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谁与我同行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我家离学校有三里来路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悚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走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毛发尽力往上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捉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 2.

              猫(节选)

                            郑振铎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⑪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⑫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⑬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⑭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⑮隔了几天,张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⑯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⑰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⑱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⑲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20)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1) 请简要概括一下选文内容。 (2) 从第①、②段中找出形容第三只猫特点的三个词,并说说这样形容的作用。 (3)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 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 好像还在吃着什么。”中加下划线的“似乎、好像”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5)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 3.

              读书琐忆

                                                 ◆琦君

              ①我自幼因先父与塾师管教至严,从启蒙开始,读书必正襟危坐,面前焚一炷香,眼观鼻,鼻观心,苦读苦背。桌面上放十粒生胡豆,读一遍,挪一粒豆子到另一边。读完十遍就捧着书到老师面前背。有的只读三五遍就琅琅地会背,有的念了十遍仍背得七颠八倒。老师生气,我越发心不在焉。肚子又饿,索性把生胡豆偷偷吃了,宁可跪在蒲团上受罚。眼看着袅袅的香烟,心中发誓,此生绝不做读书人,何况长工阿荣伯说过:“女子无才便是德。”他一个大男人,只认得几个白眼字(家乡话形容少而且不重要之意),他不也过着快快乐乐的生活吗?

              ②但后来眼看五叔婆不会记账,连存折上的数目字也不认得,一点辛辛苦苦的钱都被她侄子冒领去花光,只有哭的份儿。又看母亲颤抖的手给父亲写信,总埋怨辞不达意,十分辛苦。父亲的来信,潦潦草草,都请老师或我念给她听,母亲劝我一定要用功。我才发愤读书,要做个“才女”,替母亲争一口气。

              ③古书读来有的铿锵有味,有的拗口又严肃,字既认多了,就想看小说。小说是老师不许看的“闲书”,当然只能偷着看。偷看小说的滋味,不用说比读正经书好千万倍。我就把书橱中所有的小说,一部部偷出来,躲在远离正屋的谷仓后面去看。此处人迹罕至,又有阳光又有风。天气冷了,我发现厢房楼上走马廊的一角更隐蔽。阿荣伯为我用旧木板就墙角隔出一间小屋,屋内一桌一椅。小屋三面木板,一面临栏杆,坐在里面,可以放眼看蓝天白云,绿野平畴。晚上点上菜油灯,看《西游记》入迷时忘了睡觉。母亲怕我眼睛受损,我说栏杆外碧绿稻田,比坐在书房里面对墙壁熏炉烟好多了。我没有变成四眼田鸡,就幸得有此绿色调剂。

              ④小书房被父亲发现,勒令阿荣伯拆除后,我却发现一个更隐蔽安全处所。那是花厅背面廊下长年摆着的一顶轿子。三面是绿呢遮盖,前面是可卷放的绿竹帘。我捧着书静静地坐在里面看,绝不会有人发现。万一听到脚步声,就把竹帘放下,格外有一份与世隔绝的安全感。

              ⑤我也常带左邻右舍的小游伴,轮流地两三人挤在轿子里,听我说书讲古。轿子原是父亲进城时坐的,后来有了小火轮,轿子就没用了,一直放在花厅走廊角落里,成了我们的世外桃源。游伴们想听我说大书,只要说一声:“我们进城去。”就是钻进轿子的暗号。

              ⑥在那顶轿子书房里,我还真看了不少小说呢。直到现在,我对于自己读书的地方,并不要求如何宽敞讲究,任是多么简陋狭窄的房子,一卷在手,我都能怡然自得,也许是童年时代的心理影响吧。

              ……

              ⑦清代名士张心斋说:“少年读书,如(1)______。中年读书,如(2)______。老年读书,如(3)______。”把三种不同境界,比喻得非常有情趣。(1)______,充满了好奇心,迫切希望领略月下世界的整体景象。(2)______,则胸中自有尺度,与中天明月,有一份莫逆于心的知己之感。(3)______,则由入乎其中,而出乎其外,以客观的心怀,明澈的慧眼,透视人生景象。无论是赞叹,是欣赏,都是一份安详的享受了。

              (选自《琦君散文》,有删改)

              (1) 文章①②两段中作者的读书态度由“此生绝不做读书人”到“发愤读书”的转变,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 琦君擅长以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请你品析第①段划线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肚子又饿,索性把生胡豆偷偷吃了,宁可跪在蒲团上受罚。

              (3) 第③至⑥段写到了作者幼年读书时的两个非常隐蔽的场所,请你找出来。 (4) 作者在第③段中写自己“看《西游记》入迷时忘了睡觉”的经历。你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吗?请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谈一谈切身体会。 (5) 请你根据张心斋关于三种读书境界的理解,将下列三个四字词分别填在第⑦段的(1)(2)(3)处。(只填序号)

              A.庭中赏月       B.台上望月    C.隙中窥月

              (6) 积累链接:作者在文中说“任是多么简陋狭窄的房子,一卷在手,我都能怡然自得”。刘禹锡曾在仕途中不顺,即使身居陋室,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以“_________,_________”明志。(请你写出这句话,8个字)
            • 4.

              ①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②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一芽苗,草茵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③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④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1) 选文第①段加下划线的“自私的念头”指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第②段说“绿”在“我”案前生长,“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它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这句话中“生的欢喜”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文第③段中为什么说常春藤是“固执”的?这表现了常春藤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选文第④段一方面说“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这是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影响我一生的母亲

                                                 莫言

              ⑴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⑵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⑶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个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⑷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⑸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⑹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⑺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颤,跑到厢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边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透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走,我是不会去的。”

              ⑻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以至于后来我进入了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⑼在村子里,我是一个贫嘴的孩子。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⑽我母亲虽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⑾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节选自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有删改


              莫言是一位善于讲故事的作家,在文中前六段中,他以独到的方式,讲述了与母亲相关的四个故事。除了第⑶段和第⑷段所写的两件事外,请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它另外两件事的内容及这两件事带给“我”的感受。

              【示例】事件:目睹母亲捡麦穗而被人扇耳光。    感受:让“我”最痛苦

              (1)事件:                     感受:               

              (2)事件:                     感受:               

            • 6.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鲁迅

                 ①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我不是一个门房。但她大概也即觉到了,说道:“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②“那么,你是不要紧的。”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炙疮疤。

                 ③“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④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通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⑤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⑥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⑦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⑧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⑨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⑩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⑪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⑫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⑬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选文中,作者回忆了阿长哪两件事?作者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1、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句子。

              (1)“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 7. 闲悟梧桐 

                                                                                                           ◆余秋雨

                 ①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处,整日整夜与我们对视。

                 ②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的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③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yù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两袖清风,将一生献给了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④浮想联piān,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             。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⑤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⑥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天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⑦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⑧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阕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 根据拼音写出第③段和第④段的两个汉字。 

              yù寒(   )    浮想联piān(   )

              (2) “我”三次“临窗读树”,“梧桐”的外形及“我”对“梧桐”的印象各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第⑥段中划线句子“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  (4) 文中第③段写道“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此处的“契合”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5) 结合上下文,请在第④段划横线处在续写一个句子。  (6) 同样是遭遇“风雨”,“外祖父”和“梧桐”的抉择有什么不同?作者对他们的情感各是怎样的?  (7) 梧桐面对外界打击从容不迫,莲花同样正直高洁,请你写出《爱莲说》中表现莲花洁身自好的句子。
            • 8.

              幸福着的苏东坡 ◆刘诚龙

                 ①今晚月光很好,伫立窗前,仰望天上月似一团银,如鸟一声叫,手机滴答响:哥们,玩微信吧,我们一起去看晚会。呵呵,我不会刷屏高科技进入现代晚会,我只会翻页旧心情,去搜索远古的晚月。

                 ②我搜索到了公元1083年10月12月夜,这是苏东坡的夜晚。这夜,也是天上月似一团银,老苏没给我发微信,他给我发来微心:“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我____A____苏东坡的幸福,这老头怎么能这样过得爽心快意呢?他没有手机玩,他没有电视看,他没有游戏耍,他怎么能够,他怎么能够过得那么惬意舒心?

                 ④苏东坡没有快乐的理由。元丰六年这个夜晚,是他外放黄州的第四年,这个夜晚没甚特别啊,只是近乎十五,尚非一轮满月。黄州黄州,到底是花黄之州,还是心黄之州?自京都外放,前途黄了,心情不黄么?四年了,这么久了,依然还在黄州。人生苦短,前途更苦短,机关里过活,年龄是个宝,谁能拖得起?你一停四年,会有多少帆板宦海里争渡。

                 ⑤我____B____的是苏东坡的那份旷达。玄都观里桃千树,新科进士,都摇头摆尾,在玄都观里看桃花盛开呢,他却扛起一把锄头,往开满菜花的东坡,去挖土种丝瓜,种黄瓜,种茄子辣椒。看桃花开,看杏花开,看菜花开,看野花开,这般闲,也是闲得起来的?东坡先生闲得很落心。“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黄州惠州儋州,都是春睡美。没心没肺,亏他真睡得着

                 ⑥这夜晚,东坡先生也乱了些心了。他睡不着了。是想起一句什么诗?急于要与人共赏?是想起了一则什么典故,急于要与人去笑一个?是想起来汴京城里某一段往事,急于要与人说一说?是如一阵太阳雨,阳光心底忽然淅淅沥沥有了心事,急于要与人去吐一吐?深夜里,可以相打扰的人在哪?出席东坡先生这个夜晚的,是月,是水中藻,是竹柏影,是跟东坡先生一样一个闲人的张怀民。

                 ⑦我最羡慕东坡先生一派天真。夜已深,月已斜,衣服已经脱了,睡在床上了,他忽地跳将起来,要去找朋友玩去。他不想想朋友睡了吗?他不想想人家不骂他神经痛吗?半夜三更,从床上爬起来,去扰乱他人的清梦,阁下心中没有顾忌?东坡先生什么也没想,什么也不用想,他披衣而起,穿着一双拖鞋,就往朋友家跑去了,深夜里跑去了。跑去并无事,只是乱扯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夜晚,无来由地,睡不着;无来由地,想找个人聊一聊。找谁?重新开机,手触屏幕,一溜一溜的名字,如一排排街边树一般过去,翻尽通讯录,谁是你的张怀民?

                 ⑧城市的夜晚,夜再深,都有人。看那街头的夜宵摊,指针指向了三更,还有人在那里吆三喝四,酒吧里夜更深,人更多,那里有你可以去会的人吗?打开电脑,登陆QQ,这有个群,那有个群,会有嘀嘀嘀嘀如雨打芭蕉,滴答到天明;更有些寂寞的人,深夜了,也跟你一样睡不着,闪啊闪啊,闪着他与她的头影,这许多QQ里,谁是你可敲门的人?点开,关闭;点开,停顿,还是关闭了对话框。

                 ⑨东坡先生是最幸福的:因为天真,他幸福;因为旷达,他幸福;更因为他有跟他一样闲人的张怀民,他是最幸福的。我们地球村里,比东坡先生那黄州小城里,人多了多少倍?白天,我们不会少人,跟你唱歌的,跟你跳舞的,跟你碰杯的,跟你打牌的,跟你发短信的,跟你玩微信的……夜晚呢,也不会比白天少人,对门的麻将哗哗通宵响;对街的歌厅笙歌彻夜……

                 ⑩可是,今夜睡不着了,谁是你可以披衣起来,跑去跟他乱扯淡的人?

            • 9.

              (二)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 

              (1)南京云锦,被誉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一座里程碑。这一由历史沉淀出的华美织物,在上海世博会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2)南京云锦雍容华美,内涵丰富。它用材考究,极为奢华,大量使用金线、银丝、孔雀羽等昂贵材料,生产出来的面料可谓“寸锦寸金”。在封建社会曾成为御用贡品。从色彩上看,整个织物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相传玉皇大帝为装饰天宫,命织女们日夜织锦,朝为锦云,暮为绮霞。当人们仰望那满天的霞光异彩时,无不为织女们的心灵手巧而赞叹不已。传说归传说,但南京云锦确如彩云般绚烂多姿,瑰丽华美。从图案上看,形象各异,寓意鲜明。它吸收了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精华,既有象征高洁的莲花,也有寓意多子的石榴;既有龙凤麒麟这等祥禽瑞兽,也有喜鹊鹦鹉之类喜庆小品;既有祈盼长寿的仙翁寿叟,也有活泼可爱的顽童婴孩……无怪乎明末文人吴梅村赞曰:“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

              (3)南京云锦工艺高超,巧夺天工,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其织造非常独特,须在5.6米长、4米高、1.4米宽的木质提花机上,由上下两人配合操作方能生产。从设计图稿到完成织物,整个过程如同电脑运算一般精确而复杂。“挑花结本”、“通经继纬”等独特织锦工艺,至今尚不能为现代机器所替代。正在世博会上展出的《九龙图》,更藏玄机。如果变换角度和光线,正中的那条墨绿祥龙便能显现紫、蓝、绿、棕、黑等不同色彩,金翠交辉,奇丽夺目,其精妙的制作工艺唯南京云锦独有。

              (4)当然,南京云锦的织造也特别耗时费力。据介绍,两名熟练织工在木织机上配合无间地工作,一天最多也只能织成不满两寸的云锦。诗云:“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这是说织造缭绫的;如果用来形容云锦,则要“扎扎千声不盈寸”了。要是织造大型艺术云锦,耗费的心力更是无法估计。就连六巡江南的康熙皇帝,幸临曹雪芹祖上任职的江宁织造府时,也在诗中感叹“终岁勤劳匹练成”。

              (5)南京云锦在继承中创新。以世博吉祥物“海宝”为主题的南京云锦装饰画上,设计师以深浅不一的蓝色,勾勒出8个生动活泼的“海宝”形象。每个海宝的色彩造型各异,甚至连勾边的蓝色都有细微区别,让见惯了传统型云锦的人们眼前为之一亮。还有一副不到一平方尺的云锦,上面惟妙惟肖地织出一座牡丹花掩映的世博中国馆“东方之冠”。其花色的变化,斗拱结构的光影明暗对比,无不精细入微,配合左上角的世博会会标及主题词,颇具收藏价值。这幅小型云锦装饰画,在牡丹这一雍容华贵的传统形象中,巧妙地融入“上海世博会”的现代元素,为南京云锦的传统工艺焕发青春活力提供了借鉴。

              (6)“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世博会上尽显风采的南京云锦,不正是南京通向更加美好未来的一张城市名片吗?

            • 10.

              德宏的冬色

              ①“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在异乡的日子里,每读唐代诗人谢良辅的这首《状江南·孟冬》,总会想起德宏秀美的冬色来。

              ②其实,我从小在德宏长大,春夏也好,秋冬也罢,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不曾刻意地观赏和体味。直到我离开德宏,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寂寥的冬天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来。

              ③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炎凉。即使时令已是三九,但那满山的绿还浓得化不开;那春日间开放的花儿,还在一朵接着一朵地开放;那蜜蜂和蝴蝶也仍旧飞来绕去,曼舞轻歌;村头的芭蕉树和大青树并不把四季刻进年轮里,翠绿依旧。所以,我更喜欢德宏冬日里那种依然故我的姹紫嫣红。

              ④北方的农人,把瑞雪与丰年联系在一起。但天空阴沉、飞雪飘落,张扬的是冷酷的色彩,飘落的是孤寂的情绪。而德宏却是“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冬雨飘落,唰唰作响的雨声奏出别致的音乐,渗入土中,就变成了孕育春天的乳汁。才进入立春,那浮翠的荷叶,就像从卜哨的手掌里流淌出来,从地心里涌出来,覆盖了门前的荷塘和小溪。这时,春天的花更红、树更高、苗更青、色更艳。

              德宏的冬天并非是没有起伏的,落叶就是它扯起的冬天的旗帜。当绿叶用自己编织的浓阴为人们抹去骄阳、送走炎热后,当他们以依依惜别的深情,把一年里创造的果实交给培育它的人们之后,就开始从枝头一片片飘落下来。另一面,在落叶的芥蒂上,新生嫩叶又朝气蓬勃地长出来,长出水灵灵嫩生生的新绿笼罩的树冠。绿的树、绿的山、绿的天、绿的地,就连那麦子也不褪色,为田野弹奏起绿的旋律。这德宏的冬天永远是一派绿色的生机。

              ⑥早晨,在德宏冬日的原野上,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点缀沃野的白霜,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和那些在枝头呢喃的小鸟,还有那些在林间悠闲散步的孔雀一起,被阳光演绎成无数童话,染蓝高远的天空,染蓝这个季节独有的希望。

              ⑦这就是德宏秀美的冬色。置身德宏的冬日,听野外的鸟语虫鸣和悠然的牛铃声,看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就会让人感觉到这冬日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正拥着出土的梦在尽情歌唱;是一支熊熊的火把,正驱赶季节的低迷,照彻生命的向往。由此,我不禁想捧起这块土地的三江四河。这三江四河只是壮实的堤岸,德宏的冬日才是流泻的大波。绿波翻滚中,冬变成来年的春,春又孕育出冬,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它使我明白了,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在这块沃野上生息,我们的历史怎样从这里起步,然后又怎样一页一页地写到今天。

              ⑧感谢三江四河,捧出了这一方宝地。感谢德宏的冬色,润泽了我灵感的诗篇!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