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著名作家、散文家,代表作有《背影》《雪朝》《欧游杂记》等。
              B.作者围绕“春”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对美的追求和对光明的向往。
              C.课文中的春风图,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
              D.课文中的春雨图,写出了春雨贵如油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
            • 2.

              下列句式变换后,改变原意的一项是( )

              A.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改为陈述句: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就没有再迟到过。
              B.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

              改为否定句:贝壳不是不大,却非常坚硬和精致。

              C.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改为被动句:济南被小山围了个圈儿。
              D.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改为特殊次序句: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

            • 3.

              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原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改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就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B.原句:傅雷的家书每一封都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改句:傅雷的家书没有一封不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原句: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改句:多少年过去了,山顶岩石的表层被风儿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D.原句: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改句: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就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 4.

              根据《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小题

            • 5.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6.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ī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 7.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迭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8.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B.《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给自己写的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C.《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觉得年轻人吃、穿、住、从师、用书等生活和读书条件与自己比起来都过于优越,这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这是造成年轻人学业不精而且品德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
              D.《马说》一文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 9.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启示我们?( )

              A.要言行如一,力戒空谈桥言;
              B.我们立身处世,要坚守“忠”与“信”的标准;
              C.我们要增进美德,开启智慧,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滋养,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 10.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0/40

            进入组卷