏干热时节,我国沿海城乡和岛屿的水荒将更会加剧,将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如果没有台风,我们沿海地区的湿润度就要大大下降。弄不好,江南沃野也将丧失,会出现沙丘成垄的干旱地区,江南的鱼米之乡也就不会存在了。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大自然长期演化的产物,似乎一切都作了精密的安排,什么也缺少不了。那么,这是不是说我们应该拜倒在台风的脚下?那也不是,人类不能消灭台风却要认识台风,掌握台风的规律,以便趋利避害,进而利用台风。比如说,每次台风来时,都带来了巨大的能量,一旦人们能驾驭台风,借其能量为人所用,人类也增加了一种巨大的能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