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①湖南省新化县槎溪镇鸟坳村位于千年鸟道的罗霄山脉,是候鸟南飞的必经之地,近年来,这里已成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个断点。难以计数的候鸟丧命于此。有当地村民表示,有一天打下来的鸟就足有1吨。这条迁徙路线上,大多是小型鸟,每只只有100克左右,1吨差不多就是10,000只野生鸟。

              ②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残忍和数字!殊不知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

              ③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即便是小小的麻雀每年也能捕食许多害虫。燕子能吃苍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1只大山雀在繁殖季节每天喂小鸟100余次,平均每窝按3只小鸟喂食,再加上大鸟自己的捕食,一天能消灭害虫400-500条,一窝大山雀在喂养幼鸟期间就可消灭害虫10000余条。在欧洲1000只紫翅椋鸟在繁殖期间能消灭22吨蝗虫,而1吨蝗虫一天的食物量与2500人一天的食物量相当。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贡献。猫头鹰的食物中99%是啮齿类动物,1只猫头鹰一个夏季所消灭的老鼠,相当于保护了1吨粮食;1年所吃掉的老鼠等于保护了一两万斤粮食。以此观之,每年鸟儿吃掉害虫保护的粮食足以供给地球上的人们吃好几个月。

              ④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它们与其他动、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存。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与其伴生的90种昆虫消失,35种植物消失,2至3种鱼类消失。在鸟类与植物的共生关系中有一种特别重要的依存关系,即许多植物的种子是靠鸟类来播散的。雁鸭类、鸠鸽、啄木鸟、乌鸦等,是植物种子的重要播散者,而且,很多植物种子经过鸟类消化后,更容易萌生和成长。蜂鸟、食蜂鸟、太阳鸟、啄花鸟、锈眼鸟、鹦鹉等鸟类嗜食花蜜,对有花植物的传粉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⑤与渡渡鸟一样,大颅榄树也是毛里求斯的一种珍贵特产。但是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最后彻底消失了。今天人们才知道,大颅榄树的种子必须靠渡渡鸟消化过后才能发芽,没有了渡渡鸟对大颅榄树种子的首先孕育和催化,大颅榄树就再也不会生儿育女和繁衍后代。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某种鸟类的灭绝与植物乃至人类的生存的关系。

              ⑥海鸟眼睛的盐腺,能把喝下去的海水中的盐分排出,据此人们就能把地球上占总水量97%的海水进行淡化。未来飞机的设计可以模仿蜂鸟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及掉头等特性。还有一些鸟类能飞越几千米的高空而保持脑血管供血畅通,不会缺氧,这也为人类提供了在供氧不足的高原环境中正常生活和延长生命的重要线索。

              ⑦鸟类每天吸入大量的空气,进食相当于其体重的食物。在呼吸和进食的同时,鸟类具有较强的富集有害物质的功能,空气和食物如果被污染,通过收集和分析鸟类胃内容物的方法,就可知道环境的污染状况。

              ⑧鸟类被直接利用那就是为人类提供衣食、医药、役用和观赏等生活之需等,事实上今天的人类几乎已经离不开鸟类。

              ⑨现在已知的鸟类有9775种,其中约4000种是候鸟。在这9775种鸟类中已有1212种灭绝,占所有鸟类的约1/8,此外,还有179种鸟类面临严重威胁,344种面临高度灭绝危机,688种鸟类目前已非常罕见。

              ⑩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挥霍以及对生物栖息地的不断破坏,人类身边的自然世界正在恶化和消失。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等占11%。破坏环境和大量捕杀鸟类,最直接的后果是人类将要忍饥挨饿。而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也消失,甚至殃及鱼类。例如,每两种鸟类灭绝,必然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消亡。失去了这些为数众多的生物资源,人类的生存将变得越来越拮据。更严重的是,如果大量植物随着鸟儿的消失而灭绝,人类生存就会陷入万劫不复危机。

              ⑪人类不是不可以利用鸟类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积极地保护鸟儿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正如人与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一样,人与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同样也是一个共生体,如果人类保护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人类也就在为自己铺就永续生存之道。保护鸟类和其他动植物,也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 2.

              雪的功能令人惊奇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 3.

                                                                                                          扇子的学问

              邓云乡

              ①扇子,是北京人度炎夏爱不释手的宝物。伏天里,虽说人人手中都摇着一把扇子,但由于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修养的不同,所用的扇子亦各有别。

              ②用蒲葵叶稍事加工即成的芭蕉扇以及用竹篾、麦秆编制的普通扇子,物美价廉,颇受大众欢迎;但就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论,则不如羽扇、团扇和折叠扇。

              ③羽扇的历史最为悠久。晋人崔豹《古今注》一书所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已有用鸟头羽毛制成的扇子。唐以前宫闱中所用的扇子,皆由羽毛制成。诸葛武侯与宣王司马懿在渭滨交战时,武侯就是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肌理,对人体有益。北京的老人或僧、道、尼等各教弟子,深知古人“避风如避箭”这一养生之道的奥秘,故而于盛夏皆喜用羽扇取凉。

              ④团扇为圆形短柄的扇子,古代宫中常用,又叫宫扇,为古代年轻女子一种不可少的装饰品。其作用主要是用以遮盖,手执一扇不但可以增添主人无限娴雅文静的仪态,有时还能体现少女活泼天真的个性。

              ⑤正因为团扇带有装饰性,所以扇面大都选用丝绢绫罗一类的织品,以便在上面点染绘画,增加装饰美。故而梁朝的大文学家江淹有“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之句。

              ⑥昔日北京豪门中的太太、小姐以及梨园界的坤伶多喜用团扇。北京崇文门外花市的绢花作坊,每年夏季必集中人力、物力大批制作团扇,以供市场需求。其所制团扇,分素扇、字扇、画扇三种。字扇与画扇,是将成批的普通素扇“过行”给画匠或写字匠,雇佣他们在扇面上书写唐诗、宋词,彩绘花鸟虫鱼。至于素扇,上面虽无字画,却都是工精料细的上等品,扇柄以象牙或沉香木为之,柄端系有小巧玲珑的翡翠或玛瑙雕成的“扇坠儿”,价格昂贵,专门卖予有钱人。

              ⑦北京人喜用的折叠扇,又称聚骨扇或紧头扇,本是外国的贡品。苏东坡记载说:“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二指许。”由此可知折扇至少在北宋时已由朝鲜传入我国。明代张东海亦以为折扇贡于东夷,永乐间始盛行于中国。说传入宫中时为太监所见,觉得此物展开即用,收拢易藏,非常方便,于是纷纷仿制,后逐渐传入民间。

              ⑧折叠扇的扇骨、扇面有非常考究的。韵古斋所售之扇骨,有紫檀、象牙、乌木、棕竹、湘妃竹、毛竹、梅鹿竹、广漆、菠萝漆、嵌金银丝、嵌螺钿等精雅的上品,并时而出售从宫中溢出民间的雕有正龙、侧龙、百龙、百鹿、百鸟等极为罕见的老扇骨子,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物,皆为清宫造办处所制,所刻鱼龙鸟兽及蝇头细楷,刀法清晰,不失规矩笔意。荣宝斋出售的扇面,有重金、红金 、洒全、块金、发笺、白面、黑面、珊瑚面等。这些质地精良的扇面,价值并不昂贵,但一经配上张大千、溥心畲、齐白石等著名书画家的水墨丹青,便成了稀世之珍。

            • 4.

              神州第一味

              ◆刘英敏

                 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此亦豆腐之谓乎?

                 ②认识中国,可从豆腐找到绝佳切入口。儒释道左右中国几千年,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豆腐最能代表中国的味道,因其多有“道味”。这,首先因豆腐的发明者是道者。中国文化史上地位很高的《淮南子》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豆腐,一边成就了《淮南子》。豆腐先是道者的长寿膏丹,后来传入民间。道家发明的豆腐营养中华文明两千余年,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刘安乃汉高祖刘邦之孙。豆腐因而有了庙堂、江湖和红尘三者的机缘。故,国人上上下下,神州东西南北,莫不深爱之。

                 ③若说豆腐为道家之味,则红烧肉为法家之味,大蒜炒肉为儒家之味,苦瓜肉丁为墨家之味吧。红烧肉不能日日吃(犹如治国不能长期用法家),其它的,但食无妨。豆腐之味有容乃大,因其“几乎无味”,所以左右逢源:加点肉末,则具儒家韵味;油豆腐烧肉,别有法家风貌;白水煮豆腐,深得佛家情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块霉豆腐可为穷人下一餐饭,一桌豆腐宴可为主人壮脸面。豆腐干豆腐丝霉豆腐臭豆腐乃至水豆腐或者豆浆……士农工商兵家戏子三教九流均可在那儿找到胃的知音,正如西方人在“啃得急”、汉堡包以及可乐中寻到胃的伴侣。据说西方人也开始兴做豆腐,不一味地“啃得急”了——心放慢而食热豆腐也,以至于英文多了个新词“TOFU”(豆腐)。我想,这不仅仅因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之实用大优点,更因“豆腐得味,远胜燕窝”的至味和内中所藏的东方生活趣味与哲理吧。

                 ④豆腐的温柔朴善,源自她的“娘”——黄豆的良善仁厚。黄土地,黄豆子。五谷之一的“菽”(大豆),中国是最早的栽培者。《诗经·小雅·小宛》云:“中原有菽”读之,思古之幽,五内俱热。豆子、豆腐为国粹。玉米、红薯等许多粮食作物传自外邦。菽,总让我们亲切。“菽水承欢”的亲情,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农家乐,________,________这些,很中国。菽,实在有中国人的朴茂含蓄,予多取少,没有麦之芒,不像高粱那样张扬……它营养丰富,以至于军粮(含军马饲料)也少不了它。但它却不需多少肥料,因为自备了根瘤菌,可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素而自产肥料并改良土壤。许多粮食用来做酒,大豆却“不参加这类派对”,甘心平凡,大智若愚。如此良善之“娘”,其“后代”能不好吗?豆腐“之前”的水豆腐,似____A____,芳心如水才思荡漾。水豆腐“之前”的豆浆,外活泼内仁和,如史湘云。豆浆配油条,乃乾与坤、阴与阳、水与火、刚与柔……之配,因其含如许高度之哲理,方成就“油条加豆浆”之美味。豆浆和牛奶,国人宜豆浆。牛奶有游牧文明的冲动野力;豆浆具农耕文明的隐忍良善。豆腐呢,好比宝钗,入得厨房,____B____。豆干像晴雯,性韧味厚。油豆腐,可比附一下王熙凤。霉豆腐像刘姥姥……

                 ⑤“旋乾磨上流琼液,煮月档中滚雪花”——唐诗的如此意境当永随国人。“才闻香气已先贪,白褚油封由小餐。滑似油膏挑不起,可怜风味似淮南。”如此滋味当长存人间。“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如此精神美味应永存天地间!

                 ⑥啊,豆腐,识君之味,百味可解!

            • 5.

              揭秘“天宫二号”

              ①“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待在摇篮里。”这是现代宇宙航行学奠基人——“航天之父”康斯坦丁•乔奥尔科夫斯基的名言。北京时间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搭载着“天宫二号”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这意味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②“天宫二号”由资源舱和实验舱组成。资源舱为“天宫二号”在太空飞行提供能源,实验舱为航天员太空生活和科学实验提供洁净、温湿度适宜的活动空间。它的外形虽然和“天宫一号”相差无几,但却有很多新突破。

              ③“天宫一号”主要是和载人飞船配合完成空间交会对接,而“天宫二号”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太空补加技术,这是“天宫二号”的一大突破。当未来空间站建立起来后,内部原料是有限的,需要货运飞船不断为它补给食品、水及燃料。

              ④“天宫二号”的另一大突破,是运用多项技术实现航天员中期驻留。比如,为了让“天宫二号”更加宜居,研发者在灯光、降噪、内饰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设计。再如,为进一步提升水利用率,“天宫二号”采用再生生命保障技术,对污水进行再生循环。根据计算,航天员每天耗水约8.5公斤,如果对洗涤用水进行回收利用,每天消耗将减少约3.5公斤;如果对尿液净化处理,再循环使用,耗水量还将进一步降低。

              ⑤“天宫二号”上还进行了高等植物太空培养实验。电影《火星救援》中,主人公通过种植土豆求生存,终于重回地球的故事告诉我们,想要翱翔太空,食物是首要条件。不过,要想在太空中实现植物的生长,需要解决包括微重力等一系列与植物生长发育有关的环境问题。这也是“天宫二号”进行高等植物培养实验的目的。科学家先在地面精心挑选了水稻和拟南芥种子,然后将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放进特制的多功能培养箱,随“天宫二号”进入太空。科学家通过地面遥控指令调节培养箱温湿度、光照、营养液供给,为种子的生长发育提供环境保障。

              ⑥拟南芥种子经历48天的培养,完成抽薹开花和结荚。11月18日,随着“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顺利降落主着陆场,高等植物太空培养箱成功回收,于当天顺利运抵中科院。除此之外,“天宫二号”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呢?我们拭目以待。

              (选自环球网,有删改)

            • 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南极冷还是北极冷?

              袁林喜

                 ①1929年11月29日,美国海军中校理查德·伯德飞越南极,成为第一个飞越南极的人。而就在3年以前,伯德也成功飞越了北极。所以也是第一个同时飞越过两极的人。

                 ②你如果遇到他,会问什么问题呢?恐怕很多人会问这个问题:南极冷还是北极冷?

                 ③南极冷还是北极冷?先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的两极考察站。北极的黄河站位于北纬79°,夏天拜访那儿的人可以发现,考察站周围的海湾积雪全融化了,大量苔原植物生长繁茂,甚至出现很多开花植物,北极绒鸭、北极燕鸥等海鸟活跃起来,呈现出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象,让人怀疑是否真的到了北极!相比之下,位于南纬62°的长城站,却是另一番景象,考察站区常年积雪不融化,温度也低,动植物种类稀少。数据显示:北极的年平均气温为零下10℃左右,最低纪录为零下70℃;而南极的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5℃至零下30℃,最低纪录是零下90℃。显然,南极要比北极冷!

                 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南极比北极更冷呢?

                 ⑤首先是南极与北极的地形差异。南极为大海包围的陆地,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其中约98%被大陆冰盖覆盖,而且这些冰盖的平均厚度可达近2000米,终年不化。北极地区则是陆地包围海洋,北冰洋主要被欧亚、北美大陆所包围,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其中冰面积约为850万平方千米,仅为南极冰面积的60%左右。而且,北极地区的冰雪在夏季会大量融化,导致夏季冰面积更小。此外,北极的北冰洋海水的热容量大,吸热本领强,吸收的热量就更多,导致北极比南极要暖和得多。

                 ⑥其次,南极海拔比北极高。南极平均海拔高度为2350米,其中超过3000米的地方约占南极大陆面积的25%,最高约514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而北极近2/3的面积都是海洋,平均海拔仅与海平面相当。海拔越高温度就会越低,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因此南极就会比北极气温更低。

                 ⑦第三,南极热量交换比北极少。由于南大洋有绕南极的西风环流和南大洋环流,南极无论是大气环流还是大洋环流均比较封闭,与中低纬度的热量交换较少,得不到热量的有效补充。相比较而言,北极地区与中低纬度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的交换则比较频繁,来自于中低纬度的热量可以通过环流向北极地区进行有效输送,这样就导致北极比南极温暖。

            • 7.

              古人如何测风量雨

              霍寿喜

              ①在我国古代,气象学还不是一门成熟、独立的学科,但观测天气气候的变化,却是自古就有的人类科学活动之一。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就有文字记载气象方面的观测资料,殷墟甲骨文卜辞中也有天气预测和实况的记载。

              ②古代最原始测风器主要用于测量风向。

              ③用布帛之类挂在竿上,后来改用鸡毛做成条形或扇形的羽葆,风吹羽葆扬,与羽葆指向相反的方向即为风向。条形鸡毛、扇形羽葆的重量不同,古人分别称作五两、八两,使用时可因地制宜,比如楚地风小,宜用五两;北方和沿海风力较大,宜用八两,等等。

              ④除观测水平方向的风外,古人也观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旋风,方向混乱的乱风。例如,把自上而下吹的风叫作“颓风”,也叫“焚轮风”,自下而上吹的风叫“飙风”,也叫“扶摇风”等,可见对风的观测非常细致。

              ⑤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是我国唐代的李淳风。他官居太史令,集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气象学家为一身,公元645年就著《乙巳占·侯云法》,记载了测风环境、测风工具和测风办法,当时把风力分为八级:一级动叶,二级鸣条,三级摇枝,四级堕叶,五级折小枝,六级折大枝,七级折木飞砂石或伐木(折木),八级拔木树和根。这八级风,再加上“无风”和“和风”(指温和,尘埃不起的风)两个级,合为十级。这和现代气象观测学对风级的描述已经非常接近了,比英国的“蒲福风力等级”早了一千多年。

              ⑥最早的测雨器记载见于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所著的《数书九章》(1247年)。

              ⑦该书第二章为“天时类”,收录了有关降水量计算的四个例子,分别是“天池测雨”“圆罂测雨”“峻积验雪”和“竹器验雪”。其中“天池测雨”所描述的“天池盆”已经和现代气象观测所使用的雨量筒非常接近了,而方法上则采取“平地得雨之数”来度量雨水,堪称世界上最早的雨量计算方法,为后来的雨量测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⑧书中也把“降雪”也纳入“降雨量”的范畴,只可惜,在降雪量测量方面,只实测降雪的厚度,并没进一步折算为降水量。

              ⑨到了明清时期,测风量雨有了集中的场所——观象台,不仅有气象观测,还有天文观测。各地州、县,也负有观测任务,凡有灾异现象,特别是风灾、雨灾等气象灾害,都必须呈奏,诸如《晴雨录》《雨雪粮价》之类,各地官员也有大量的有关当地天气、气候及气象灾害的奏折。如今,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珍藏着大量的古代有关天文地理、黄河水文、气象灾害方面的资料。

              ⑩与现代测雨工具最接近的当属“乾隆测雨台”了,它以黄铜制造,为圆筒型,筒高一尺五寸,圆径七寸,置于测台之上,用于量雨,测台正面书有“测雨台”三个大字,旁边则是“清乾隆庚寅五月造”的字样。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04月15日16版)有改动)


            • 8.

               ①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科技之于奥运,同样不会例外。2016年北京时间8月6日至22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当运动员在奥运会赛场上继承并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的同时,奥运科技也使这种精神在技术上传递得更多、更广、更快。奥运科技创新一直在引发奥运竞技的革命,甚至影响到一些项目的兴衰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②检测设备能够帮助参赛者科学备赛。里约奥运会,多数代表团都携带了新技术支持下的各种检测设备,主要是为了随时掌握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指标和运动时的竞技机能指标,把数据传输到电脑进行分析,科学安排运动员的饮食、休息以及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训练量等。美国女排使用的VERT小型跳跃检测器,佩戴在运动员的手腕或者穿在腰部,通过各项技术指标的传递和检测分析,通过实时的反馈装置传输到App上,然后通过电脑及时进行详细分析,帮助运动员调整各种参数,最大限度地避免伤病的出现。同时,可以让运动员在前一个动作保持适量,不会影响到下一个动作的训练效果。美国运动员A-格拉斯曾经表示,她在2012年奥运会中负伤,所幸的是现在VERT技术的出现,帮助教练团队实时掌握其运动强度,不仅保证了她免于在训练时受伤,还延长了她的运动职业生涯。宝马公司为美国游泳队设计了一款运动追踪系统,把LED灯放在运动员的手腕、肩部、臀部、膝盖、脚踝等部位,实时跟踪监测运动员的各项技术指标,为改进游泳机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③________从2012年奥运会上开始起步的大数据分析,在里约奥运会上已经在唱主角。之所以重视数据分析,是因为科学技术真的可以从数据分析中得出规律,从而改变优化运动员的竞技模式。0.1秒就有可能改变一个运动员的命运。很多先进设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得运动员的各项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完成运动员训练和休养生息的科学计划。英国研发的数据分析系统用在了拳击选手亚当身上,以确保她能够获得奥运会冠军。德国帆船队拿到了软件公司设计的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水流、风力等自然条件数据分析建立了相关模型。韩国引进最为先进的光线治疗仪,用唾液的酶对选手进行压力分析,用神经反馈系统得出的数据去研究运动员的心理,并且能够很好地让运动员克服时差的影响。

                 ④________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应用运动空气动力学等设计可以改变空气流动的3D打印技术,到运动员的比赛服装,到各种跑鞋,举重鞋等,都在极力向着规则的边缘靠近,为的就是成绩提高哪怕是0.01秒,或者多抓起、挺起几克。耐克利用3D打印技术开发硅胶凸起,用于改变奥运赛跑选手周围的空气流动,减少阻力。阿迪达斯利用身体扫描仪设计出新的比赛服装,可以让游泳选手用最小的阻力比赛。瑞士自行车公司Asoss利用“风洞”,为美国自行车队打造了合身的服装。很多团队的比赛服都具有高弹力,用特殊的纤维面料制成,可以促使静脉肢体回流、减少血液淤带,带走废物,提高人体能量供应,缩短恢复时间,让运动员以最好的状态参加比赛。

                 ⑤________里约奥运会在转播和摄影摄像方面的特点,就是机器人拍摄,可以覆盖360°,让奥运赛场不再有死角。里约奥运会上,美国新闻照片巨头、第31届夏季运动会官方摄影合作伙伴Getty Images在多个场馆中运用了来自英国一家名为“Mark Roberts MotionControl”工作室开发的全新机器人拍摄技术。通过全新的软件技术,摄像师可以利用电脑操作摄像头的角度,360°捕捉特定画面,得到此前无法捕捉或者无法拍摄到的画面,尤其是那些激荡人心的特写镜头,更需要这些先进的技术来完成。当然,在赛场外,因为飞猫技术的应用,观众就不用担心视觉享受的问题了。 (选自《科学之友》2016-09)

            • 9.

              [甲]飞向太空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攻克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攻克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的强辐射,  (1)    (2)  )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攻克的另一难关。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觉模糊,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言明显失真或中断。

                 ⑥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决非想象中的漫游仙境。

              [乙]宇宙里有些什么(节选)

                 ①我们把目光投向无穷无尽的宇宙。

                 ②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  (3)    (4)  )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溶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萤火虫呢。

                 ③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④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分之一。人到了这种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来,因为它的引力是那样大,人的骨骼早就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

            • 10.

              黑猪肉为什么那么贵

              ①据悉,黑猪肉一般比白猪肉高出好几倍,不少部位的肉售价已经高达百元以上,却不管市场上的白猪肉价格如何波动,都能在抢购热潮中让自己“稳若泰山”、“岿然不动”。黑猪肉专卖店门庭若市现象的发生,除了人们对黑猪肉自身的产品价值有了进一步认识,想借此通过产品来达到营养、安全与健康饮食的需求之外,还与黑猪独到的养殖方式息息相关。

              ②当今市场上,生猪养殖所用的成品饲料往往添加激素、瘦肉精、抗生素、三聚氰胺等添加剂,打破了猪的正常生长规律,猪肉主的药残对人体的损害也越来越大。而黑猪养殖一般采取林下散养的方式,因猪种珍贵,故饲料也往往选取优质纯粮系列产品,如玉米、豆粕、麸皮、稻糠等,绝不添加任何违禁药物。

              ③黑猪养殖基地内一般都采取在饲料中添加中药的方式对疫病进行防控,并设有“中药配药室”,储有党参、黄芪、大青叶、板蓝根等40余种中药材。这使得生产出的猪肉中不仅无抗生素等药物残留,而且含有一些对人体有益的重要成分,可谓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模式。同时,食用这种猪肉也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病率。

              ④黑猪的养殖不似白猪,实行圈养的方式,而是林下散养,它们睡发酵床,这种“床”很柔软。这是按比例,铺上秸秆、锯末、稻壳等加有益菌发酵组成的,厚度大约50—80cm,猪睡在上面,一年四季几乎恒温。可以说,这种发酵床是目前为止最先进、最科学的福利养猪技术,能够确保猪肉的肉质优良。

              ⑤跳水、游泳、跨栏等运动能使黑猪消耗脂肪,提高瘦肉率,增强肌纤维韧性,使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其实,每一种体育运动对猪都有不同的影响,比如奔跑主要是锻炼四肢,游泳更大程度上会让猪肚子的肥肉减少,提高瘦肉率,让肉质更鲜美。

              ⑥在这种十分健康的黑猪养殖模式下,黑猪肉也由此变得更加紧实细腻、营养丰富了,此外该猪种的肉质还呈现出了肉色鲜红、大理石花纹明显、弹性强、胆固醇含量低、醇香可口等一系列优势特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