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扇子的学问

              邓云乡

                 ①扇子,是北京人度炎夏爱不释手的宝物。伏天里,虽说人人手中都摇着一把扇子,但由于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修养的不同,所用的扇子亦各有别。

                 ②用蒲葵叶稍事加工即成的芭蕉扇以及用竹篾、麦秆编制的普通扇子,物美价廉,颇受大众欢迎;但就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论,则不如羽扇、团扇和折叠扇。
                 ③羽扇的历史最为悠久。 晋人崔豹《古今注》一书所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已有用鸟头羽毛制成的扇子。唐以前宫闱中所用的扇子,皆由羽毛制成。诸葛武侯与宣王司马懿在渭滨交战时,武侯就是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肌理,对人体有益。北京的老人或僧、道、尼等各教弟子,深知古人“避风如避箭”这一养生之道的奥秘,故而于盛夏皆喜用羽扇取凉。
                 ④团扇为圆形短柄的扇子,古代宫中常用,又叫宫扇,为古代年轻女子一种不可少的装饰品。其作用主要是用以遮盖,手执一扇不但可以增添主人无限娴雅文静的仪态,有时还能体现少女活泼天真的个性。
                 ⑤正因为团扇带有装饰性,所以扇面大都选用丝绢绫罗一类的织品,以便在上面点染绘画,增加装饰美。故而梁朝的大文学家江淹有“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之句。
                 ⑥昔日北京豪门中的太太、小姐以及梨园界的坤伶多喜用团扇。北京崇文门外花市的绢花作坊,每年夏季必集中人力、物力大批制作团扇,以供市场需求。其所制团扇,分素扇、字扇、画扇三种。字扇与画扇,是将成批的普通素扇“过行”给画匠或写字匠,雇佣他们在扇面上书写唐诗、宋词,彩绘花鸟虫鱼。至于素扇,上面虽无字画,却都是工精料细的上等品,扇柄以象牙或沉香木为之,柄端系有小巧玲珑的翡翠或玛瑙雕成的“扇坠儿”,价格昂贵,专门卖予有钱人。
                 ⑦北京人喜用的折叠扇,又称聚骨扇或紧头扇,本是外国的贡品。苏东坡记载说:“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二指许。”由此可知折扇至少在北宋时已由朝鲜传入我国。明代张东海亦以为折扇贡于东夷,永乐间始盛行于中国。 据说传入宫中时为太监所见,觉得此物展开即用,收拢易藏,非常方便,于是纷纷仿制,后逐渐传入民间。
                 ⑧折叠扇的扇骨、扇面有非常考究的。韵古斋所售之扇骨,有紫檀、象牙、乌木、棕竹、湘妃竹、毛竹、梅鹿竹、广漆、菠萝漆、嵌金银丝、嵌螺钿等精雅的上品,并时而出售从宫中溢出民间的雕有正龙、侧龙、百龙、百鹿、百鸟等极为罕见的老扇骨子,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物,皆为清宫造办处所制,所刻鱼龙鸟兽及蝇头细楷,刀法清晰,不失规矩笔意。荣宝斋出售的扇面,有重金、红金、洒全、块金、发笺、白面、黑面、珊瑚面等。这些质地精良的扇面,价值并不昂贵,但一经配上张大千、溥心畲、齐白石等著名书画家的水墨丹青,便成了稀世之珍。(摘自《语文素养读本·初中卷》第6册,有删改)
            • 2.

              从“雾都”到“霾都”

              ①在中国有一座城市以雾而著称,就是“雾都”重庆。

              ②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不过气象部门的统计分析表明,近年来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灰霾天气倒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③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而词典对“霾”的解释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能见度小于10千米。而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为霾。

              ④据气象部分研究人员所说,重庆由于二战时期的军工开发和以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降低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霾。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郑州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乌鲁木齐被戏称为“西部雾都”“‘雾’鲁木齐”……曾经有媒体报道“北京盛夏季节30℃大雾弥漫”,我们已经知道雾是低温下饱和气块的标志,夏季30℃的高温条件下,水汽很难达到饱和程度,出现的肯定是霾。

              ⑤霾会降低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的肺部,造成人的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1%。

              ⑥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的日变化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恐怕短期内也很难发生改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


            • 3.

              水车前,能预警生态环境的神草

              陈博君

                 ①2013年9月初,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在鄱阳湖开展水面植物调查时,在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沙湖和大湖池两大核心湖中,均发现了大面积长势良好的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植物——水车前。这一发现让参与调查的师生兴奋不已。由于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这种珍稀水生植物近年来在很多地方都已难觅踪影;在鄱阳湖保护区发现如此大面积的水车前,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

                 ②水车前,又称龙爪草、水带菜、瓢羹菜,水鳖科水车前属,一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喜生于淡水静水中,多在水质较好的池塘、溪涧或水田、水沟中生长。它只适应弱酸性软水,对水质的要求特别高,很难在高硬度及碱性水质中生存,因而是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

                 ③水车前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水生植物,其每千克干重植株的蛋白质含量高迭310克,属优质的植物蛋白源。同时,其脂肪、糖和氮的含量也较高,分别占干重的8%、6%和3.7%左右。在我国南方很多地区,数十年前水车前野生资源还比较丰富的时候,人们经常会采摘其嫩叶食用,水车前不仅味道鲜,口感好,还能清凉润肺,滋补身体。

                 ④水车前味道如此鲜美的奥秘在于其氨基酸含量极高。通常,每千克水车前的总氨基酸含量高达  (1)  克,而甘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等  (2)  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又占总氨基酸含量的  (3)  %。因此,水车前浑身充满了“鲜味”基因,是开发风味食品和制造天然鲜味添加剂的优质原材料。

                 ⑤这么美味又营养的食物,当然不可能仅仅为人类所独享,很多野生或人工饲养的动物也十分钟爱这种藏在水中的小小植物。对于很多为了觅食而不得不长途奔波的候鸟来说,水车前的果实不仅味道可口,而且营养丰富,是珍贵的食物。在勤劳的农夫眼中,水车前则是理想的饲料,无论是喂养生猪,还是饲养龙虾,水车前全株都是很好的饲料。水车前的利用价值特别高,一点儿也不浪费。此外,将水车前全草打捞起来,沤在农田里,还可作绿肥。

                 ⑥除了直接食用,水车前全苹均可入药。每逢春夏时节,人们将水车前采来洗净、晒干,即成了一味功效独特的中药材。摇身一变,水车前拥有了一个专属的草药名称——龙舌草。明代

              牵时珍在《本草纲目》之《草八·龙舌草》中记载:“龙舌生南方池泽湖泊中。叶如大叶松菜及不苡状。根生水底,抽茎出水,开白花。根似胡萝卜根而香,杵汁能软鹅鸭卵。方家用煮丹砂,煅白矾,制三黄。”书中还注明,其性味“甘、成,寒,无毒”,若“治痈疽,汤火灼伤,捣涂之”。

                 ⑦另据现代药理分析,龙舌草的水煎浸膏对人体病灶分离培养的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因此,龙舌草不仅有化痰止咳的特珠功效,还可临床外用有效治疗颈淋巴结结核。

                 ⑧水车前不仅可以食用和入药,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叶婀娜多姿,其花美丽清新,因此,水车前既可在水族箱培育用于观赏,又可在庭园水池中栽培用于点缀。

                 ⑨水车前曾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中、华东和华南等地区,许多省份均有野生资源。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水车前在很多地方已经消失,原生群落变得十分稀少,如令已被列为渐危物种,并被收录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成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选白《百科知识》2016年第18期,有删改)

            • 4.

              十面“霾伏”

              ①我国气象资料显示,随着大气污染越发严重,今年全国各地普遍遭受十面霾伏。尤其是近3年,霾像个巨大的罩子盘踞在我们头顶,而且时间越来越长,次数越来越多,让人十分忧虑。如果继续按照目前的形势发展下去,未来我们将很难摆脱“霾”的困扰。

              ②霾又称大气棕色云,在我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霾天气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略带蓝色。”空气中的沙尘、粉尘、硫酸与硝酸盐、黑炭、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降低。当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时,在气象上,将这种不是由水滴、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的大气现象称为霾。

              ③“雾”和“霾”有什么区别呢?北京气象台台长郭虎说,“”和“”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霾和雾在肉眼看来主要是颜色的不同。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出现霾时,空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能见度大于5公里且小于10公里是轻度霾;空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能见度大于2公里小于等于5公里属于中度霾;空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且能见度小于等于2公里就是重度霾了。

              ④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其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却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周边积累。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的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极限,导致污染物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三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近些年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工业的发展,机动车辆猛增,使得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能见度降低,使整个城市看起来灰蒙蒙的,在车辆繁忙的交通要道,灰霾情况会尤其严重。

              ⑤霾天气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医学专家提醒市民在雾霾天气里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 5.

              ①提高全民阅读,非但不必盯着纸质图书的阅读量,还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数字化阅读水平。只有让阅读变得触手可及,才能更好地创造全民阅读的氛围和环境。

              ②“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在京公布。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2本。

              ③与2013年相比,去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上升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上升了8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比2013年的4.77本略有下降,电子书阅读量比2013年的2.48本有所提升。这就是说,去年国内的数字化阅读率和电子书阅读量均比传统阅读有了明显提高。

              ④这些年来,国内全民阅读无论人群覆盖面还是阅读量来讲,一直都处在低位水平。比如,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近年来一直都在4本出头,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以及日本的40本。 考虑到生活方式和读书习惯养成不易,这一现象短期内恐怕难以得到根本改观,纸质图书阅读在未来还可能进一步走低。

              ⑤不过,数字化阅读的发展,可为全民阅读的提高拓宽渠道和平台。这一方面是因为,数字化阅读是未来大趋势。近年来,国内数字化阅读增长很快,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阅读偏好。2013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首度超过了50%。另一方面在于,电子书等数字化阅读方式,为不同人群提供了低成本、易获取、内容多的阅读选择。

              ⑥纸质图书价格近年来一直在上涨。如今一本纸质图书动辄四五十元,比前几年贵出不止一倍。这让许多原本就不经常买书的人望而却步。数字化阅读则不一样,不仅正规出版的电子书远较纸质图书便宜,而且在电脑、PAD、手机等平台都可随时阅读,十分方便。电子书易于保存和内容搜索,也是数字化阅读的优点。种种因素决定了,未来人们将越来越多地通过数字化媒介进行图书阅读。

              ⑦许多人一直有所误解:提到阅读,联想到的就是纸质图书、杂志等传统阅读方式,而不把电子书当作正儿八经的阅读行为。特别是有些爱书人士,觉得电子图书阅读格调太低,耻于言及。实际上,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不过是媒介、载体不同而已,哪怕阅读感受有所区别,在内容获取上并无差异。历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都把数字化阅读当作一项重要指标,也足以说明问题。

              ⑧提高全民阅读,非但不必盯着纸质图书的阅读量,还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数字化阅读水平。如在乡镇、村居整合建设数字图书服务平台,就是为提高全民阅读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今年是“十二五”期间全国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的最后一年,这项工作的进展及其未来规划,应受到足够重视。只有让阅读变得触手可及,才能更好地创造全民阅读的氛围和环境。    

            • 6.

              会看食品的“简历”

              ①在超市里买东西时,你会主动去看包装上的食品标签吗?怎么看懂食品标签?

                ②首先看食品类别。标签上要标明食品的类别,类别名称必须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以免企业“忽悠人”。例如,一盒饮料的名字叫做“咖啡乳”,但它究竟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牛奶制品?如果看见标签上的“食品类别”项目注明“调味牛奶”,这就说明,这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咖啡和糖,而不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剂、咖啡和少量牛奶。这样的产品和牛奶的营养价值比较接近。反过来,如果是在水里加了点牛奶和咖啡,那么在食品类别上就属于“乳饮料”,不能叫做“调味牛奶”。它的营养价值就比牛奶差远了,不能用来替代牛奶给幼儿喝。

                 ③第二看配料表。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不过,找到配料表有时候很不容易。首先要把包装四面都看清楚,皱褶部分要翻开,甚至顶部和底部也要翻过来看看。因为有些企业非常不愿意消费者看到产品原料的细节情况,不仅把字印得特别小,而且往往藏在最不容易找到的地方。不过不用担心,只要你耐心寻找一定能找到,否则该产品就是违法产品,你可以举报它。配科表有三大看点:

              ④第一大看点,看原料排序。按法规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排在最后一位。例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麦芽糊精,燕麦,核桃等”,说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的燕麦和核桃都很少。这样的产品,营养价值还不如大米饭。如果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燕麦,米粉,核桃,蔗糖,麦芽糊精等”,其品质显然会好得多。

                ⑤第二大看点,看是否有你不想要的原料。如糖、盐、氢化植物油等不健康配料,还有可能产生过敏或不良反应的配料。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对花生过敏,那么买饼干等食品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地看看,配料表中有花生的绝不能买。

              ⑥第三大看点,看其中的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也越来越严格了。看食品添加剂并不难,看到带颜色的词汇,比如“柠檬黄”、“胭脂红”等,一般是色素;看到带味道的词汇,比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等,肯定是甜味剂;看到带“胶”的词汇通常是增稠剂、凝胶剂和稳定剂,等等。

                 ⑦第三看营养素含量。对很多食物来说,营养素是人们摄取的重要目标,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越高越好。而对于以口感取胜的食物来说,也要小心其中的能量、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等指标。

                ⑧第四看产品重量、净含量或固形物含量。有些产品看起来可能便宜,甚至贴着“降价”标签,但如果按照产品重量来算,反而比其他同类产品昂贵。也可能一种产品用手掂一下觉得挺重,但重量都来自包装,真正能吃进去可能没多少。

              ⑨第五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质条件。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出厂时具备的应有品质,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很可能吃了也没危险;保存期或最后食用期限则表示,过了这个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

              ⑩最后还要看认证标志。在同等情况下,最好能够优先选择有认证的产品。

            • 7.

              -

              “傲慢”的白松露

              汤园林

              ①白松露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野生真菌,每454克的价格居然卖到2 000美元以上,尽管如此,它还是供不应求,被很多顶极餐厅视为珍宝,把它切成如纸一样薄的小片,洒在银盘里展示。无论你多么挥金如土,也不可能大快朵颐,每次也只能尝到那么薄薄的几片。这个看上去很普通的菌子,为什么竟如此珍贵?

              ②白松露对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它只和橡树的根须共生存,这里是它最温暖的家,也许不够美好不够肥沃,但它就是用全部心思爱着。因此,想要采摘白松露,只能在橡树密集的丛林里。有人曾经将菌种接在新鲜的橡树苗根部,然后小心地浇灌呵护,希望在这个舒适的环境里,它能够茁壮成长。事实上,松露总是“不识好歹”地要么不长,要么就长成没有香味的怪物,松露没了香味,就像人失去灵魂,再也没有任何价值。它虽然不具备人类的复杂感情,但只要阳光、水量或土壤的酸碱值稍有变化它就敏感地觉察到了,它拒绝被赶离家园,拒绝被别人操纵。

              ③白松露难以被发现,凭人的肉眼和嗅觉根本不能寻找到它,它像一个隐士,从不轻易暴露在浮躁的人群中。在意大利,采集白松露需要牌照,挖掘松露的家庭世世代代从事此业,他们被称为“松露猎人”。通常“松露猎人”家里都有一张祖传的松露地图,就好像“藏宝图”,因为松露生长具有记忆性,即生长过松露的橡树下每年都会再生出松露来。因此哪片树林哪棵橡树下有松露就成为家族的最高机密,为了保持秘密,这张“藏宝图”如同中国的武功秘籍。通常是半夜2点之后,他们拿着拐杖和泥锄,带着猎狗,偷偷按照地图指引去挖掘白松露。猎狗只要一发现松露的味道就会疯狂刨土,采集的一个最关键要素,就是一定要把土壤原样埋好,否则下一年就休想见到白松露的影子。你可以采摘食用我,但必须尊重我的一切习惯!

              ④而且,到目前为止,白松露还没有人工培育的方法。松露和鱼子酱、鹅肝并称为全球三大顶级食材,鱼子酱和鹅肝都已经找到了人工培育的方法,唯有松露只能完全在纯自然野生状态下生长。很奇怪对不对?人类现在掌握的科技已经能够克隆一头牛,甚至开始解码自身的基因,可偏偏拿白松露毫无办法,不管人们怎么努力怎么套近乎,它始终保持骄傲,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招安”,它和橡树根须之间需要的自然口令人类至今无法破译。它的人生是唯一的、无法复制的。

              ⑤白松露的“傲骨”导致这种生物非常罕见。到目前为止,这种野生真菌只在意大利小范围地方被发现,就算是在最好的年份,全年产量也只有3吨左右

            • 8.

              未来网络用灯光

              ①未来,网络或许是这样:只要有灯光的地方,你就可以上网,甚至能看高清视频。这就是Lifi——一种利用可见光来传输我们需要的信息和数据的技术,又被称为可见光通信(VLC)。

              ②Lifi拥有很多特有的优点:兼具照明、通信和控制功能——具有能耗低、购置设备少等优势;无电磁污染——适用于飞机、医院、工业控制等射频敏感领域;绿色环保、方便快捷——无须无线电频率许可,无须开挖管道的市政许可,便携性强,便于维护,适合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应用;适合水下通信——基于蓝绿光LED灯的半导体照明技术可用于水下高带宽通信;具有更大的带宽潜力——未来能够达到每秒几百兆甚至更高的接入速度。Lifi作为一种照明和通信结合的新型模式可以有效推动下一代照明和接入网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已成为国内外竞争的焦点和制高点。    

              ③回顾Lifi的发展历程,早在2000年,日本研究者就提出并仿真了利用LED照明灯作为通信基站进行信息无线传输的室内通信系统。近年来,美国关于VLC技术也开展了许多项目,例如2008年10月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VLC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13年10月11日,英国交付了第一台Lifi技术的产品。在这一个领域,中国并没有落后。几乎就在英国做出产品的同一时期,我们团队也研发出了样机,演示了高清视频流传输。就传输速率而言,我们团队在2013年就研发出了3.75Gb/s的离线数据传输速率,这个速率发布时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3.4Gb/s。

              ④目前,限制Lifi系统传输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白光LED有限的调制带宽。另外,从产业发展而言,已有的Wifi、3G等技术都有着相应的成熟的集成芯片,但可见光通信没有任何专业芯片。 虽然Lifi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要像Wifi那样走进千家万户,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一新兴领域已经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⑤发展LED可见光通信技术,不仅为LED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剂强心剂,还可望拉动上下游整个产业链。       

            • 9.

              超快激光 工业利器

              ①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激光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常规武器”:在工业领域,激光可轻松胜任打孔、切割和焊接等工作;在医学上,利用激光的高能量可进行治疗视网膜剥离等外科手术;在军事上,提高激光能量可制成威力无穷的光武器。根据激光器的工作方式,激光可分为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连续激光的输出功率一般比较低,适合于激光通信、激光手术等场合;脉冲激光则具有较大输出功率,适合于切割和测距等。

              ②近年来,超短脉冲激光已成为激光领域的先端发展趋势。它具有脉冲越短,激光精度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的特点。在实验室里,激光脉冲已达到飞秒级别(1飞秒等于千万亿分之一秒),可见超短脉冲激光速度之快,因而超短脉冲激光也叫超快激光。

              ③超快激光精密加工有两大特点。一是“冷加工”。传统的激光加工术往往会使金属、玻璃等加工原材料受热熔化。皮秒(一皮秒等于1000飞秒)和飞秒激光产生的局部高温可达6000摄氏度,比太阳表面温度还高,受作用材料表面来不及产生热扩散就被直接汽化。二是“超精细”。超快激光能够聚焦到超细微空间区域,同时具有极高峰值功率和极短的激光脉冲,加工时切面整齐、无微裂纹、无材料损伤、无熔融区域。博世公司使用皮秒激光给柴油发动机的喷嘴精细钻孔,让发动机燃油效率提高了20%。据悉,到2013年底,博世将交付约3000万个用超快激光加工的汽车零部件。

               ④超快激光的应用前景广阔。智能手机的触摸屏极薄,使用传统金刚石切割玻璃基板易产生裂纹和毛刺,用超快激光非接触冷加工模式能克服这些弊端。超快激光用于太阳能电池的钻孔、刻线、划槽以及表面纹理化,可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治疗血栓而植入人体动脉的支架,有时会生长疤痕组织,导致血管再次堵塞,而超快激光器加工制成的支架表面则非常光滑,大大减少了疤痕组织生长的机会。此外,在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领域,超快激光都有用武之地。

                  ⑤21世纪将成为“光的世纪”。美国全球行业分析公司预测,2015年全球以激光为主的光电子产业总产值将接近1万亿美元。德国通快激光公司副总裁彼得•莱宾格指出,历史上最重要的技术革命都发生在生产工具领域,它们在改变技术发展历程方面的作用比具体产品大得多,超快激光就是这样一种工具。

            • 10.

              调好你的“食物钟”

                 ①中学上生物课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生物钟”。生物钟是人体的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以24小时为周期,掌管着生物的“觉醒”与“睡眠”节奏。但也许你还不知道,人体中除了管理睡觉的生物钟,还有个管理“吃东西”的食物钟。

                 ②食物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调节我们的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日常的运作程序几乎与生物钟保持着同步。人的大脑、胃和肝等内脏器官中部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钟传递的信号,这种信号一般被称为“食物相关的生物节律器”。依赖食物钟的调节,我们才有了一日三餐的吃饭习惯。

                 ③食物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物钟发生紊乱,健康就会受到影响。研究发现,食物钟紊乱会导致胰岛素紊乱,可能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还与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联系。但日常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是会扰乱食物钟,甚至造成食物钟紊乱。目前,常见的可能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有:不吃早餐、节食、暴饮暴食等。

                 ④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生活毫无规律,早上都不怎么吃早餐。大量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会干扰食物钟,也会给健康造成影响。台湾研究发现,每周吃早饭次数低于一次的人,肥胖的几率更高;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在儿童心血管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⑤节食,通常在爱美的女士中比较多。但节食其实不利于减肥,节食会造成饮食紊乱,食量反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更容易发胖。

                 ⑥暴饮暴食,主要就是指平时吃东西没有节制,大量进食。研宄发现,暴饮暴食会给食物钟调控基因增加负担,进而可能扰乱食物钟,也会给健康增加隐患。所以,就算是过节,我们还是最好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

                 ⑦总之,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维持良好的食物钟,让“人体机器”更有效的运行,对健康更是有极大的益处。

                 (选文有改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