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墨翁传     高启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③,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 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④。”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⑤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⑥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⑦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注释】①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②黧:lí,色黑而黄墨沈:墨汁。③玄圭:黑色的玉。④泚然:冒汗的样子。⑤侪:同辈。⑥弸(pénɡ):充满。⑦徼(jiǎo):追求。

              (1) 对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

              (3)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望见,咸 之  异:对……感到怪异         
              B.有定         直:直线

              C.吾之墨聚材 孔良孔良:很好
              D.而其门 落然     落然:冷落的样子 
            • 2.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入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选自《宋史·徐中行传》)

              (1) 下列对乙文画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B.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C.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D.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 3.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岂不 大丈夫   诚:真正,确实
              B.以顺为 者      正:准则,原则
              C.独行其            其:代词,自己的
              D.富贵不能             淫:迷惑
            •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变为双重否定句:谁都不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B.王强把教室外的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变为被动句:教室外的走廊被王强打扫得干干净净。
              C.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非常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变为感叹句: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多么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啊!
              D.他扔掉的不只是一个馒头.变为反问句:他扔掉的难道只是一个馒头吗?
            •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变为双重否定句:谁都不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B.王强把教室外的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变为被动句:教室外的走廊被王强打扫得干干净净。
              C.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非常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变为感叹句: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多么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啊!
              D.他扔掉的不只是一个馒头.变为反问句:他扔掉的难道只是一个馒头吗?
            • 6.

                                                                                                                 (一)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sù)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下列对《小石潭记》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中,加画线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A.第1段由远及近叙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小石潭水清、石奇、树绿的特点为,展示了小石潭的美。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了水的清澈,侧面则写了鱼在水中嬉戏。
              C.第3段描写了小石潭的岸势和源头,设喻贴切,突出了溪流的曲折有致,溪岸的峭拔多姿,以及溪源的神秘莫测。
              D.本文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如第4段写小石潭“其境过清”,正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谪后忧伤心情的自流流露。
            • 7.
              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 8.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先帝(1)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2),今天下三分(3),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4)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5),忠志之士忘身于外(6)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节选)

              注释:(1)先帝:指蜀昭烈帝刘备。先,尊称死去的人。(2)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3)三分:天下分为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4)秋:时候。(5)内:朝廷内。(6)外:朝廷外。


              (1) 选出下列画线词意思有误的一项( )
              (2) 选出画线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慢则不能励精(放纵)                 
              B.年与时 (疾行,迅速逝去)
              C.非学无以 广才(广阔的)                 
              D.非宁静无以 远(达到)
            • 9.

              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原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改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就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B.原句: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改句: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就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C.原句:傅雷的家书每一封都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改句:傅雷的家书没有一封不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D.原句: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改句:多少年过去了,山顶岩石的表层被风儿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 10.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